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张仲麟
2023-05-10 20:04
  • 张仲麟
  • 张仲麟 - 助理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主要从事大气压/亚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及参数调控,及其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在该领域共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面上资助1项(一等),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曾获得2017年度ICOPS Student Travel Grants(全球共30人,国内2人);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担任Plasma Phys. Control. Fusion、IEEE Access、Plasma Process and Polymers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多次在国内外等离子体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目前任“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大科学工程)等离子体系统临近分系统的设计师,主要负责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电磁通信地面模拟装置建设。
工作经历
2018.07-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间基础科学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2018.07-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学博士后
2016.11-2017.1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等离子体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PSAC) 联合培养博士
教育经历
2013.03-201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博士
2009.09-2012.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硕士
2005.09-2009.07 东北林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士
奖项成果
大气压射流冷等离子体发生及调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科研项目
谐波驱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关键等离子体参数定向优化及选择性调控特性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关键等离子体参数独立性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双频驱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密度定向调制机理研究
阵列型大气压射流等离子体均匀性控制及特性研究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双频增强与调制的实现方法和作用机理研究
专利
等离子体密度的两级调控方法及系统
采用等离子体调制增强小型化全向型天线电磁辐射的装置
地球环电流效应空间等离子体地面模拟装置
增强型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装置
常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密度参数的诊别方法

研究领域


一、大气压/亚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产生及调控技术研究
大气压/亚大气压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重大需求紧密关联,已成为国际上先进技术研发的热点之一。与传统工艺技术相比较,等离子体技术具有诸多优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放电理论及等离子体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推动下,大气压/亚大气压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研究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进展。然而由于在大气压/亚大气压条件下电子自由行程短、碰撞剧烈,击穿场强相对较高,放电易于向火花/电弧转化,且放电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紧密,难以实现有效的解耦调控。针对目标需求发展与之匹配的等离子体产生技术,并实现对其中关键等离子体参数的定向优化及选择性调控,进而获得对放电特性及产物的精确、稳定控制,是大气压/亚大气压非平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中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
二、临近空间电磁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再入过程电磁通信黑障效应是航天界的重大难题,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将该问题列为航天技术的十大难题之一。高超飞行器重返大气时会与大气摩擦在飞行器表面形成等离子体鞘套,该等离子体鞘套具有高密度、强碰撞、亚波长的特点。电磁波穿过这套鞘套时,会随飞行器飞行状态以及表面鞘套状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物理效应,而黑障效应则是多种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空天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抑制/缓解临近空间电磁通信黑障要求我们突破飞行器表面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这一科学难题。其中主要关键技术包括:
1、宽频段吸波及测量技术(频率范围0.1~40 GHz);
2、高密度强碰撞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及调控技术(电子密度>1013 cm-3;碰撞频率约0.1 GHz);
3、耐高温及高透波目标盾体模拟技术(温度>2400 ℃,透波率不低于50%)。""

近期论文


Selective modulation of plasma parameters in an atmospheri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riven by sawtooth-type tailored voltage waveforms
Numerical studies on plasma parameter modula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via 200 kHz/13.56 MHz dual-frequency excitation
High-Effici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With Dual Antenna Hybrid Scheme
Ionization asymmetry effects on the properties modula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ustained by tailored voltage waveforms
Electron heating and mode transition in dual frequency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Numerical studies of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lectron density and gas temperature via nonlinear coupling in dual-frequency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s
Numerical study of the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by using 200 kHz/13.56 MHz excitations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双频调制 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