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男,1973年10月出生,湖北省宜昌市人。2002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半参数模型的估计理论及其在现代数据处理中的应用;2005年6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7年4月博士后出站,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工作至今。2001年被评为讲师,2004年11月被湖北省人事厅批准破格评为副教授,2011年被评为四级教授。学院科研团队“智能信息处理与泛在测绘”研究中心负责人。获奖情况:2001年评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和“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校级“2009-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金石奖教金”;2011年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专业课“最受学生欢迎老师”。2015年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专业课“最受学生欢迎老师”。2016年“现代测绘数据处理”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研究生课程。2016年获得学校“教学优秀成果奖(2014-2016)”2016年被评为全国测绘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基于过程控制理论的公路灾变高切坡防治技术与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10)。2018年“山区公路高切坡防治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15)。2011年、2013年、2019年指导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9年指导的研究生的论文被评为中国导航年会“青年优秀论文”。教学情况:主讲本科生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测绘学概论》、《数字测量学》、,测量学》、《地图投影》、《控制网优化设计》等。主讲研究生课程《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数值分析》等课程。指导“李四光计划”1人,“英才工程计划”3人,科学实验班学员2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项。指导研究生情况:2019年为止,已指导研究生46人,顺利毕业39人,在校7人。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极大似然q估计的小样本观测数据异常的统计诊断理论及应用研究(2018-2022)”,项目编号:41874009;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极大LQ似然估计的P范分布混合模型的估计理论研究(2013-2017)”,项目编号:41374017;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范分布混合模型的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2012)”,项目编号:40974002;主持教育部专项基金特色学科创新团队“多属性的空间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2009-2012)”,项目编号:CUG090110;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半参数P范分布的估计理论及其应用(2006-2007)”,项目编号:2005038362;主持湖北省自然基金“半参数回归模型在现代测绘中的应用(2004-2005)”,项目编号:2004ABA032;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半参数P范分布的估计理论及其应用(2002-2005)”项目编号:40274005; 教育经历[1] 2002.9-2005.5武汉大学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2] 2015.6-201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经历[1] 2007.4-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教师[2] 2005.6-200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 教师 团队成员智能数据处理与泛在测绘研究中心团队成员:潘雄、张剑波、吴北平、樊文有、徐景田、郑坤、田玉刚、董宇婷、彭星、王红平、吴明魁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 聚焦于面向大数据的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创新理论研究及应用软件研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融合方法、复杂数据建模与管理技术、高性能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等,形成多学科交叉、面向产业应用的科研与特色技术服务平台,为智慧城市、地矿应用、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行业领域提供智能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团队成员:张剑波(副教授)、万林(博士)研究方向2:精密导航与位置服务 聚焦于现代测绘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包括系统误差、粗差的识别、定值、定位及剔除)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在测绘数据处理的理论研究及质量控制、GNSS导航定位技术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等,形成理论研究、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以及产品开发深度融合的科研体系,为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灾害监测、高精度测绘、导航和位置服务等行业领域提供技术服务。成员:潘雄(教授)、吴北平(教授)、 徐景田(副教授)、吴明魁(博士)研究方向3:雷达遥感前沿技术及应用 聚焦于前沿雷达遥感技术以及其在城市、森林、冰川、以及农业等多领域的测绘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SAR影像数据挖掘算法设计及应用,InSAR技术和StereoSAR技术的测绘应用研究,TomoSAR三维及多维成像算法设计,TomoSAR技术大范围林下地形测绘,TomoSAR技术在生物量及植被垂直参数反演研究,TomoSAR技术在大型基础设施健康检测等。成员:董宇婷(特任副教授)、彭星(特任副教授) 、王红平(博士)研究方向4:多源时空数据分析与应用 聚焦于基于天-空-地-网多源时空大数据的处理、特征提取、分析及智能服务技术,主要有:卫星、无人机、地面视频、互联网信息的处理及时空基准关联、面向特定目标的特征提取与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服务技术,为公共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反恐、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资源环境立体监测与服务等行业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成员:樊文有(教授)、郑坤(副教授) 、田玉刚(副教授)研究领域
[1] 导航与位置服务[2]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3] 航空重磁数据处理[4] 现代测绘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近期论文
1、潘雄,罗静,徐景田,基于矩估计法的P范分布参数估计,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4) (EI)2、潘雄,罗静、汪耀,P范分布的实数阶与对数矩估计法,测绘学报,2016,45(3):302~309 (EI)3、潘雄,吕玉婷、汪耀、罗静,基于半参数平差模型的粗差定位与定值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41(11):1421~1427 (EI)4、胡宏昌、潘雄 ,具有AR(1)过程的EV模型的Huber-Dutter估计的渐近正态性 ,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2014,1(474), 1-25,(SCI)5、胡宏昌、*潘雄 ,具有奥恩斯坦-乌伦贝克过程的线性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 2014,1(304),1-31,(SCI)6、潘雄,赵启龙,王俊雷,一元非对称P范分布极大似然平差[J],测绘学报,2011,40(1),p33-36 (EI)7、潘雄,程少杰,一元P范分布参数的快速估计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p189-192(EI)8、Panxiong,the improved method of parameters estimation in the monadic p-norm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2010.8(6)(EI)9、潘雄、孙海燕,半参数p范极大似然回归,测绘学报,2005,34(1)(EI)10、孙海燕、潘雄,正规化矩阵正定时参数的统计性质,测绘学报,2004,3(EI)11、潘雄、付宗堂,一元有界p范分布的参数自适应估计,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EI)12、孙海燕、潘雄,一元p范分布的参数估计,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5(EI)13、潘雄、付宗堂,一种处理系统误差的新方法,仪器仪表学报,2007,28(4)(EI)14、Panxiong,semiparametric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vey data processing,Survey Review,2006,38(1)(SCI)15、潘雄,一元p范分布的自适应估计,数据采集与处理,2006,21(4)(EI)16、潘雄,系统误差的检测与处理,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33(1) (EI)17、潘雄,随机删失半参数回归模型小波估计的渐近性质,应用数学学报,2006,29(1)(MR、核心)18、潘雄,一类中立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弱解的逼近稳定性,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5(核心)19、潘雄,利用ArcGIS Engine建立暴雨水调蓄模型的三维分析系统,测绘通报,2013.2(核心)20、潘雄,一元P-范分布参数估计的改进方法,测绘科学,2011.36(2) (核心)21、潘雄,半参数平差模型参数的两步估计,测绘科学,2006.31(5) (核心)22、潘雄,随机删失下半参数模型的补偿估计方法,测绘科学,2005,30(4)(核心)23、潘雄,半参数测量平差模型参数的二阶段估计,测绘科学2004.3(核心)标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1
- 宗像丽奈(宗像れな) 06-21
- 温碧霞 06-21
- 舒淇 06-21
- 叶玉卿 06-21
- 叶子楣 06-21
- 杨思敏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