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莅豪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甘莅豪,上海市浦江人才,国家话语生态中心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有《论辩与说服》(华东师范大学通识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以及《舆论研究》《危机传播话语研究》《话语分析》。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空间认知视角下对举结构与“非法句”合法化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突发事件政府应急话语技术与形象修复策略研究》(2013年);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话语体系研究》(2015年),以及多项中宣部委托项目。出版专著《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斯坦福图书馆、加州伯克利图书馆收藏),在《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新闻界》《浙江大学学报》《科学学研究》《当代修辞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甘莅豪先生在舆论研究领域、政治修辞领域、科学修辞领域有一定影响力。针对当今中国舆论场中存在大量网民语言暴力和权力机关暴力删帖的不正常现状,甘莅豪提倡理性论辩的宽容精神,将研究目标定位于促使中国舆论场的理性化。 甘莅豪先生是促使中国舆论场理性化的最重要推动者之一。和国内目前普遍流行的舆情研究不同,甘莅豪提出“行为戏剧主义理论”,认为学者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舆论场中的舆情进行被动描写,而应该将舆论场视为戏剧场,以交往理性为价值追求,以语言表达为中心,从话语角色选择、话语场景安排、话语策略组织、话语动机设定、话语行为分类等五方面统一组织安排,主动进行舆论引导。甘莅豪先生认为权力机关暴力删帖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官员缺乏话语自信。“行为戏剧主义理论”可以在一定层度上帮助官员逐步树立话语自信,进而减少暴力删帖的频率,最终推动社会理性对话和舆论场的健康发展。 在对外宣传上,甘莅豪先生提出外宣办应重点关注“网络百科词条”的编辑引导。由于百科词条成为社会各界中广大网民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百科词条话语中的价值倾向,不能不成为我国对外宣传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甘莅豪先生正在带领其研究生团队,对领导人形象、社会冲突事件、环境卫生事件、争议性地理名词、暴恐事件等词条,进行条分缕析的研究,并提出引导策略,从而为词条中中国良好形象的塑造贡献时代赋予的一份力量。 在智库建设上,甘莅豪先生带领研究生团队完成了中宣部和上海市委委托的各种舆论领域的项目。专著:《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年6月1号(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斯坦福图书馆、加州伯克利图书馆收藏)《公共危机责任政府道歉行为的话语传播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大夏文丛,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待出版该书运用“行为戏剧主义”理论对政府道歉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编著:《中国修辞(2017卷)》2018年 胡范铸,甘莅豪主编主持和参加的课题: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 2011年《空间认知视角下对举结构与“非法句”合法化研究》(11YJC740027)2、华东师范大学思勉跨学科校预研究项目:2011 《突发危机政府形象受损的话语应急和修复策略研究》(78110316)3、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突发事件政府应急话语技术与形象修复策略研究》(项目号:13CXW040)4、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一项: 2015年《政府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话语体系研究》10万5、 校级课题在研一项: 2015《高校智库成果培育项目》6万6.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批智库培育项目立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道歉策略研究》 6万7.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通知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 《论辩与说服》6万8.2017年中宣部委托调研项目《当前各主要网络舆论平台意见人士的总体情况》9.2017年中宣部委托调研项目《如何通过网络民意把握真实民意》10.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项目《公共突发事件政府道歉行为的话语传播研究——以交往戏剧理论构建良好政府形象》10万11.2017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立项《论辩与说服》4万12.国家社会科学一般基金项目:\研究领域
重点研究:基于“行为戏剧主义理论”的现代国家治理的话语体系 互联网群体性话语的知识合法性研究方向如下:人际传播:基于语言学和认知理论对人际传播中的谎言、谣言、预言现象研究进行重新思考危机传播:从言语行为、修辞学角度,探讨制定危机发生之前、当中、之后的语言战略和策略。形象恢复研究:基于语言学和修辞学理论对个人、公司、国家、组织的形象塑造与恢复问题进行研究。媒介话语分析:1、以语言学理论为研究方法,以传播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微观上进行实证分析。2、从宏观角度对媒介话语进行解构,从而讨论话语、媒体、社会以及人类大脑之间的关系。修辞学:修辞本体研究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心理入手对汉语语言现象进行解读。""近期论文
1、《去中心的斜眼:社会变迁中的流行语》,《新媒体与社会》第二辑2012年谢耘耕,陈虹 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09735367出版时间:2012-07-012、对立与建构:传播学实证研究中的修辞运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 年/8 月/8 日/第A08 版 新闻与传播学3、《从“共变论”到“斜眼论”:网络时代流行语的再认识》传承转载2012年/1/154、《语境操控: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新审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 CSSCI5、《平面广告图文关系的分析框架:基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5期 CSSCI6、《从“共变论”到“斜眼论”:网络时代流行语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1月4日(新闻传播版)7、《“不是A,就是B”选择构式义的形成:基于互文的空间认知分析》《汉语学习》CSSCI 2011年第6期8、媒介话语分析的认知途径:中美报道南海问题的隐喻建构国际新闻界(CSSCI)2011年8月9、隐喻:管窥中美媒体报道南海问题的透镜上海市社联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10、隐喻:媒介话语分析的利器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8月25日(新闻传播版)11、“精品”与“合作”:两岸“**制造”形象广告的框架分析当代修辞学(CSSCI) 2011年4月第2期12、空间动因下的对举结构 语言文字应用(CSSCI)2010年第2期13/《对举空间中的“非法句”合法化》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国家教育部名刊 核心期刊)CSSCI14/《“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载于《修辞学习》2008年第2期(语言学核心期刊)15/《中西互文概念的理论渊源与整合》载于《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语言学核心期刊)16、《汉语中的互文类型》《浙江大学学报》CSSCI (教育部名刊)2012年12月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CN/abstract/abstract10649.shtml17、《流行语分析:从逻各斯中心主义到后现代去中心化》《海南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6期18、《人类第一场微博战:ISAF和塔利班战争宣传之多模态对比分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9、《去中心化:后现代性与媒介革新下的流行语》《国际新闻界》(CSSCI)2013年第7期 P26-36.20《“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当代修辞学》(CSSCI扩展)2013年第4期 P1-10 第三作者21、《科学修辞学的发生、发展与前景》《当代修辞学》(CSSCI)2014年第6期第69-77页22、《危机研究中的符号社会——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考察视角》,《科学学研究》(CSSC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2015年第1期第30-36页23、《幻想还是理想: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批判之批判》,《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5年第10期 63-70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政府应急话语技术与形象修复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CXW040)的阶段性成果)24、《命名的象征力量与国际争端中的主权想象》、《国际新闻界》(CSSCI,中国社科院认定传播学权威期刊),2015年第9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政府应急话语技术与形象修复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CXW040)的阶段性成果)25.《传播实证研究中的修辞性问题》《当代传播》2016年第2期第26-31页 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http://ex.cssn.cn/xwcbx/xwcbx_cbx/201609/t20160913_3199983.shtml,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第7期转载)27.《2015年微博大V的类型与治理》《现代传播》(CSSCI),2016年第8期28.《政治传播中的政府道歉行为分析》《新媒体与社会》(CSSCI集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3-110页,2017年29.《“言”与“行”的认识类型:基于概念关系史的考察视角》(CSSCI),2018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转载)30.《言语行为的两条学术路径》(CSSCI)《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8年1131.《中国对外传播在维基百科平台中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6期32.《大数据时代专家在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4期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ICA国际传播协会会员兼审稿人《国际新闻界》审稿人《浙江传媒大学学报》审稿人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学会)上海语文学会理事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