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雁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现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在辽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工作。在东南大学担任系副主任时,因东南大学校报征集而创作了《春晖曲》,并作为东南大学的第二校歌。1985年负笈游学江南,师从著名史学家吴泽先生,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吴泽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专攻城市经济史、城市空间规划史和马克思主义城市史,特别是先秦城市经济史和先秦城市空间演变史。博士论文是《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并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会主席、上海市研究生会副主席,在1986年被选为普陀区第九届人大代表。2008年任上海世博会江苏省世博馆主题设计首席专家。由本人创意设计的世博会江苏展馆主题设计《花好月圆》,经参选的36位专家(36位专家每人做了一个主题设计)无记名投票,获选为江苏省参展上海世博会江苏馆主题概念,因此,个人被推选为首席专家。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被法国馆邀请参加了法国馆的“大使论坛”,并进行有关《城市文化资本》的专题演讲,充分阐述了“城市文化资本”的理念价值和资本意义。在城市规划方面,主持了很多重大规划项目:如南京栖霞山的规划、浙江雪窦山的规划、湖北蕲春县“多规合一”的规划、南京秦淮河的规划、南京市城市品质与品牌提升的规划、唐山城市文化品牌与“城市文化资本”建构规划、泰州城市文化资本发展战略规划等等,以及多个特色小镇规划、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传统村落精准保护与开发规划、南京市名城会策划、扬州运河市长论坛的策划等。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1.《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2、《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城市进化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4.《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5.《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 《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 《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等。另外,还主编《城市前沿科学丛书》、《中国城市比较研究丛书》和《世世界城市精品译丛》(已经出版20本)等9套丛书。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管理科学》、《城市问题》、《哲学与文化》(台湾)、《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术月刊》、《光明日报》和《中国软科学》等几十家学术刊物上。其中有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院校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要学术著作 1. 《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2016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 《城市社会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 《城市进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治理与创新》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4. 《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012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5. 《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011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6. 《五千年的历史切面:1949中国城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7.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8.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 《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001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0. 《智典——策划智慧风暴》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1.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12. 《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3. 《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张鸿雁)(18万)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南京日报》1993年12月26日有书评,题为《城市发展理论的一部新作--读张鸿雁博士的<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14. 《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该书是张鸿雁的博士论文:①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成果一等将;②该书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院校编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书中前100页引用观点达27处之多,引用字数达4000余;③又被日本《东洋史研究》第4期8卷2号的文章多次转引;④台湾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引用该书十几处。)15. 《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6. 《城市•空间•人际—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7. 《城市角落与记忆1》(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8. 《城市角落与记忆2》(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9. 《台湾的都市建设与公共事业》(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20. 《台湾对外经济与加工出口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21. 《现代社会学理论》(撰写两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2. 《江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撰写写两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 《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撰写两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近期论文
1、 《特色小镇建设与城市化模式创新论》《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12期2、 《人的现代化是城市治理与服务的关键》《新华日报》2017年9月20日3、 《特色小镇的“城市文化资本”——论小镇的“文化动力因”的整合与建构》《新理财》2017年第7期4、 《构建宁镇扬融合型同城化发展模式》《南京日报》2017年4月5日5、 《中国特色小镇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名城》2017年第1期。6、 《房空间正义:空间剩余价值与房地产市场理论重构》《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7、 《宁镇扬同城化的内涵再认识》《群众》2017年第4期。8、 《转型升级,开启“蓝色经济模式”》《新华日报》2017年5月11日9、 《城市品位的治理型建构——基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多元人文诠释》《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第2期10、 《中国城市国内知名度的历史变迁和变动机制的大数据分析——以江苏苏南城市为例》2016年《新疆大学学报》2017年 第1期11、 《社会精准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期12、 《地域生产力交汇点的空间再生产理论与实践创新——“宁镇扬同城化”的发展模式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13、 《传统村落“精准保护与开发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与建设成功案例解析》《中国名城》2016年第1期。14、 《城市软实力提升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 —迪斯尼文化的全球化带给我们的反思》《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2期15、 《重构乡村是我们的责任》《新华日报》2016年2月19日16、 《论重构中国乡村的文化根柢》《中国名城》2016年第3期。17、 《论苏州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城市文化自觉”》《中国名城》2016年第5期。18、 《实现城市文化再生产是时代责任》《文汇报》2016年4月1日1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房冠辛 张鸿雁)国家重大课题之一。20、 《“文化治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为”》《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国家重大课题之一。21、 《核心价值文化认同的建构与文化治理——深化改革文化治理创新的模式与入径》《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 第1期22、 《理论重构:创造有中国文化根柢属性的本土城市化理论》《中国名城》2015年第2期23、 《体育城市本土创建的社会病理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5年第3期;(王成 张鸿雁)24、 《英国体育城市创建的实践、成因与启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5年第6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体育》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25、 《美国体育城市的类型特征、创建成因与本土启示》《体育科学》(CSSCI,体育学一流期刊),2015年第10期。26、 《省域“文化软实力”与特色文化城市发展战略创新研究——以江苏“文化软实力”能级提升为案例》《中国名城》2015年第7期。27、 《再生产的文化场:填造现代城市万象流转的创意绿洲》2015年第期28、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城市研究》《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全文转载29、 《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优先战略选择— “零失误城镇化战略”的理想类型与模式》《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0、 《再论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国名城》2014年第1期。31、 《新型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中国建设》2014年第1期。32、 《构建与国际对接的城市研究语系》《光明日报》2014年4月6日理论版。33、 《中国城市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李程骅的专著<中国城市转型研究>》《中国名城》2014年第4期。34、 《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与行动逻辑》《新华日报》2014年7月1日35、 《特色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软实力建构——以沪宁杭为例》《城市问题》2014年12期(陈然/张鸿雁)36、 《“城市文化资本”:借古开今、创想未来的永续动力》《上海城市管理》2104年5期37、 《中国文化产业改革治理的创新突破点与行动逻辑——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产业转型视角》(何淼|张鸿雁)《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8期。38、 《中国新型城市镇化理论与战略实践创新》《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 第9期全文转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第9期全文转载。《中国市长》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39、 《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十大难题及对策创新》《探索与争鸣》2013年 11期40、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自觉”与创新——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11期41、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城镇化与城市功能转型——以江苏的城镇化发展为例》《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4期4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城市定位与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城市特色建构与发展为例》《唯实》2013年 第4期43、 《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转型与实现途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4、 《“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新城市社会学视角》《上大演讲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45、 《中国沿海区域性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沿海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创新》《中国名城》2013年第1期46、 《率先基本实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江苏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47、 《苏南现代化的文化自觉与创新》《新华日报》2013年8月13日48、 《全球化语境中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49、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解构”与“结构”——新城市社会学的视角》《社会科学》2012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1月《社会学》转载)50、 《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整版)《无锡日报》 2013年6月4日51、 《西方城市社会的文化进化规律及社会问题研究—新城市社会学属性的认知视角与创新》《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52、 《从“小康社会”到“城市社会”的社会变迁——论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城市问题》2012年第12期53、 《中国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与模式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54、 《中国城市化理论模式的建构》上海《学术月刊》2012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人民论坛网》,2013年4月24日全文转载http://www.rmlt.com.cn/News/201304/201304240949194542.html。《中国改革论坛网》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3年2月7日)55、 《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论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中国名城》2012年第12期56、 《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57、 《西方城市化理论反思与中国本土化城市化理论模式建构论》《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09期 (1、《新华文摘》2012年第02期全文转载。2、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58、 《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如何可能 ——西方城市社会学空间理论的中国意义》(何淼 张鸿雁)《探索与争鸣》2011年8期。59、 《中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城市问题》2011年第7期 60、 《深圳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批判研究:中国改革试验场再创新(下)——从传统创业城市到创新型创业城市的转型》《中国名城》2011年第05期 61、 《深圳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批判研究:中国改革试验场再创新(上)——从传统创业城市到创新型创业城市的转型》《中国名城》2011年第04期 62、 《城市未来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的中国路径——以南京建邺区为例》《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3期 63、 《上海文化核心价值的缺失批判与”新海派文化”的建构研究——上海城市发展与规划战略纠谬与创新》《中国名城》2011年第3期 64、 《被长三角结构空洞化的南京城市定位批判研究与建构——中国城市“十二五规划”雷同化纠谬与创新》《中国名城》2011年第2期 65、 《北京城市形态空间发展战略与定位批判研究——十二五规划前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纠谬与创新》《中国名城》2011年第1期。66、 《江苏城市化发展战略与理论创新》《中国城市经济》, 2011(11):19-2167、 《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反思与建构——中国城市化本土化理论建构与战略创新》《城市问题》201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1年第04期全文转载)68、 《城市空间价值的“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中外城市空间文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下)》《中国名城》2010年第11期。69、 《城市空间价值的“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中外城市空间文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上)》《中国名城》2010年第10期。70、 《中国“非典型现代都市病”的社会病理学研究》《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71、 《“都市转型病”能否避免》《解放日报》(理论版)2010年7月12日。(2010年获第十八届全国副省级党报一等奖)72、 《国际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中国城市评论》2010年第05辑。7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治理与控制论 ——城市管治与客户服务型城市政府的理论与行为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01期。74、 城市符号是文化资本——张鸿雁教授的“城市文化资本”论《解放日报》2010年11月23日(整版)75、 《文化差异与科技文化创新——杨振宁教授访谈录》《中国名城》2009年第09期。76、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5期77、 《“城市文化资本”与“伟大文化”的建构》《中国名城》2009年第03期。78、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性危机”论》《城市问题》2009年第03期。79、 《欧洲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启示录——从再造人类“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资本”论起》《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03期。80、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与城市社会来临——从胡适的文艺复兴观的论起》《南京社会科学》2009第03期。81、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新论——布尔迪厄“社会炼金术”的启示录》《社会科学》2009年第03期。82、 《寻找本土化城市发展道路——周干峙院士访谈录》《中国名城》2009年第01期。83、 《“嵌入性”城市定位论——中式后都市主义的建构》《城市问题》2008年第10期。84、 《城市定位的本土化回归与创新:“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社会科学》2008年第08期。85、 《城市定位的中国本土化与创新——城市核心竞争力与特色竞争力整合建构论》《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08期。86、 《“城市哲学”与“市民精神”——城市的创新土壤比创新能力更重要》《城市管理》2008年第06期。87、 《全球化的城市空间与世界城市》《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12日第二版。88、 《中国式城市文艺复兴与第六次城市革命》《城市问题》2008年第01期。89、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社会科学报》2008年2月9日第二版。90、 《南京可以构建世界文化反射中心》《南京日报》2008-11-1191、 《和谐城市及其指标体系建构》《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01期。92、 《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中国名城》2008年第01期。93、 《中国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嵌入性结构关系”论——一个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问题》2007年第11期。94、 《论当代中国城乡多梯度社会文化类型与社会结构变迁——依据“社会事实”对“二元结构”的重新认知》《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95、 《科学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报》2007年9月6日第2版96、 97、 《正确把握中国城市化的总体模式》《社会科学报》2007年9月6日第2版。98、 《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价值——总部经济与城市软竞争力》《中国房地产评论》2007年第06辑。99、 《“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整合建构新论——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社会科学》2007年第05期。100、 《沪宁杭文化产业比较研究》《城市管理》2007年第01期。10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的理想类型建构》《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1、《新华文摘》2006摘要转载;2、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全文转载。3、李迅在《城市》(2008.1)上发表文章,把张鸿雁提出的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列为中国新的城市化理论之一。)102、 《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城市问题》2006年第08期。103、 《城市:因记忆而存在 凭创意而发展》《中国房地产评论》2006年第06辑。104、 《房地产与城市社会学——房地产社会学研究之一》《中国房地产评论》2006年第05辑。105、 《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论》《中国城市评论》2006年第03辑。106、 《“制度主导型”城市化论》《城市管理》2006年第02期。107、 《合法化危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论 》《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01期。108、 《城市空间社会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公共空间市民属性研究》《城市问题》2005年第05期。109、 《城市市民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问题认知—中国六城市电话调查报告》《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110、 《城市文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中国建设报》2005-02-17 111、 《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错位与失位》《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年第03辑。112、 《我们正面临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中国城市评论》2005年第01辑。113、 《地区空间整合与地域生产力重组——江苏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5年第01辑。114、 《中国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对策创新》《社会科学》2004年第06期。115、 《城市意象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认知》《城市问题》2004年第05期。116、 《大城市回族社区社会与文化功能——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研究》《民族研究》2004年第04期。117、 《商业业态变迁与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论——新型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社会学视角》《江海学刊》2004年第03期。118、 《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天津日报》2004-06-07 119、 《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战略比较》《上海经济》2003年增刊。120、 《人类城市化的“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论——城市社会进化的人类学的新视角》《社会科学》2003年第09期。121、 《国际性城市社会发展特点与模式——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07期。122、 《郊区化的内涵及其二重性研究》《社会》2003年第05期。123、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社会的来临》《理论参考》2003年第04期。124、 《张鸿雁:必然的城市化 必然的城市学》《解放日报》20003-09-28又见《新华网》125、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作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学习与实践》2003年第01期(重刊)126、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127、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分异与变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规划师》2002年第8期。128、 《城市竞争力的动力因——市民精神的整体构建与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129、 《市民社会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论 ———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因素分析》《学术季刊》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130、 《论城市现代化的动力与标志》《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31、 《江苏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建议》《产业经济研究》(试刊)2002年第2期132、 《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原因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33、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孟德拉斯〈农民终结〉带来的思考》《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并被多次引用。 134、 《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品牌战略创新——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品牌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增刊。总第170期。 135、 《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复兴的社会意义--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问题》2001年第6期(被收入2002年《中国城市年鉴》)136、 《南京与北京城市色彩比较》《南京经济》2001年第5期 137、 《江苏城市化优先战略选择》《江苏改革》2001年第4期 138、 《江苏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国家课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39、 《21世纪初江苏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战略》上海:《决策参考》2000年第7期 140、 《江苏应走大城市发展道路》《上海经济》2000年第5期 141、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42、 《迈向21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战略定位》(国家课题项目)《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3、 《论中国21世纪初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优先战略选择——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城市化比较》《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 144、 《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张颢瀚 张鸿雁)《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145、 《迈向21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战略》《学术季刊》1999年第1期146、 《都市化理论的创新与实际应用研究范例——李国鼎都市化理论研究》《李国鼎经济与科技思想研究论文集》海天出版社1999 147、 《中美城市化与城乡关系发展基本规律比较——中美城市化比较的社会学视角》《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148、 《南京城市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论》《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9期 149、 《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50、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崇高伦理道德观--理想与现实文化价值观“错位”的透视》《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51、 《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结构性比较选择》《沿海经济》1996年第9期 152、 《创建“中国大沿海城市带”构想与中国沿海城市群结构分析》《沿海经济》1996年8期153、 《当代中国沿海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格局分析》《沿海经济》1996年第7期 154、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与演变》(下)《沿海经济》1996年第6期 155、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与演变》(上)《沿海经济》1996年第5期 156、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因素论》《沿海经济》1996年第4期157、 《论江苏城市化发展总体格局的理论认识及定位依据》《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158、 《中国古代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发生时空差异论》《沿海经济》1996年第3期159、 《创建沿海城市经济学及其理论构想》《沿海经济》1996年第1-2期160、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条件下“结构性农业经济”的构想》《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转载) 161、 《二十一世纪苏南城市化前景》《新华日报》1996年1月25日162、 《城市与农村关系转型的新构想》《南京日报》1996年1月10日 163、 《论人才的社会选择机制》《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10期 164、 《中国古代城墙文化特质论--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文化研究视角》《南方文物》1995年第4期 165、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论》《哲学与文化》1995年10月(台湾)166、 《南京城市发展的道路与方式选择》《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67、 《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与总战略构想--中国沿海区域与沿海城市发展格局论》《沿海经济》1995年第7期。168、 《休闲文化正负功能论》《探索与争鸣》1995年6期。169、 《南京城市建设还缺什么--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张鸿雁教授》《南京日报》1995年6月20日(4200字) 170、 《认中国封建农业社会与家庭手工业一体化结构》《史学月刊》1995年第5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171、 《论当代中国城市的整体“CI方略”导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年第4期。172、 《中西文化价值观异同论》《暨南大学学报》1995年4期。 173、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转型中的“特有问题”分析》《南方经济》1995年第4期。174、 《论重农抑商政策、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负面影响》《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3期。175、 《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形象》《南京日报》理论版1995年2月20日 176、 《构筑崇高》《南京日报》理论版1995年1月3日。177、 《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与南京城市文化发展》《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178、 《市场经济生成前提》《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1期。179、 《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城市现代化道路及方式选择》《城市问题》1994年6期。180、 《古希腊罗马城邦与先秦城市比较研究-从东西方古代商品经济关系透视城市本质》《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3期。181、 《论传统夏夷观的演变及其对近代社会民族观的影响》《民族研究》1993年2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182、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1期。183、 《论东西方古代城市文化的差异及属性特点——与古希腊罗马城市文化比较研究之三》《东方文化》第二集,东南大为出版社1993年。184、 《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不同道路、进程及原因新论——与古希腊罗马城市比较研究之三》《学术月刊》1992年9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185、 《论先秦城市产生过程的特点》《江海学刊》1992年4期。186、 《古城苏州的未来发展》《中国名城》1991年第1期。 187、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形态》《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5期 188、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若干问题探论》《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6期189、 《再论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3期。190、 《东西方古代社会城市经济本质差异论——马克思主义东西方城市差异理论初探》《辽宁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91、 《论中国早期城市和城市概念─与张光直先生商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①张光直先生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世界著名汉学家,该文章被《中国史学研究动态》1988年第1期摘要转载; ②被《文史知识》1988年11期转载)192、 《论春秋战国城市经济的属性-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人口构成、变移及生活消费所展现的城市经济特点》1.7万字《华东师大学报》1988年1期。①该文被《中国史研究动态》88.2期转载;②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复印; ③《高等院校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193、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古代东方社会特点研究——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研究之一》(吴泽、张鸿雁)《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1期。194、 《论学报的本质属性》《沈阳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该文章获东北三省学报学会优秀论文奖)。195、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式>与古代东方社会研究》《学术季刊》1987年3期。196、 《商鞅“焚诗书”辩》4千字《光明日报》1987年2月4日。 (该文被《新华文摘》1987年第4期全文转载)。197、 《五种社会形态规律初探》《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5期。198、 《中国传统文化新论》《社会科学》1986.6。(①该文章被《社会》 杂志1986年第5期摘要转载;②《复旦大学学报》编《断裂与继承──青年学者论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选用此文章)。199、 《魏晋南北朝时期劳动者阶层的分析》《历史研究》1986年6期。200、 《城乡对立运动规律和乡村城市化理论研究》《学术月刊》 1986年11期。 201、 《城市经济的原始性-农业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渗透》《辽宁大学学报》1986年2期。文被《全国高校学报文摘》全文转载)202、 《春秋战国城市管理述略》《安徽史学》1986年第3期。203、 《民族自我认识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解放日报》1986年4月4日 。204、 《论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85年2期全文转载)。205、 《春秋战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济南:《文史哲》1984年4期。①该文章获辽宁省史学会优秀论著奖;② 《中国史研究动态》84. 10期摘要转载;③《史学情报》1985年第1期转载; ④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198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06、 《西周都邑雏论》《人文杂志》丛刊1984年4期。207、 《论西汉初年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辽宁师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208、 《析木城石棚》《辽宁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209、 与西欧中世纪城市比较——春秋战国城市在兴起过程中的特点》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①该文章是中国比较比较城市研究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著名历史学家杜瑜先生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5期发表文章说:“(此文)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比较研究的端倪。”②《全国高校学报文摘》全文转载)。210、 《论战国城市的发展》《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该文被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82年第4期全文转载)。 211、 《论刘晏理财的成就》《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史》1980年4期全文转载)。江苏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南京创意产业协会会长,中国高淳国际慢城研究院院长等职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椛岛光 06-01
- 星乃梦奈(ほしの ゆな 06-01
- 沖田奈奈 沖田奈々(Nana 06-01
- 藤仁依那 藤にいな(Niina 06-01
- 矢田步美 矢田あゆみ(Ay 06-01
- 妹岳夏目 妹岳なつめ(Na 06-01
- 麻仓香穗里 麻仓かほり 06-01
- 立花广美 (立花ひろみ H 05-31
- 里中瑞穗(里中みずほ Mi 05-31
- 结月莉亚(結月りあ)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