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张玉玲,女,1972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室副教授,土壤学科土壤肥力研究方向学术后备带头人。2000年硕士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2002年5月—2003年3月在日本神奈川县农业综合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06年博士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2008至2011年在沈阳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7年入选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学者”资助计划。参加完成的研究成果“设施蔬菜栽培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其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保护地新型渗灌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保护地节点式精量渗灌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张玉玲副教授近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稻田土壤有机碳氮转化过程及碳氮循环机理、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研究方向展开。在上述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411012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4157128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2015BAD23B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2017YFD0300707-4)、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2015NYBKFT-01)以及辽宁省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子课题2项。在《PlosOne》、《ActaAgriculturaeScandinavicaSectionB-SoilandPlantScience》、《土壤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张玉玲副教授在稻田土壤有机碳氮转化过程及碳氮循环机理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水稻土有机氮素矿化特征的研究(41101276)”。本项目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有机氮数量及其组分(主要为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含量,土壤有机氮的可矿化氮数量及其矿化特征,以及水稻土有机氮组分与可矿化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东北地区水稻土有机氮素矿化的适宜模型,明确了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的供氮潜力及供氮机理,对于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合理培肥具有重要意义。以该基金项目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相继开展了东北黑土区开垦种稻后土壤有机碳的演变特征及其固定机制研究和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及机理研究,并分别于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北黑土区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固定机制(41571280)”资助、于2017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稻田养分转化机理研究(2017YFD0300707-4)”资助。在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方面:针对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盐分积累和酸化严重等系列土壤问题,开展了土壤改良和培肥技术方面研究。主持辽宁省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子课题2项、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2015NYBKFT-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2015BAD23B01-6),主要研究了单施氮肥、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基质栽培等技术对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氮素形态及供应能力、土壤呼吸、土壤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下设施土壤的供氮能力、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构建了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控盐减酸”改良与培肥技术体系,为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改良和合理培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内容之一,201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稻田土壤有机碳氮转化过程与碳氮循环机理、设施蔬菜栽培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土壤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土壤通报》期刊编辑。是“辽宁省设施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农田水利学》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沈阳农业大学“土壤改良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副主编的《农田水利学》教材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获得2014年度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简恺乐(蝴蝶姐姐) 06-19
- 周扬青 06-19
- 东条夏( 東條なつ Tojo Na 06-17
- 月森由乃 (月森ゆの Yuno 06-17
- 大森靜香(大森しずか Sh 06-17
- 广濑里绪菜(広瀬りおな 06-17
- 美森系(美森けい Kei Mimo 06-17
- 悠木綾音(悠木あやね Ay 06-17
- 田中英雄(田中ゆうの Yu 06-17
- 彩乃蘭(彩乃らん Ran Ayan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