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舒书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工作经历 2013—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 教师2004-2008 天津体育学院 武术系 教师教育经历 2011-2013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博士后2008-2011 上海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 博士2001-2004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硕士教育学博士,体育学博士后。自幼受外祖父彭正璠公所秉承之书剑家风熏陶,痴武好文。稍长入江西九江武术学校、河北沧州武术馆、河南竹林武术馆等馆校训练,并师从多位武术明师。2004年始任教于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2013年入职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破格晋升中国武术七段。现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授课程武术必修健身气功太极拳拳术女子防身术科研项目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武术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2012.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运行与武学渊薮——传统武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2012.主持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科研项目“武术文化与地域社会——以一座武术之城为中心的文化人类学探究” 2012.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平台课程建设项目“女子防身术” 2016.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现代阐释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2009.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融合中乡村武术文化生态变迁与治理研究” 2019.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武术发展若干历史问题及其对当代传承的启示研究” 2018.参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内容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演绎和评价方法选择研究” 2015.参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2015 .【著作与教材】:[1] 武德·武承·武理——武术文化与教育探赜[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独著)[2] 普通高等学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教教育出版社2019.(参编)[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体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参编)[3] 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维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参编)[4] 研究生教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参编)[5] 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现代阐释及其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参编)[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体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参编)[7] 西北民族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参编)研究领域
1.武术历史与文化2.气功与健康促进3.自卫防身教学论4.传统武术体系挖掘与整理(主攻劈挂拳、翻子拳、八极拳、戳脚、咏春拳、太极拳)""近期论文
[1] 张银行,刘轶,杜舒书,张茂林,王纳新.明清思想与中国武术发展及启示研究:基于“向实”的线索[J].体育科学,2019(11).[2] 杜舒书,刘晓军.从地方到整体:区域武术文化研究的范式辨析与超越进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7).[3] 杜舒书,张银行.中国武术教育的近现代转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6).[4] 陈青,杜舒书,王增喜,常毅臣,张建华.国家意志下的民族体育文化延伸[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5] 陈青,张建华,杜舒书.人的自由意志状态中的武术生存智慧[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6] 杜舒书,陈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论[J].贵州民族研究,2015(8).[7] 张银行,郭志禹,邱瑞瑯,杜舒书.闽、台地区“宋江阵”的比较研究——以福建闽南和台湾南部地区为例[J].体育科学,2014(7).[8] 张银行,郭志禹,杜舒书.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以西螺七嵌武术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4(2).[9] 张银行,杜舒书,邱瑞瑯.台湾太极拳发展及海峡两岸交流平台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 杜舒书.秦晋武术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3(4).[11] 杜舒书,郭志禹.民国期刊《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与武术传播[J].体育文化导刊,2011(5).[12] 杜舒书,郭志禹.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当代武术文化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 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1).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 委员沧州通臂劈挂拳研究总会 副会长国际苗刀联合会上海市分会 会长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