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刘钝
2023-05-16 13:18
  • 刘钝
  • 刘钝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47年7月生于湖北武汉。1966年高中毕业后赴内蒙古插队。197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1978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97-2005),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2002-2005),《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1999-2004)。近年来主要关注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文化问题。撰有《大哉言数》等。

研究领域


中国数学史,科学社会史""

近期论文


1、郭守敬的《授时历草》和天球投影二视图,《自然科学史研究》,1卷(1982)4期,327-332页。
2、别具一格的图解法弹道学 —— 介绍李善兰的《火器真诀》,《力学与实践》,1984年第3期,60-63页。
3、彼得堡数学学派的奠基人 —— 纪念П.Л.切比雪夫逝世九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6卷(1984)6期,62-74页。
4、阿基米得、刘徽关于圆的工作之比较, 《自然辩证法通讯》,7卷(1985)1期,51-60页。
5、托勒密的“曷捺楞马”和梅文鼎的“三极通机”,《自然科学史研究》,5卷(1986)1期,68-75页。
6、清初历算大师梅文鼎,《自然辩证法通讯》,8卷(1986)1期,52-64页。
7、彼得堡数学学派的中坚 —— 纪念A. A. 马尔科夫诞生一百三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8卷(1986)4期,46-58页。
8、欧几里得《原本》的传入和对我国明清数学的的影响(合作者梅荣照、王渝生),席泽宗等主编《徐光启研究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年,49-63页;互见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53-83页;又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14-144页。
9、彼得堡数学学派的健将 —— 纪念A. M. 李雅普诺夫诞生一百三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9卷(1987)2期,58-68页。
10、李锐、顾观光调日法工作述评,《自然科学史研究》,6卷(1987)2期,147-156页。
11、梅文鼎故里考察散记(合作者川原秀成),[日]《数学史研究》,通卷116号,1988年,48-52页。
12、博学的绅士 —— 弗朗西斯· 高尔顿(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10卷(1988)6期,57-70页。
13、古人笔记中的抽屉原则,《数学通报》,1989年第2期,封底。
14、李锐与笛卡儿符号法则,《自然科学史研究》,8卷(1989)2期,127-137页;互见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363-283页。
15、从徐光启到李善兰 —— 以《几何原本》之完璧透视明清文化,《自然辩证法通讯》,11卷(1989)3期,55-63页;互见[台湾]《第二届科学史研讨会汇刊》,台北,1991年,177-186页;又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45-164页。
16、若干明清笔记中的数学史料,《中国科技史料》,10卷(1989)4期,49-56页。
17、夏鸾翔对圆锥曲线的综合研究, 杜石然主编《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12-18页。
18、梅文鼎在几何学领域中的若干贡献,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182-218页。
19、马尔科夫(合作者苏淳),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数学家I》,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123-132页。
20、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3卷(1991)3期,42-52页。
21、《数理精蕴》中《几何原本》的底本问题,《中国科技史料》,12卷(1991)3期,88-96页;互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65-182页。
22、介绍台湾三位科学史研究者(合作者江晓原),《自然辩证法通讯》,13卷(1991)6期,68-74页。
23、一类不定方程的秦九韶解法及其推广, 薄树人主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探胜》,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155-160页。
24、切比雪夫(合作者苏淳),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科学传记·数学家III》,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33-43页。
25、欧几里得原本的流传,吴之静主编《科学:中国与世界》,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20-33页。
26、汪莱李锐与乾嘉学派(合作者洪万生),[台]《汉学研究》, 10卷(1992)1期,85-103页;互见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9-35页。
27、略论李锐的数学研究方法 —— 以方程正根个数的判定为例,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255-262页。
28、略论汪莱的个性与学术风格,同上,185-193页。
29、赵友钦,杜石然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下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690-694页。
30、梅文鼎,同上,1030-1040页。
31、梅珏成,同上,1070-1076页。
32、汪莱,同上,1131-1140页。
33、李锐,同上,1145-1153页。
34、关于李淳风斜面重差术的几个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12卷(1993)2期,101-111页。
35、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15卷(1993)5期,47-54页。
36、汪莱,解恩译等编《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57-672页。
37、李锐,同上,673-689页。
38、Liu Hui ——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s of Mathematics in Antique World, [台]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Vol. 2 (1993), no.1, 台北:远流出版社,pp.101-103.
39、谈中国数学史上的正则模型化方法,[台]《科学月刊》,25卷(1994)5期,385-389页。
40、皇极历中等间距二次插值方法术文释义及其物理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3卷(1994)4期,305-315页。
41、400 Years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jor Historians of Mathematics Since 1592,[日]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 4(1994), no. 2, pp.103-111.
42、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的诗歌,[台]《科学月刊》,26卷(1995)1期,63-66页;互见[台]《科学史通讯》,第13期,1995年,1-8页。
43、《数理精蕴·几何原本》的康熙手订稿本,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76-82页。
44、The Triumph of Utilitarian Mathematics, in K. Hashimoto et al. eds. East Asian Science: Tradition and Beyond, Osaka: Kansai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457-460.
45、等差级数与插值法,《自然科学史研究》,14卷(1995)4期,331-336页。
46、访台所见数学珍籍,《中国科技史料》,16卷(1995)4期,8-21页。
47、高尔顿 —— 博学的绅士,李醒民主编《科学巨星 —— 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之二,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8-162页。
48、梅文鼎 —— 积学参微的历算名家,李醒民主编《科学巨星 —— 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之六,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0-163页。
49、A Comparison of Archimedes’ and Liu Hui’s Studies of Circle, in Fan Dainian & Robert Cohen eds., Chi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SPS 179),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pp. 279-287.
50、试论中国古代数学的构造性质,刘钝等主编《科史薪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140-152页。
51、The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Their Use in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Manuskripte zur Chemiegeschichte and TeaComNews, Heft 6, 1997, pp. 42-50.
52、Wang Xichan, H. Selin ed., Encyclopaedia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Non-Western Culture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pp.1003-1004.
53、Nombres, outils de Calcul et expressions Mathematiques en Cjine Ancienne, D. Tournes ed., L’ocean Indien au carrefour des mathematiques arabes, chinoises, europeennes et indiennes, Saint-Denis: IUFM de La Reunion, 1997, pp. 161-177.
54、梅文鼎,金秋鹏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669-677页。
55、李锐,同上,702-712页。
56、理性批判主义的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1卷(1999)2期,4-5页。
57、科学史的文化功能及其建制化 —— 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诞生,《自然辩证法通讯》,21卷(1999)3期,75-76页。
58、面向21世纪的科学史,《自然科学史研究》,18卷(1999)3期,193-195页。
59、容成知方之术和印度圆方法,[台] 《汉学研究》,17卷(1999)1期,13-32页。
60、Un Nuevo estudio de la “Cuestion Needham”, QUIPU, Vol.12(1999), num. 3, pp. 261-272.
61、科学史、科技战略和创新文化,《自然辩证法通讯》,22卷(2000)1期,4-6页。
62、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合作者袁江洋),《自然辩证法研究》,16卷(2000)2、3期,58-62、51-55页。
63、科普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 —— 关于开展科普工作的一些想法,《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6期,6-7页;互见《新华文摘》,2000年8期,145-147页。
64、History of Science: Looking Ahead to the 21st Century, 《自然科学史研究》,19卷(2000)1期,1-6页; 俄译文载俄《科学技术史问题》(Boпpocы Иcтopии Ecтеcтвoзнания и Тexники),2001年第3期,91-96页。
65、梅氏丛书辑要评介(合作者亢宽盈),林德宏主编《中国典籍精本丛书·科技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65-221页。
66、A New Survey of the “Needham Question”, 《自然科学史研究》,19卷(2000)4期,293-305页。
67、梅文鼎与王锡阐,陈美东等主编《王锡阐研究文集》,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110-133页。
68、剪不断的“李约瑟情节”,(台)《中华科技史同好会会刊》,2卷(2001)1期,63-66页。
69、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台)《中国科学史通讯》,第20期,2001年,13-37页; 《自然科学史研究》,21卷(2002)2期,155-169页;互见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代序”,1-28页; 又见王文章、侯样祥主编《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科学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98-118页。
70、Western knowledge of geography reflected in Juan Cobo’s Shilu实录(1593),Luis Saraiva ed.,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 Portugal and East Asian II, Lisboa: EMAF-UL, 2001, 45-57.
71、从“老子化胡”到“西学中源”——“夷夏之辨”背景下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奇特经历,《法国汉学》,第6辑,2002年,538-564页。
72、数学、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卷(2002)2期,72-76页。
73、编者前言(合作者王扬宗),《中国科学和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1-10页。
74、A Homecoming Stranger: Transmission of the Method of Double False Position and the Story of Hiero's Crown,Yvonne Dold-Samplonius et-al eds., From China to Paris: 2000 Years Transmission of Mathematical Ideas, Stuttgart: Steiner, 2002, 157-166.
75、Historiography of Mathematic in China( Chapter 17,Bibs. Li Yan, and Qian Baocong ), in Joseph W. Dauben and Christoph J. Scriba eds., Writing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irkhäuser Verlag, 2002, pp. 297-306, 464-465,504-505.
76、两种文化背后,《科学》,第55卷,第4期,2003年7月,55-57页。
77、李约瑟:科学、正义与进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录》,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3年,241-260页。
78、重审李约瑟问题,王钱国忠主编《东西方科学文化之桥——李约瑟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95-106页。
79、“斯诺命题”今昔和科学史的文化功能,李泓琪主编《理性、学术和道德的知识传统》,台北:台湾喜马拉雅发展基金会,2003年,445-474页。
80、追寻缪斯之梦——发刊辞(合作者曹效业),《科学文化评论》,第1卷,第1期,1-5页;互见《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1日第15版。
81、革命、科学与情爱——《张申府访谈录》读后,《科学文化评论》,第1卷(2004)第4期,107-125页。
82、战舰、X射线与强国梦,《科学》,第56卷(2004)第5期,24-26页。
83、Three Outstanding Female Physicis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Sona Strbanova etc. ed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Vol. 13A, 2004, Braha, pp. 357-372.
84、文化一二三,《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6卷(2005)第1期,46-49页。
85、爱因斯坦、物理学和人生——杨振宁先生访谈录(协助采访王浩强),《科学文化评论》第2卷(2005)第3期,72-89页;又见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科学技术哲学》2005年第8期67-80页;英文版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4卷(2005)增刊,117-131页。
86、《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科学社会学解读(合作者游战洪),《科学》,57卷(2005)第5期,24-27页。
87、论帕格沃什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意义(合作者游战洪),《自然科学史研究》,24卷(2005)第4期,345-363页。
88、“盈不足”、《算数书》与《西镜录》,《历史、考古与社会——中法学术系列讲座》,第九号,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2005,3-18; 法文版附后。
89、 两栖学者、行吟诗人和云游僧——介绍何丙郁教授新著回忆录并为先生八十华诞寿,《自然科学史研究》,25卷(2006)第3期,276-283 页;互见何丙郁著《学思历程的回忆——科学、人文、李约瑟》,代序,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北京八方文化创作室,2006年。
90、 当“焘大使”遭遇“福先生”——评吴以义《海客述奇》,《自然科学史研究》,26卷(2007)第1期,114-121页。
编撰翻译著作
1、大哉言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国学丛书,1993年第一版。
2、科史薪传(同韩琦等共同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3、李俨钱宝琮科学史文集(同郭书春共任执行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共10卷,1998年。
4、算经十书(同郭书春点校),台北:九章出版社,2001年。
5、中国科学和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同王扬宗合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文化一二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7、科学的统治(译自Steve Fuller’s The Governance of Science,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
科普杂作
1、介绍一种简易计算尺,《内蒙古教育》,1976年第8期,页码待查。
2、亚历山大城的智慧女神,《中国妇女》,1981年第2期,18-19页。
3、抽象代数的祖母,《中国妇女》,1981年第5期,19页。
4、孕育在囹圄中,《青年科学家》,第1期,1981年,25页。
5、最早的三角函数表是怎样造出来的,《上海教育》,1981年第10期,39页。
6、布隆德洛的N射线(署名金屯),《北京科技报》,269期,1982年4月26日。
7、慧眼识真贤(署名金屯),《北京科技报》,279期,1982年5月31日。
8、女王期待的下一部书(署名金屯),《北京科技报》,298期,1982年8月6日。
9、阿基米得和刘徽对圆周率的研究,《教学通讯》(理科),第46期,1982年,24-26页。
10、球面三角与天文学,《天文爱好者》,1983年第11期,5-7页。
11、科学精神的永世宝藏 —— 几何学巨著原本和欧几里得,《外国史知识》,1983年第12期,22-24页。
12、画法几何与军事秘密,《黑龙江科技报》,1984年1月4日。
13、拉格朗日的国籍,《黑龙江科技报》,1984年1月18日。
14、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沪)《数理化生园地》,第4辑,1983年,62-64页。
15、字母符号系统的创立与发展,(沪)《数理化生园地》,第10辑,1984年,51-53页。
16、宋应星,《百代英杰》,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页码待查。
17、传统数学与中国社会学术会简讯,《科学史研究通讯》, 第23期,1984年,12-13页。
18、勾股定理的发见与证明,(皖)《中学数学报》,1985年第1期。
19、排列组合小史,(津)《中等数学杂志》,1985年,第3期,39-40页。
20、康熙精通拉丁文吗(署名金屯),《北京晚报》,1986年2月20日。
21、拉格朗日 —— 把力学奠基在严密的数学基础上的人,《工科数学》,1卷(1985)3期,55-57页。
22、尤里卡和西镜录,《北京晚报》,1986年5月8日。
23、满文几何原本卮言,《北京晚报》,1986年5月17日。
24、负鼠与足球(署名金屯),《北京晚报》,1986年6月16日。
25、卮言非厄言(署名金屯),《北京晚报》,1986年6月22日。
26、袁小明数学史话序,《数学史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27、数学史条目35条,赵慈庚等编《中等数学教师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28、无论何时能算就算 —— 生物统计学的先驱高尔顿,《中国青年报》,1986年6月28日。
29、不屈服的数学家马尔科夫,《中国科技报》,1986年7月14日。 
30、军官数学家气象学家,(长春)《科学家》,1986年第4期,11页。
31、伽利略剽窃了他人的思想吗?(长春)《科学家》,1986年第4期,17页。
32、中国和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译文,原作Needham, 合译者王翼勋),《科学史译丛》,1986年第3期,1-9页(译自Science Progress, Vol. 52, no. 2, pp. 50-65)。
33、一面神奇的镜子 —— 对偶原理,(吉)《数学学习与研究》,1986年第1期,38-39页。
34、大哉言数,(津)《中等数学》,1986年第5期,45-48页。
35、中国数学中的霍纳法:它在汉代开方程序中的起源(译文, 原作Needham & Wang Ling),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401-458页(译自T’oung Pao, Vol. 43, Livr. 5)。
36、评嘉当和爱因斯坦1929-1932年关于绝对平行性的通信(译文, 原作Struik),《科学史译丛》,1986年第4期,72-73页(译自Historia Mathematica, Vol. 11, no. 1, pp.94-96)。
37、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若干节,金秋鹏等编《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续)》,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
38、丢勒与画法几何(译文,原作E. Panofsky), 《美术译丛》,1986年第4期,27-32页(译自Durer as Mathematician)。
39、兔耶?虎耶?(署名刘屯)《北京晚报》,1987年7月9日。
40、硬黄、响榻和透视法,《北京晚报》,1987年12月3日。
41、北京方言中的古义,《北京晚报》,1987年12月10日。
42、标准化与报恩塔,《今晚报》,1987年12月17日。
43、纪念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三百周年(署名金屯),《自然科学史研究》,6卷(1987)4期,388页。
44、牛顿《原理》出版三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署名金屯),《自然辩证法通讯》,9卷(1987)6期,75-76页。
45、卢瑟福怎样对待同行(署名金屯),《自学》,1986年第4期,15页。
46、棋局都数,《今晚报》,1988年1月7日。
47、禁中三婆(署名金屯),《北京晚报》,1988年2月3日。
48、“哲学是如此喜欢一位夫人”,《科学家》,1987年第6期,43-44页。
49、中国古代数学成就(12条), 廖育群主编《中国的世界纪录·科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50、著名数学史家尤什凯维奇(译文,原作Bashmakowa等),《科学史译丛》,1988年第1期,71-74页(译自Historia Mathematica, Vol. 13, no. 3)。
51、“英国衣”和“法国信”(署名金屯),《今晚报》,1988年3月22日。
52、中国古代的女子足球,《北京晚报》,1988年3月26日。
53、李鸿章与汤姆生,《北京晚报》,1988年4月11日。
54、六部之喻(署名金屯),《今晚报》,1988年4月16日。
55、有关华陀的两副妙联,《北京晚报》,1988年4月30日。
56、“咱们”和“我们”,《今晚报》,1988年4月28日。
57、评《泛函分析史》(译文,原作B. Appitid),《科学史译丛》,1988年第2期,79-80页(译自Historia Mathematica, Vol. 11, no. 1,pp. 106-107)。
58、漫说尤里卡(一),《今晚报》,1988年7月5日。
59、漫说尤里卡(二),《今晚报》,1988年7月7日。
60、漫说尤里卡(三),《今晚报》,1988年7月9日。
61、国际数学史学会主席访华(署名金屯),《自然辩证法通讯》,10卷(1988)4期,页码待查。
62、纪念海丁数理逻辑讲习班简讯(署名金屯),《自然辩证法通讯》,10卷(1988)4期,页码待查。
63、李鸿章最早接受X射线诊视,《今晚报》,1988年8月9日。
64、数学家与君王(上),(蓉)《文史杂志》,1988年第4期,31-32页。
65、数学家与君王(下),(蓉)《文史杂志》,1988年第5期,41-42页。
66、符号法则与方程变形(译文,原作R. Descartes), 《科学史译丛》,1988年第3期,74-84页(译自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31, pp. 332-341)。
67、“礼部贫”与“舌耕苦”,《今晚报》,1988年9月6日。
68、足球皇帝,《今晚报》,1988年9月17日。
69、“淡巴菇”并非日语音译,《今晚报》,1988年10月10日。
70、贝努里们 —— 一个学者家族(译文,合作者苏淳,原作Youshikevich),《数学译林》,7卷(1988)3期227-235页(译自Bernoulli Scholars, Bernoulli Family).
71、有感于李约瑟写中国科技史(署名刀屯),《北京晚报》,1988年12月3日。
72、说中国人写中国科技史(署名文金),《北京晚报》,1988年12月10日。
73、再说中国人写中国科技史(署名文金),《北京晚报》,1988年12月13日。
74、梅文鼎纪念会暨数学史年会在皖举行(署名金屯),《中国科技史料》,9卷(1988)4期,页码待查。
75、抽屉原则与生辰命运,《今晚报》,1989年4月13日。
76、早期电讯趣闻(未署名),《今晚报》,1989年5月30日。
77、李鸿章出“洋”相(署名金屯),《今晚报》,1989年7月2日。
78、西学中源论与阿Q精神,《科技日报》,1989年7月19日。
79、The Second National Chinese Conference f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合作者李兆华), Historia Mathematica, Vol 15(1988), no. 3.
80、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the Commemoration of Mei Wending and the Chinese Third Annual Meeting o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Historia Mathematica, Vol 16(1989), no. 3.
81、李锐,《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434页。
82、百鸡术,《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14页。
83、Morris Kline访问记(译文,原作G. Alexanderson),《数学译林》,8卷(1989)4期,332-341页(译自Mathematical People)。
84、第6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剑桥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讯》,1991年第7期,7页。
85、第6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论文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讯》,1991年第7期,8-12页。
86、提出百鸡问题的张丘建,郭书春主编《山东古代科学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200-208页。
87、数学典籍词条若干,《20世纪中国学术典籍辞典》,待查。
88、十进位值制 —— 被人漠视的先知,《文史知识》,1993年12期,36-40页。
89、欧罗巴西镜录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279-280页。
90、方程论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317-321页。
91、少广拾遗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409页。
92、勾股举隅、几何通解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431-432页。
93、平三角举要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459页。
94、方圆幂积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507页。
95、几何补编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519-520页。
96、弧三角举要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565页。
97、环中黍尺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605-607页。
98、堑堵测量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655-656页。
99、开方通释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447-1448页。
100、 衡斋算学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477-1482页。
101、 叁两算经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四》,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537-1538页。
102、 开方说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五》,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4页。
103、 勾股算术细草提要,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数学卷五》,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67-69页。
104、 梅氏丛书辑要,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05、 割圆密率捷法,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06、 衡斋算学遗书合刻,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07、 李氏遗书,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08、 象数一原,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09、 求表捷术,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10、 则古昔斋算学,薄树人主编《中华名著要籍精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页码待查。
111、 最早接受X射线的中国人(署名杜鹏),《中国科技史料》,16卷(1995)2期,81-83页。
112、 清初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王渝生主编《数学大师》,北京:龙门书店,1995年,46-50页。
113、 “一中同长”话周率(署名金屯),《文史知识》,1995年11期,39-42页。
114、 继承家学的宫廷数学家梅珏成,王渝生主编《数学大师》,北京:龙门书店,1995年,51-54页。
115、 电话键盘上的拉丁字母,《今晚报》,1996年11月14日。
116、 从“方程”说到陈省身猜想,《今晚报》,1997年4月8日;互见郭长久主编《博导晚谈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286-288页。
117、 一个历史学家的数学观(译文,原作J. Dauben),刘钝等主编《科史薪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97-111页(译自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 Taiwanese Journal, Vol. 2, np. 1)。
118、 编后记(同署王扬宗、韩琦等),刘钝等主编《科史薪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25-326页。
119、 Preface, D. Tournes ed., L’ocean Indien au carrefour des mathematiques arabes, chinoises, europeennes et indiennes, Saint-Denis: IUFM de La Reunion, 1997, pp. 9-10.
120、 周髀算经校点(合作者郭书春),郭书春等校点《算经十书·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21、 前言(合作者郭书春),郭书春等执行主编《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卷,前3-10页。
122、 科学史:踏上未来之路 —— 关于国内科学史学科现状与未来的访谈(合作者江晓源、刘兵,整理者王洪波),《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8日11版。
123、 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23日;互见(津)《科技史志》2000年第2期,9-10页; 王洪波等编《跨越鸿沟——文化视野里等科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137-140页。
124、 21世纪的科学和它对社会的新承诺 —— 世界科学大会简介,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38-41页。
125、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沈)《爱书人俱乐部会刊》,2000年第5期,4-7页。
126、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论辩的几点看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第4期,63-64页。
127、 新世纪科学史系列弁言(同俞晓群共署),严敦杰《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等书前,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互见《科学时报》2002年10月18日B3版,题名《科学史在中国》。
128、 探索 —— 追寻生命的意义(代路甬祥撰),《科学时报》,2000年10月20日;《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1日;互见辽宁教育出版社《探索书系·序》。
129、 勾人魂魄的地球故事(代路甬祥撰),《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11日;互见辽宁教育出版社《地球故事系列·序》; 互见《科学时报》2001年11月20日B3版。
130、 地球故事系列丛书出版(署名市隐),2001年4月11日。
131、 竺可桢科学史讲席,《自然科学史研究》20卷(2001)2期,189-191页。
132、 傅种孙《几何基础研究》序(同道本周共署),《几何基础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互见《科学时报》,2001年6月22日B3版(题《几何基础研究》:一份珍贵的讲义)。
133、 与地球相关的故事(温新红、许书葵访谈),《科学时报》2001年11月20日B3版。
134、 (中国科技史专辑)前言,《法国汉学》,第6辑,2002年,1-5页;互见《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13日23版(题《法国汉学与中国科技史》)。
135、 法国远东学院及其建院百年庆典(署名梦隐),《法国汉学》,第6辑,2002年,602-605页。
136、 “两种文化”:“冷战”坚冰何时打破?—— 关于“斯诺命题”的对话(对话人方在庆),《中华读书报》,2002年2月6日24版。
137、 炭疽、克隆人与致毁知识,《科学时报》,2002年3月1日B3版。
138、 爱因斯坦与现代物理学的奇迹年,《科学时报》,2002年3月29日B3版。
139、 回归学术轨道的“李约瑟难题”研究(与王扬宗合作),《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24日24版。
140、 另一种科学革命——纪念《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40周年,《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4日24版;互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6期,134-135页。
141、 儒雅的窃书贼,《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17日第22版。
142、 剑桥遇刘兵,《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30日第24版;收入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2002年中国散文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583-589页;林湘北编《穿越剑河》,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162-170页。
143、 科学与“平民主义”,《中华读书报》2002年12月25日第23版。
144、 关键是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时报》2003年1月3日<科学周末>第3版。
145、 科学与人文:分久必和,《新闻周刊》2003年第5卷总119期,70-71页。
146、 科学文化研究是一种国家需求(记者熊卫民专访),《科学时报》2003年3月14日B2版。
147、 它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记者熊卫民专访),《科学时报》2003年4月4日B1版。
148、 伯林顿馆、塞比勒拱和李约瑟,《科学时报》2003年8月14日B3版。
149、 科学史学科建设的重要文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11月19日11版。
150、 纪念郭守敬的当代意义——在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陈美东等主编《郭守敬诞辰770周年国际纪念活动文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10―12页。
151、 以天文学手段研究上古史——《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新探索》,《光明日报》2004年1月29日。
152、 庞加莱猜想可能被证明了,《光明日报》2004年2月20日B1版。
153、 大匠仓颉——《汉字中的古代科技》读后,《科学时报》2004年2月26日B3版。
154、 筹备“爱因斯坦奇迹年”纪念活动和组织翻译《爱因斯坦全集》,《科学时报》2004年3月18日B3版。
155、 不要愧对历史(记者施剑松),《科学时报》2004年5月21日B2版。
156、 张申府与相对论,《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28日14版。
157、 时穷节乃现——读《竺可桢全集》第二卷有感,《科学时报》2004年10月14日B3版。
158、 Speech at Opening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men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in Sona Strbanova etc. ed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Vol. 13A, 2004, Braha, pp. 61-62.
159、 科学国学共学,物理人理同理,《科技中国》,2004年12月号,40-44 页。
160、 卷首语(合作者曹效业),《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第2卷,第1期,1-8页。
161、 《科学文化评论》周年巡检(署名曹效业、刘钝),《科学时报》,2005年2月7日B2版。
162、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举行(王洪波访谈),《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11日13版。
163、 杨振宁眼中的爱因斯坦,《南方周末》,2005年6月23日B16版。
164、 科学史的奥林匹克,《科技中国》,2005年7月号,8-10页。
165、 科学史家眼中的科学(刘县书采访),《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6日11版。
166、 The China Connection: A Conversation with Liu Dun, in 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Newsletter, Vol. 34, No. 3, July 2005, pp.3-5.
167、 自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卷(2005), 第2期, 1-3页。
168、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六,《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卷(2005), 第2期, 4-9页。
169、 我所知道的ICHS、IAHS和IUHS,《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卷(2005), 第2期, 10-12页。
170、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北京宣言,《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4卷(2005)增刊,1-2页。
171、 为盛会存留一份记忆——北京国际科学史大会散记,《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10日13版。
172、 法兰西的骄傲: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科学时报》,2005年12月26日B3版。
173、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掠影,《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第2卷,第6期,125-128页。
174、 彩图世界科技史序,《彩图世界科技史》上卷,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
175、 卷首语(合作者曹效业),《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3卷,第1期,1-9页。
176、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掠影,《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3卷,第1期,123-128页。
177、 前言,方在庆主编《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4页。
178、 德国的科学与文化,方在庆编著《爱因斯坦、德国科学与文化》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书前1-3页;互见《博览群书》2006年第8期,12-15页(题“德国的现代化与科学历程”)。
179、 游走于科学与人文之间——介绍何丙郁先生新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卷(2006), 第2期, 8-9页。
180、 一次难忘的游学经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卷(2006), 第3期, 18-21转84页。
181、 科学革命、李约瑟与中国的现代化——序言,袁江洋、方在庆主编《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另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2日13版。
182、 李鸿章在英国目睹之科学与技术,(台)《中华科技史学会会刊》,第10期,2006年12月,96-101页。
183、 卷首语,(合作者曹效业),《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4卷,第1期,5-14页。
现为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第一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全国委员,《科学文化评论》主编,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也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成员(Effective Member),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海外研究员(Overseas Fellow)。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