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r\r青岛大学(本科)\r\r南京大学(硕士、博士)\r \r教学课程\r\r全球治理概论、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英语\r \r主持的主要课题:( Funded Projects)\r\r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极治理新态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r\r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捕鲸的国际管制及其变迁;\r\r3.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北极八国的北极战略比较研究;\r\r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第二轨道外交与我国南中国海权益维护研究;\r\r5.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院项目: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战略规划研究\r \r获奖和荣誉:(Major Honors)\r\r1.2017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r\r2.2017-2018学年度,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r\r3.2017年1月,获得中国海洋大学第十八届天泰优秀人才二等奖。\r\r4.论文“参与实践、话语互动与身份承认——理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获得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r5.论文“参与实践、话语互动与身份承认——理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获得第二十九届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r\r6.论文“国际环境政治中的认知共同体理论评述” 获第二十五届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获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三届优秀作品三等奖。\r\r7.论文“美国海洋强国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获“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研讨会征文一等奖(2013年,南京)。\r \r著作:(Books and Edited Volumes)\r\r1.《捕鲸的国际管制及其变迁》(独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r\r2.《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合著),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r\r3.《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r\r4.《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5)》(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r\r5.《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6)》(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r\r6.《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7)》(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r \r国内外学术交流(Invited Talks and Academic Visiting):\r\r1.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作为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赴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进行研修。\r\r2.2017年5月,赴夏威夷参加“蓝色未来2017:规划中美海洋合作的机遇”(Blue Future 2017: Mapping Opportunities for US-China Ocean Cooperation) \r\r3.2017年5月,赴上海参加第三届“中美北极社会科学论坛”(Sino US Social Studies on the Arctic)研讨会。\r\r4.2017年2月,赴日本参加北极治理研讨会(Workshop on Arctic Governance)。\r\r5.2016年6月,赴夏威夷参加“中美未来战略合作研讨会”。\r\r6.2016年5月,赴华盛顿参加第二届“中美北极社会科学论坛”(Sino US Social Studies on the Arctic)研讨会。\r\r7.2015年5月,赴上海参加“上海论坛2015”(Shanghai Forum)研讨会。\r\r8.2015年5月,赴上海参加“中美北极社会科学论坛”(Sino US Social Studies on the Arctic)研讨会。\r\r9.2014年12月,赴美国参加“蓝色经济中美比较”(US China Blue Economy Symposium)学术研讨会。\r\r10.2014年3月,赴美国参加“海上安全、海权与航运(Maritime Security, Sea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学术研讨会。\r\r11.2013年12月,赴日本东京大学参加“科学技术的风险治理”(Risk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术研讨会。\r\r12.2013年10月,赴上海参加第五届“全球问题青年论坛”。\r\r13.2013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地球工程国际治理”(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 Seminar )学术研讨会。\r\r14.2013年8月,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参加“北太平洋北极论坛” ( North Pacific Arctic Forum )学术研讨会。\r\r15.2013年3月,赴加拿大参加“东亚国家与北极” (East Asia-Arctic Relations Seminar )学术研讨会。\r\r16.2012年10月,赴上海参加第四届“全球问题青年论坛”。\r\r17.2012年8月,赴牛津大学参加“地球工程国际治理”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 Seminar )学术研讨会。\r\r18.2010年7月,赴美利坚大学参加“国际环境法”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暑季研讨班。\r\r19.2010年2月,赴美国参加“中美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 (US China Responding to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at Sea)学术研讨会。\r\r20.2009年9月-2010年8月,赴美国麻省大学研修国际环境政治。研究领域
""全球治理;北极治理;中国外交""""近期论文
1.日本在北极事务中的“立体外交”及其启示,《东北师大学报》,2019年第4期。\r\r2.“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中俄北极能源合作——以亚马尔LNG项目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r\r3.“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走向与中美北极合作”,《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r\r4.“美国海岸警卫队与美国北极安全利益维护”,《美国研究》(CSSCI),2017年第4期。\r\r5.“芬兰北极政策的战略规划与未来走向”,《国际论坛》(CSSCI),2017年第4期。 \r\r6.“机制变迁、多层治理与北极治理的未来”,《外交评论》(CSSCI),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r\r7.“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北极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太平洋学报》(CSSCI),2016年第12期。\r\r8.“北极安全新态势与中国北极安全利益维护”,《南京政治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2016年第5期。\r\r9.“美国北极事务中阿拉斯加州与联邦政府的合作与博弈”,《国际论坛》(CSSCI),2016年第4期。 \r\r10.“对北极治理几个关键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SSCI扩展版),2016年第3期。\r\r11.“中美北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进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SSCI扩展版),2016年第2期。\r\r12.“北极治理新态势与中国的深度参与战略”,《国际展望》(CSSCI扩展版),2015年第6期。\r\r13.“美国政府的北极观与北极事务决策体制研究”,《美国研究》(CSSCI),2015年第5期。\r\r14.“主导北极议程:美国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论坛》(CSSCI),2015年第4期。\r\r15.“中国北极外交:实践、理念与进路”,《太平洋学报》(CSSCI),2015年第5期。\r\r16.“中国梦背景下青岛市蓝色梦想的构建”,《理论学习》,2015年第2期。\r\r17.“北极航运治理与中国的参与路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SSCI扩展版),2015年第1期。\r\r18.“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东北亚论坛》(CSSCI),2014年第6期。\r\r19.After Getting In: What comes next after China got the Observer Status? Baltic Rim Economies Review, No. 5, 2014.\r\r20.“参与实践、话语互动与身份承认——理解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2014年第7期。\r\r21.“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战略选择——基于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视角”,《国际论坛》(CSSCI),2014年第3期。\r\r22.“国外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不同解读及其应对”,《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1期。\r\r23.Beyond the Dragon and the Panda: Understanding China’s Engagement in the Arctic, Asia Policy (Peer Reviewed Journal), July 2014.\r\r24.“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及其走向”,《国际论坛》(CSSCI),2013年第5期。\r\r25.China and the Arctic: China’s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Region, in East Asia-Arctic Relations: Boundary,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Kimie Hara and Ken Coates, eds.), Published b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2014.\r\r26.Comment on The Evolution of Arctic Ocean Governanc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y Oran Young. In Oran Young, Jong Deog Kim and Yoon Hyung Kim (eds) The Arctic in World Affairs: A North Pacific Dialogue on the Future of the Arctic, Published by Seoul: Koran Maritime Institute; Honolulu: East-West Center. 2013.\r\r27.“美国海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2013年第1期。(另收录在 王曙光主编:《中国海洋发展研究文集(2014卷)》,海洋出版社,2014年11月。)\r\r28.“北极变迁视角下中国北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1期。\r\r29.“北极治理机制变迁与中国参与战略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2012年第2期。\r\r30.“北极理事会的改革与变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SSCI, 2012-2013),2012年第1期。\r\r31.“国外学者对‘中国参与北极’的解读与启示——基于三份研究报告的评述”,《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2012卷。\r\r32.“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工程研究的国际管制探析”,《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5期。\r\r33.“国际环境政治中的认知共同体理论评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r\r34.“联合国环境大会之绩效评估——兼论后约翰内斯堡时代的环境治理”,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3期。\r\r35.Lessons from Mumbai: Chinese Analyst Assess the Threat of Maritime Terrorism, in Not Congruent but Quite Complementary: US and Chinese Approaches to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Lyle Goldstein eds.), China Maritime Studies Institute Series No. 9. 2012.\r\r36.Effectiveness of China’s War on Plastic Bag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亚洲国际公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r\r37.“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捕鲸机制的变迁”,《海洋法律社会与管理》,2011卷。\r\r38.“国际捕鲸机制及其变迁”,《鄱阳湖学刊》,2010年第6期。\r\r39.“论日本对商业捕鲸禁令的抵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r\r40.“从边缘到主流:环境外交发展历程”,《新视野》(CSSCI),2001年第5期。\r\r41.“环境外交,刻不容缓的行动——写在2000年世界环境日之前”,《东方》,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全文转载)\r\r时评、书评:(Op-eds and Book Reviews )\r\r1.“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13日。\r\r2.“美国式单边主义或造‘伤心’北极”,《环球》,2019年第12期。\r\r3.“从愿景到行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当其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8日。\r\r4.“美国治下的北极治理”,《世界知识》,2016年11月。\r\r5.“为北极治理做出中国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30日。\r\r6.“北极治理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5日。\r\r7.“The Arctic is global challenge”, New York Times, May 19, 2015. (Invited Contribution)\r\r8.“How China’s Interests fit with the Arctic States’”, China Policy Institute Blo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Invited Blog Contribution). http://blogs.nottingham.ac.uk/chinapolicyinstitute/2015/03/20/not-congruent-but-quite-complementary-how-chinas-interests-fits-with-the-interests-of-arctic-states/\r\r9.“中国应制定北极参与战略规划,加强学者英文发表能力”,《澎湃新闻》,2014年7月。\r\r10.“北极观察员身份给中国带来什么”,《环球》,2013年第11期。\r\r11.“从纷争到有序:对未来无冰北极的理性思考——读《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法律问题研究》”,《世界环境》,2013年第4期。\r\r12.“北极:暗潮涌动的地球尽头”,《世界知识》,2013年第4期。\r\r13.“北极:新冷战还是和平之地”,《世界环境》,2011年第3期。\r\r14.Book Review of China’s Responsibility for Climate Change,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SSCI),August, 2012.\r\r15.“通过制度实现国际事务的治理——专访Oran Young教授”,《世界环境》,2011年第6期。\r\r16.“认知共同体与全球环境治理——专访Peter Haas教授”,《世界环境》。2009年第6期。\r\r17.《国际环境外交》评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标签: 中国海洋大学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1
- 宗像丽奈(宗像れな) 06-21
- 温碧霞 06-21
- 舒淇 06-21
- 叶玉卿 06-21
- 叶子楣 06-21
- 杨思敏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