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唐靖宇
2023-05-16 16:50
  • 唐靖宇
  • 唐靖宇 - 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招生专业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招生方向
粒子加速器物理
束流应用

教育背景
1987-10--1990-1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9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84-08--1987-0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理学硕士
1979-09--1984-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学学士
学历
1979~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物理学,学士学位。
1984~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位
理学博士
出国学习工作

1989~1990年在法国GANIL国家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进修;
1990-1993年在法国尼斯Antoine Lacassagne Centre医用回旋加速器实验室工作;
2001~2004年在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90~1993年在法国尼斯Antoine Lacassagne Centre医用回旋加速器实验室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93~2004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97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期间2001~2004年在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做客座研究员);
2004年3月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任研究员。

教授课程

质子加速器基础
质子加速器(自学加辅导)

质子加速器
博士生专业课(自学加辅导)

质子加速器基础
硕士生学位课

专利与奖励

获奖励情况:
1997年被评为甘肃省百优青年和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朱李月华奖
2019年质子加速器基础课程获国科大物理学院优秀课程奖
获专利情况:

[1] 嵌套型磁铁:发明专利,已授权,发明人:唐靖宇,申请号:200810056248.4
[2] 带边缘场修正的复合型磁铁:发明专利,已授受权,发明人:唐靖宇,申请号:200810056249.9
[3] 束流发射度均衡方法:发明专利,已授权,发明人:唐靖宇、方守贤、关遐令,申请号:200910077726.4
[4] 简化高阶场磁铁:发明专利,已授权,发明人:唐靖宇、郭臻,申请号:201110063391.8
[5] 白光中子成像方法及采用其的材料组成无损检测方法,已授权,发明人:唐靖宇、谭志新,申请号:201611270697.X

出版信息

出版专著:
回旋加速器的理论与设计,唐靖宇和魏宝文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0
工程硕士教育教材-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发展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本人负责编写其中的一章: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进展与高功率质子加速器发展态势
Rapid cycling synchrotrons and accumulator rings for high-intensity hadron beams, in Review of Accelera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ed by A. W. Chao and W. Chou), Vol. 6,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Singapore, 2013.(国际著名加速器科学和技术丛书)

科研活动
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是基于大型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的多学科应用研究平台,建在广东东莞(高能所东莞分部),总投资超过20亿,2018年3月建成,是国家迄今已建成的最大科学研究装置。本人曾长期担任CSNS加速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后期负责CSNS束流的拓展应用,包括白光中子源、缪子源和质子束的应用,开展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建立相应平台的用户群。目前,反角白光中子源已与CSNS同步建成,正为我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国际一流的平台开展包括核数据测量、探测器标定、中子辐照效应、中子成像和元素成分分析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其他经费渠道的支持下提升装置的能力。在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开展CSNS实验型缪子源(EMuS)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并争取在CSNS升级工程中完成EMuS和高能质子束应用平台的建设。
在中美高能物理基金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作为协调人,带领团队开展我国基于高功率质子加速器的中微子实验装置(MOMENT)的前期设计研究,并牵头参加多个国际加速器中微子项目(包括美国LBNF、欧洲ESSnuSB和MICE实验)的合作。

合作情况
国际合作:参与多个与加速器中微子装置的合作,如美国长基线中微子实验LBNF、国际Mu束电离冷却实验、欧洲中微子超级束等。

项目协作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开展在CSNS上建设MU子源的研究。
原子能院、九院二所、中国科大、西核所:合作开展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建设。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大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工作,也开展一些粒子束的应用研究如中高能质子束、白光中子源和缪子源的应用研究。2001年前主要开展回旋加速器的研究,之后主要开展强流质子加速器的研究。自2004年以来作为领导或主要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加速曾器的设计、预研和建设工作。曾负责ADS先导专项(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核能系统)超导直线加速器的物理设计和研究。目前负责在CSNS上反角白光中子源的运行、实验和进一步建设,开展EMuS缪子源和高能质子束的设计和预研;负责加速器中微子装置(MOMENT)的前期研究、高能所与美国长基线中微子项目LBNF的合作、中国参加国际缪束冷却实验MICE的合作等。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中国未来超级对撞机CEPC-SPPC项目,负责组织超级质子对撞机SPPC的初步概念设计等。"

近期论文


[1*] YANG Zheng, TANG Jing-Yu, YAN Fang, PEI Shi-Lun, CHEN Yuan, LI Zhi-Hui, GENG Hui-Ping, Transverse profile expansion and homogenization at target for the injector Scheme-I test stand of China-ADS, Chinese Physics C, Vol. 39, No.2, (2015) 027001
[2*] Biao Sun, Jingyu Tang, Fang Yan, Zhihui Li, Cai Meng, Shilun Pei, Local compensation-rematch for major element failures in superconducting linacs with very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beam loss, Nucl. Instru. Meth. A785 (2015) 77-86
[3*] SUN Biao, YAN Fang, PEI Shi-Lun, MENG Cai, TANG Jing-Yu, Compensation-rematch for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ADS injector-I, Chinese Physics C, Vol. 39 (2015) 117003
[4*] Ye Zou, Jingyu Tang, Jianquan Yang, Resonant slow extraction in synchrotrons using anti-symmetric sextupole fields, Nucl. Instru. and Meth. A 830 (2016) 150-162
[5*] The CSNS Back-n collaboration (J.Y. Tang), Back-n white neutron facility for nuclear data measurements at CSNS, 2017 JINST 12 P07022
[6*] Jingyu Tang, Xiaojie Ni, Xiaoyan Ma, Huiqian Luo, Yu Bao, Ye Yuan, et al. EMuS Muon Fac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Magnetism, Quantum Beam Sci. 2018, 2(4), 23; https://doi.org/10.3390/qubs2040023
[7*] Jingyu Tang, Changdong Deng, Xi Wu, Shuai Li, Yuwen Wu, Wen Kang, Xiyin Zhang, Design and prototyping of simplified multipole magnets,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915 (2019) 10–16
[8*] Zhang, X.Y., Zhang, L.H. & Tang, J.Y., Study on time-dependent lattice to alleviate space charge effects in CSNS/RCS, Radiat. Detect. Technol. Methods (2019) 3: 8. https://doi.org/10.1007/s41605-018-0084-9
[9*] Jian-Quan Yang, Ye Zou, Jing-Yu Tang, Collimation method studies for next-generation hadron colliders, Phys. Rev. Acc. and Beams, 22, 023002 (2019)
[10] 唐靖宇,安琪,白怀勇等(Back-n合作组),中国第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及其应用,原子能科学技术,Vol. 53,No.10,(2019)2012-2022
[11*] Y.P. Song, H.T. Jing, J.Y. Tang, M. He, Y. Bao, Design study of pion and muon beam transport line for MOMENT, Nuclear I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950 (2020) 162907
[12] Bogomilov M., Tsenov R., Vankova-Kirilova G. et al. (J.Y. Tang), Demonstration of cooling by the Muon Ionization Cooling Experiment. Nature 578, (2020) 53–59
[13*] H. Yi, T.F. Wang, Y. Li et al. (The CSNS Back-n collaboration), Double-bunch unfolding methods for the Back-n white neutron source at CSNS, JINST 15 (2020) P03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2018)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6-2019)
全国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 (2000-2016)
世界华人物理学会加速器物理部协调人(2010-)
国际中微子工厂系列会加速器物理协调人(2014-2016)
亚洲未来加速器理事会秘书(2015-2016)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聚变辐射防护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2016-)
中国核学会辐射物理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2019-)
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组委会成员(2020-2024)
“物理”杂志、“强激光与粒子束”杂志、“原子核物理评论”等杂志的编委,国际学术期刊: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Physics Review系列杂志、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和国内多个学术杂志的审稿专家。曾担任国内多个加速器项目的评审专家。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