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张俊鹏
2023-05-12 17:15
  • 张俊鹏
  • 张俊鹏 - 副教授 硕导-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个人概况
张俊鹏,男,1983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1512”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要从事节水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水土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子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增量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15项。科研成果获得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1项,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10余篇。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水利学会会员。
2.学习经历
2011.09—2016.0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土工程,博士;
2006.09—2009.0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土工程,硕士;
2002.09—2006.07,山东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士。
3.工作经历
2016.09—至今,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2012.07—2016.0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9.07—2012.0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研究领域


节水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劣质水安全利用技术、水土资源与环境"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低平原区咸水滴灌棉田水盐耦合模拟与适宜灌溉指标,2017.1—2019.12,主持。
(2)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基金,咸水灌溉棉花根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调控机理,2017.1—2019.12,主持。
(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黄淮海高产农田棉花需水量估算及优质节水高效需水指标体系,2012.1—2016.12,主持。
(4)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增量项目,不同灌溉方式下棉花咸水适宜灌溉指标研究,2015.1—2015.12,主持。
(5)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子课题,盐碱地植棉水分管理,2011.1—2015.12,主持;滨海盐碱地植棉水盐调控与高效用水技术,2016.1—2016.12,主持。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可控生物降解地膜田间功能验证,2016.8—2021.7,第2位。"

近期论文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
(1)张俊鹏,冯棣,曹彩云,等.咸水灌溉对棉花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6):107-112.(EI收录)
(2)张俊鹏,冯棣,郑春莲,等.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热盐变化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9):161-167页.(EI收录)
(3)张俊鹏,曹彩云,冯棣,等.微咸水造墒条件下植棉方式对产量与土壤水盐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2):97-102.(EI收录)
(4)JunpengZhang,DiFeng,JingshengSun,etal.Variationofsoiltemperatureincottonfieldcoveredwithplasticfilmundersalinewaterirrigation[J].BioTechnology:AnIndianJournal,2014,10(18).
(5)张俊鹏,冯棣,曹彩云,等.覆膜棉田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与地表温度估算[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12):12-18.
(6)张俊鹏,刘祖贵,孙景生,等.不同水分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2):25-28.
(7)张俊鹏,刘祖贵,孙景生,等.不同水分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8):7-11.
(8)张俊鹏,冯棣,曹彩云,等.咸水灌溉对覆膜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32(5):448-455:.
(9)张俊鹏,郑春莲,孙景生,等.微咸水造墒对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1):78-82:.
(10)张俊鹏,孙景生,李科江,等.不同灌溉方式下底墒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3):51-55.
(11)张俊鹏,李科江,孙景生,等.微咸水造墒对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5):33-36.
(12)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等.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01-506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