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加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详细信息李振加,男1933年10月5日出生汉族籍贯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共产党员。主要学历1954.2-1957.8大连工学院机床与刀具1983.2-1984.12日本国横浜国立大学机械工学主要经历(包括国外经历)1957.8-1958.8沈阳建筑机械学校教师1958.9-1960.2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教研室主任1960.3-1962.8沈阳建筑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主任1962.9-1978.8黑龙江工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1978.9-1983.1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系副主任副教授1983.2-1984.12日本国横浜国立大学访问学者1985.1-1992.9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机械系主任教授1992.10-1995.7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研究所所长1995.8-现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兼职(国内外学术团体的兼职)1985.8-现在中国生产工程学会精加工委员会委员1994.8-现在黑龙江省刀具协会理事长1990.8-现在中国刀协重型刀具委员会副理事长1983.9-现在日本精密工学会会员1996.6-现在吉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92.8-现在ICPCG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学风道德情况李振加教授的主要成就与贡献在切屑折断机理、断屑槽型及其专家系统以及重型切削理论和刀具的开发研究两方面。切屑控制技术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方向-FMC、FMS、CIMS的基础关键技术之一,切屑控制问题不解决,任何一个理想的自动化过程都不能实现。自1977年开始,在23个年头里,解决了大型企业中的十一大技术关键问题,并与国际上本学科学术水平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在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日本精密工学会志、美国机械加工科学与技术、英国磨损等国内外著名杂志,ASME等国际会议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7篇;撰写专著四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三次)及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四次),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及省市攻关课题共34项,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等21项奖励。一、切屑控制技术方面1977年起李教授主持部攻关课题:“重型车刀结构与合理几何参数的研究”,领导原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第一重机厂、牡丹江硬质合金厂等特大、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五年科技攻关;研制了我国第一个重型可转位刀片;当时年经济效益可达675万元(见附件一);所撰写的论文,在“全国断屑学术讨论会”上经评委评选,名列榜首;此课题于1982年获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1984年,李教授留学日本横浜国立大学,在世界著名断屑研究权威中山一雄教授研究室从事切屑折断机理的研究工作;归国后他主持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数控车床断屑问题的研究”,领导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及成都工具研究所等单位(分专题负责人皆为我国切削学术领域的知名人士)的研究队伍进行五年联合攻关;开发了我国第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鉴定评语)的三维复杂槽型(6种)车刀片,填补了国内空白;李教授亲自主持的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在学术方面,他系统地研究了切屑的形成、卷曲与折断的机理,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切屑折断界限的变化规律,其研究成果反映在专著《切屑折断机理及其应用》中,并应用于机床、冶金、矿山、仪器仪表、汽车、军工等行业的几十个工厂中。在“八五”期间,李教授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NC刀片通用断屑槽型及CAD的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槽型三维切削断屑原理及数学模型的研究”。根据摆动与冲击综合作用的切屑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横向卷曲短螺卷屑及C型屑折断数学模型与折断判据,还研制了切屑折断过程与槽型CAD专家系统,专家评价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定评语),其研究成果反映在专著:《切屑折断过程研究》及《切屑折断过程与槽型CAD专家系统》中,并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还得到美国学术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与美国伍士德理工学院、艾奥瓦州立大学与福特汽车公司研究中心等单位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在“九五”期间,李教授主持国家“九五”攻关专题:“工艺参数优化专家系统的研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切屑形成与折断过程的虚拟现实”。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切屑空间运动轨迹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最新虚拟现实专用软件WTK,首次实现了切屑形成与折断过程的虚拟现实;其研究成果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获得四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李教授及其助手曾三次赴美合作研究;对方合作者伍士德理工学院的融亦鸣博士(他是清华大学CIMS工程获得大学领先奖在美国的提名人)曾四次来华合作研究,其研究成果(汽车零部件断屑预报系统)已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内部网络上运行,而且又签订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研究中心资助的“基于网络的三维复杂槽型车刀片加工汽车零部件断屑预报系统”的新项目(见附件二)。中美合作研究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即不仅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而且已深入到解决中美两国企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今年,李教授又连续第三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物理场数学模型与槽型优选技术的研究”。此项目有相当的预研基础,已开发的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以及所进行的波形刃铣刀片(获国家专利)铣削力、铣削热数学模型及三维应力场、温度场的建立为国内外首创。当前,正在领导他的科研梯队向更高水平发展,日本中山一雄教授1990年退休后,上述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而独具特色。二、重型切削加工技术方面在“重型车刀结构及合理几何参数的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李教授主持了部攻关课题:“重型测力仪的研制”,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模块式重型车刀系统研究”、“大型镗铣床用刀具系统研究”、“模块式重型车刀监控系统研究”、“电站设备关键耐磨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刀具研究”,国家“八五”攻关专题:“重型刀具刀片国产化研究”及“难加工材料(筒节材料)切削加工技术研究”等重型切削理论与刀具开发方面课题10项。在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特大、大、中型企业中获经济效益7447.68万元(见附件三);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奖励10项;并系统的研究了重型刀具切削加工技术以及脆性破损与粘接破损的原因、规律、概率分布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其中,关于粘结破损的系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鉴定评语)。如此系统、全面、一贯地进行重型刀具研究者,尚属独此一家。在李教授领导下,几位中青年教师带领研究生还承担了CAD/CAM技术及超硬刀具开发研究课题10项,其中两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人材培养与学风道德方面李教授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5名,独立培养论文博士生4名;在他领导的现代制造技术与刀具开发研究所的中青年专职、兼职人员中,已有4人晋升为教授,11人晋升为副高级职称。李教授热爱祖国,在日本留学两年,节衣缩食,用生活费购买微机及科研仪器供学校使用;他坚忍不拔地从事科学研究,曾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科技精英等多种荣誉称号;他治学严谨、侮人不倦;在与国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同行们二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中,结成了长期伙伴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1)切屑控制技术2)重型切削加工技术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拉斐尔·纳达尔 05-29
- 安德烈·阿加西 05-29
- 罗杰·费德勒 05-29
- 樱坂凛花 (桜坂りんか R 05-27
- 优里なお(优里奈央,Yur 05-27
- 夕美紫苑(夕美しおん Sh 05-27
- 椎名美优(椎名みゆ) 05-27
- 就是阿朱啊 05-27
- 樱若菜(さくらわかな) 05-27
- 河西圣奈(河西聖奈)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