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白英臣
2023-05-16 11:47
  • 白英臣
  • 白英臣 - 博士 博士后 研究员--白英臣-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2003年-2007年 中国科学研究院 博士
2007年-2009年 美国麻省大学 博士后
2009年-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2015年-至 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发明专利(50余项):
一种土壤富里酸亚组分分级提取方法;ZL201510586221.6;授权;
一种藻体中富里酸亚组分分级提取方法;ZL201510586475.8;授权;
一种水体中富里酸亚组分的分级提取方法;ZL201510586450.8;授权;
一种土壤中腐殖酸的分级提取方法;ZL201510586248.5;授权;
一种藻体中腐殖酸大孔径树脂分级方法;ZL201510586496.X;授权;
一种活性炭分离富集土壤中富里酸的方法;ZL201510586573.1;授权;
主要研究项目(10余项)
纳米富勒烯胶体颗粒在水环境中的悬浮机理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至2019-12;88.8万元;主持 ;
水体中天然有机质与医用药品类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16-01至2019-12;18万元; 主持;
表面活性剂修饰的碳纳米管在水环境中的悬浮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01至2015-12;75万元;主持 ;
天然有机质与PPCPs 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01至2012-12;20万元;主持;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1:纳米颗粒环境行为研究
提出了纳米颗粒粒径阈值范围,为纳米材料类污染物分级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构建纳米碳管吸附—悬浮耦合模型,丰富了碳基纳米材料分散悬浮理论;研究了水质参数和表面修饰对碳基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控制碳基纳米材料悬浮能力的主要因素。
研究方向2:痕量有毒重金属、医学药品和农药的水环境行为研究
水体中天然溶解有机质(NOM)是痕量污染物环境行为的控制因素。针对NOM和污染物作用机理不清的问题,利用荧光猝灭技术初步估算了3类典型污染物与NOM结合常数和结合比例,明确其结合力类型;首次建立了紫外吸收滴定技术,提出了重金属—NOM结合的电子离域假说;提出在天然有机质去除和矿化过程中,结合态污染物“二次释放”理论。
研究方向3:湖库污染物风险评估预警体系研究
水体污染物风险评估技术在“癌症村”问题核查中获得应用,相关签报得到国家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湖库污染风险评估在湖库治理规划中得到了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部分研究成果被求是网、中国新闻网等转载,并成为浙江省发改委研究室备案学习材料。
研究方向4:NOM提取设备研发和标准样品体系构建
利用加压反渗透原理和弱电自动控制,突破困扰学术界30多年的痕量NOM提取瓶颈,自主研发了WRO-1型淡水水体NOM自动提取设备和SDF-2型土壤NOM自动提取设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成功获取和精确表征了我国标准富里酸和腐殖酸,得到一定的认可。"污染物环境行为及风险评估/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天然有机质环境行为"

近期论文


1. Bai Y, Wu F, White J C, et al. 100 Nanometers: A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Threshold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Nanoparticl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6):3098-3099.
2. Song F, Wu F, Guo F,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tepwise-eluted sub-fractions of fulvic acids and protons revealed by fluorescence titration combined with EEM-PARAFAC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605: 58-65(通讯作者).
3. Bai Y, Wu F, Xing B,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ese Standard Fulvic Acid Sub-fractions Separated from Forest Soil by Stepwise Elution with Pyrophosphate Buffer[J].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8723.
4. Fei, G., Mu, Y., Cheng, C., Liao, H., & Bai, Y*. (2016). Therm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aerobic thermal behavior patterns in a lacustrine sediment core.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3(19), 19949-19957(通讯作者).
5. Bai Y, Wu F, Lin D, et al. Aqueous stabi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effects of surface oxidization and solution chemistr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4, 21(6):4358-4365.
6. Bai Y, Wu F, Liu C,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carbamazepine and humic substances: A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tudy †[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 Chemistry, 2008, 27(1):95–102.
7. Bai Y C, Lin D H, Wu F C, et al. Adsorption of Triton X-series surfactants and its role in stabiliz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suspensions.[J]. Chemosphere, 2010, 79(4):362-7.
8. Bai Y, Wu F, Wan G, et al. Ultraviolet absorbance titr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ditional stability constants of Hg(II)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J].Acta Geochimica, 2008, 27(1):46-52.
9. Wu F, Bai Y, Mu Y, et 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fulvic acids by fullerene in water[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3, 172(1):100.

标签: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