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杜德斌
2023-05-10 19:05
  • 杜德斌
  • 杜德斌 -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1986-1999: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1987-1990: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区域地理学硕士学位
1980-1984:湖北大学地理学系本科生,获地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4-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2005-2014: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系主任,教授
2000-2004: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教授
1996-2000: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1990-1996: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讲师
1984-1987:湖北大学地理系助教
2003-2004: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地理系Fulbright研究学者,研究“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研发投资及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1: 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日本名古屋)客座研究员,研究“日本的区域政策与三大都市区的发展”
2000: 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日本名古屋)访问学者,研究“日本的区域规划与环境保护”
1998: 加拿大访问学者,获加拿大加拿大研究国际委员会“加拿大研究特别奖”(the Special Award for Canadian Studies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cil for Canadian Studies”,研究“加拿大大都市区的居住空间格局”
1993: 加拿大访问学者,获加拿大加拿大研究国际委员会“加拿大研究特别奖”(the Special Award for Canadian Studies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cil for Canadian Studies”,研究“加拿大城市犯罪问题及其空间防范”
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战略与地缘安全战略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大和重点研究课题6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在红旗文稿、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7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代表著作有《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等。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上海市优秀研究成果奖,包括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
世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等
研究生课程:
经济地理前沿、人文地理学进展、区域经济学进展、专业外语等

科研项目
2010年以来的科研项目:
教育部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20-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研究”(2019-2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重大专项团队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命运共同体建设”(2019-2022)
教育部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世界高校科技创新情况研究”(2019-2020)
科技部项目“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2019)
科技部项目“日俄欧与美国科技竞争合作历程及启示”(2019-2020)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课题“上海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布局研究”(2019)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面向2035的上海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布局研究”(2019-2020)
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基金先导项目“亚洲水塔变化下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2019-2022)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课题“上海在全球知识网络系统中的能级变迁及提升路径研究”(2018)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亚洲水塔变化与流域内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2018-2023)
白银市白银区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白银区沿黄休闲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2019)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美科技创新发展比较研究”(2018-2019)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动向及相关政策研究”(2017-2018)
教育部高校重大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究”(2017-2018)
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上海在全球知识创新网络中的能及变迁及提升路径”(2017-2018)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美国硅谷、纽约、波士顿科技产业发展与演化的比较研究”(2016-2017)
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世界著名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路径及其对上海的启示”(2016-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创新资源转移的空间过程、格局与机制研究”(2015-2018)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企业、大学及政府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及互动关系研究”(2015-2016)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项目“高校科技国际化的全球趋势及‘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2015)
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研究”(2014-2015)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促进本土企业研发机构发展的思路研究”(2014-2015)
国家海洋局“我国海上通道安全与航线保障战略研究”(2013-2014)
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重大专项“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2013-2014)
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我国战略资源保障的疆域安全重大问题咨询研究(2012-2013)
国家软科学重大公开招标项目“全球创新资源转移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研究”(2012-2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12-2014)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跨国公司在华创新及其影响研究”(2012-2013)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关于紫竹高新区创新调研”(2012-2013)
教育部-中国科协战略研究课题之子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发展举国体制中高校科技的战略目标与定位”(2011-2012)
教育部—科技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结合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子课题“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及学风建设研究”(2011-2012)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城市发展中科技创新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2011-2012)
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课题“提升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的战略研究”(2011)
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专题“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与环境建设”(2010)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产业集群跨区联动模式研究(A)”(2010-2011)
出版著作和教材:
杜德斌等,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杜德斌等,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
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动力与模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杜德斌等,高校科技国际化: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王勇、杜德斌,竞争型区域的构建: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杜德斌等,世界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汤建中,杜德斌,海洋地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Gu Lingsheng,Du Debin,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ina. 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2001
媒体文章:
杜德斌,科创中心建设:从1.0版向2.0版迈进,文汇报,2019/9/16
杜德斌,培育最有爆发力最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文汇报,2018/12/26
杜德斌,举三省一市之力打造科创平台,解放日报,2018/11/27
杜德斌,抓住核心技术这一产业发展“牛鼻子”,解放日报,2018/8/10
杜德斌,如何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解放日报,2018/7/10
杜德斌,提升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关键要牵住哪个“牛鼻子”?,上观新闻,2018/7/9
杜德斌,把一带一路打造成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2/27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开启全球治理新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6/1
杜德斌,依托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文汇报,2017/5/18
杜德斌,建设科创中心需重视培育“引擎”,解放日报,2017/3/28
杜德斌,全面客观认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光明日报,2015/12/12
杜德斌,科创中心亦是文化再造工程,解放日报,2015/9/24
杜德斌,建全球科创中心,哪些短板需正视,解放日报,2015/6/12
杜德斌,借力科技创新振兴上海实体经济,解放日报,2015/6/2
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文汇报,2015/3/19
杜德斌,从“初生的溪流”到“汹涌的海洋”,新民晚报,2015/5/25
杜德斌,科研与创新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新民晚报,2015/5/25
杜德斌,上海建全球科创中心的四个目标,东方早报,2015/10/13
杜德斌,上海建科创中心需处理好五个关系,东方早报,2015/9/1
杜德斌,上海孕育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机遇与实力基础,文汇报,2014/9/15
杜德斌,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建科创中心上海缺什么?澎湃研究所,2014/11/7
杜德斌,“大洗牌”前夜:第5次创新资源跨国大转移看亚洲,东方早报,2014/10/14
杜德斌,建全球创新中心:上海当顺势而为,文汇报,2014/10/8
杜德斌,研发全球化呈现五大发展趋势,文汇报,2014/4/14
杜德斌,英国大学科研评价制度的借鉴,文汇报,2013/11/11
杜德斌,范斐,张虹,上海紫竹高新区的发展经验与启示,科技日报,2013/7/8
杜德斌,改革和完善高校科技评价体系,文汇报,2013/4/15
杜德斌,破解创新密码,科技日报,2012/11/21
杜德斌,区位条件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科技日报,2012/11/7
杜德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认识协同创新,科技日报,2012/11/4
杜德斌,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决定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日报,2012/1/15
杜德斌,清醒认识上海发展的历史方位,解放日报,2007/6/1
杜德斌,突破建设亚太研发中心的瓶颈,解放日报,2006/4/9
荣誉及奖励
2019,华东师范大学能达奖教金
2019,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贡献奖
2019,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世界经济地理》(第一)
2019,中国地理学会建设突出贡献奖
2018,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以基础研究为牵引,增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独立)
2017,中国地理学会2014-2015年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奖“‘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第一)
2016,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我国高等学校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第一)
2016,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认识及建议”(独立)
2015,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研究”(第一)
2010,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第一)
2009,首届“全国优秀地理科学科技工作者”(中国地理学会)
2008,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
2007,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6,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域模式研究”(独立)
2002,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域模式研究”(独立)
2001,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0,华东师范大学十佳师德标兵
1999,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999,中国地理学会学会活动先进个人

研究领域


地缘安全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城市与区域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地理""

近期论文


Seamus Grimes, Debin Du, China’s emerging role in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20.
Shi Wentian, Yang Wenlong, Du Debin. The Scientific Cooperation Network of Chinese Scientists and Its Proximity Mechanism[J]. Sustainability,2020,12(2):660.
Gui Q C, Liu C L, Du D B. Glob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 network perspective[J]. Geoforum, 2019 (105): 1-12.
Duan D Z, Du D B, Grimes S. The faster the better?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speed of intercity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J]. Growth and Change, 2019, 50(3): 1085-1101.
Duan D Z, Zhang Y, Chen Y, Du D B.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Inter-City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9, 11(10): 2941.
Qin X H, Du D B, Kwan M-P. Spatial spillovers and value chain spillovers: evaluating regional R&D efficiency and its spillover effects in China[J]. Scientometrics, 2019, 119 (2): 721-747.
Qin X H, Du D B.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on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outputs in China: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stage inno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9 (80): 266-291.
Qin X H, Du D B. Measuring universities’ R&D performance in China’s provinces: a multistag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perspective[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8, 1–17.
Gui Q C, Liu C L, Du D B, Duan D Z. 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global science[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2018 0(0): 1–3.
Gui Q C, Liu C L, Du D B. Does network position foster knowledge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J]. Growth and Change, 2018, 49(4): 1-18.
Gui Q C, Liu C L, Du D B.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s and the Role of Proximity[J]. Growth and Change, 2018, 49(3).
Qin X H, Du D B. Do external or inter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have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7, 9(9): 1954.
Du D B, Duan D Z, Liu C L, Ma Y H. Twenty-five years of progress in geopolitics research: Efforts from China’s geographers[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8): 1223-1242.
Duan D Z, Du D B, Liu C L, Seamus G.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zip code geodatabase: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Shanghai and Beijing[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12): 1707-1724.
杜德斌,秦大河,马亚华,杨文龙,夏启繁.冰冻圈地缘政治时代的到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4):514-522.
侯纯光,杜德斌,刘承良,桂钦昌,刘树峰,覃雄合.全球留学生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0,75(04):681-694.
杜德斌,刘承良,胡志丁,马亚华.“亚洲水塔”变化对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2):223-231.
秦大河,张国友,宋长青,金凤君,薛德升,杜德斌,等.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地理学[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1):1-7.
许时泽,杜德斌,桂钦昌,覃雄合.外资经济技术进步优于民营经济吗?——来自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06):115-125.
侯纯光,杜德斌,段德忠,桂钦昌,焦美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人才流动网络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2019,39(11):1711-1718.
钱超峰,杜德斌.北宋官僚家族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基于CBDB和CHGIS的考察[J].历史地理研究,2019,39(02):83-94+161-162.
段德忠,谌颖,杜德斌.技术转移视角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10):1581-1591.
焦美琪,杜德斌,桂钦昌,杨文龙,侯纯光.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2019,39(10):1546-1552.
段德忠,杜德斌,杨凡,谌颖.产业技术变迁与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空间演化[J].地理科学,2019,39(09):1378-1387.
许时泽,杜德斌.上海与深圳城市创新活力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8):73-81.
段德忠,杜德斌,谌颖.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J].地理研究,2019,38(09):2115-2128.
侯纯光,杜德斌,刘承良,翟晨阳.全球人才流动网络复杂性的时空演化——基于全球高校留学生流动数据[J].地理研究,2019,38(08):1862-1876.
杜德斌,段德忠,夏启繁.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4):1-11.
许佳琪,梁滨,刘承良,杜德斌.中美城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4):12-23.
段德忠,杜德斌,张杨.中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以装备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4):24-34.
胡璇,杜德斌.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在城市内部的时空演化及机制分析——以上海为例[J].经济地理,2019,39(07):129-138.
段德忠,谌颖,杜德斌.“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格局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7):998-1008.
侯纯光,杜德斌,史文天,桂钦昌.世界一流大学空间集聚对研发密集型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以美国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07):1720-1732.
胡曙虹,杜德斌,范蓓蕾.中国企业R&D国际化:时空格局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38(07):1733-1748.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地理学报,2019,74(06):1112-1130.
钱超峰,杜德斌,胡璇,段德忠.地区间基因差异会影响技术转移吗?——基于中国2001—2005年省际专利转让数据[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5):745-755.
王倩倩,杜德斌,张杨,桂钦昌.全球手机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2):170-178.
段吕晗,杜德斌,黄筱彧.上海互联网新创企业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3):383-394.
杜德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与长三角联动发展[J].张江科技评论,2019(01):16-19.
刘树峰,杜德斌,覃雄合,侯纯光.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创新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9,39(02):173-182.
刘树峰,杜德斌,覃雄合,何舜辉.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企业创新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12):111-118.
何舜辉,杜德斌,王俊松.上海市外资研发机构的空间演化及区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55-1566.
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趋势与中国的实践[J].科学,2018,70(06):15-18+69.
段德忠,杜德斌,谌颖,翟庆华.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时空复杂性及生长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8,38(11):1759-1768.
杨文龙,杜德斌,马亚华,焦美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空间结构与邻近性[J].地理研究,2018,37(11):2218-2235.
龚利,杜德斌,史文天,龚存.我国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三重融合”的政策文本定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1):41-46.
段德忠,杜德斌,桂钦昌,段吕晗.中国企业家成长路径的地理学研究[J].人文地理,2018,33(04):102-112.
杨文龙,杜德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ERGM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05):80-94+136-137.
杨凡,杜德斌,林晓,赵阳.职能衍生视角下大学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86-92.
段德忠,杜德斌,谌颖,管明明.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8,73(04):738-754.
黄筱彧,杜德斌,杨文龙.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集聚特征与区位因素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8,36(03):493-501.
何舜辉,杜德斌,林宇,刘树峰.耦合视角下的高校科研与教育系统关系——以美国百强高校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8(03):172-179.
颜子明,杜德斌,刘承良,桂钦昌,杨文龙.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8,73(02):362-379.
杨文龙,杜德斌,马亚华.经济权力视角下中美战略均势的地理透视[J].地理研究,2017,36(10):1901-1914.
覃雄合,杜德斌,刘树峰,范斐.中国省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网络SBM模型的评价[J].地理研究,2017,36(09):1641-1652.
杨文龙,杜德斌,游小珺,史文天,颜子明.世界跨国投资网络结构演化及复杂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09):1300-1309.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探索[J].地理研究,2017,36(07):1203-1209.
何舜辉,杜德斌,焦美琪,林宇.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07):1014-1022.
张战仁,杜德斌.分散与整合: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1):24-29.
杨凡,杜德斌,段德忠,林晓.城市内部研发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模式——以北京、上海为例[J].地理科学,2017,37(04):492-501.
武晓静,杜德斌,肖刚,管明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04):490-499.
龚利,杜德斌,黄琳.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功能作用及其提升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01):24-32.
王俊松,杜德斌.中国高校科研投入的创新绩效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01):41-49.
翟庆华,杜德斌.科教融合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完善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01):33-40.
胡志丁,陆大道,杜德斌,葛岳静,骆华松.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7,36(02):205-214.
杜德斌.中国孕育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J].地理教育,2016(12):1.
段德忠,刘承良,杜德斌,桂钦昌.基于二分网络的北京公交线路布局的空间依赖性[J].地理学报,2016,71(12):2185-2198.
杨凡,杜德斌,林晓.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6,30(10):6-10+30.
杜德斌,段德忠,杨文龙,马亚华.中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10):1741-1751.
张战仁,杜德斌.全球研发网络嵌入障碍及升级困境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地理,2016,36(08):1-7+46.
刘会远,金凤君,杜德斌,周启蕾,张正峰.开发克拉运河的VRTS分析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04):67-72+92.
杨凡,杜德斌,段德忠,林晓.上海市创新型工业的空间格局与区位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8):16-22.
李恒,杜德斌,肖刚.1996-2012年中国科技创新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域数据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115-124.
杨文龙,杜德斌,刘承良,马亚华.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J].地理学报,2016,71(06):956-969.
肖刚,杜德斌,戴其文.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科研管理,2016,37(05):42-50.
杜德斌,段德忠,张仁开.优化科技创新空间结构 提升上海科技创新效率[J].华东科技,2016(05):52-55.
李恒,杜德斌,肖刚.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与对比分析[J].软科学,2016,30(04):8-12.
胡曙虹,黄丽,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21-28.
王倩倩,杜德斌,游小珺,范斐.中美科教协同创新发展对比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03):42-45.
何瑞婷,杜德斌.上海本土企业合作意愿的空间差异及成因[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3):21-26.
肖刚,杜德斌,李恒,戴其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02):199-207.
杜德斌,何舜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中国科技论坛,2016(02):10-15.
王承云,朱奕希,杜德斌.日本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举措、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04):39-45+66.
段德忠,杜德斌,刘承良.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5,70(12):1911-1925.
杜德斌.上海建科创中心需处理好五个关系[J].竞争情报,2015,11(06):17-19.
游小珺,赵光龙,杜德斌,范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02):180-187.
肖刚,杜德斌,戴其文,胡曙虹.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94-100.
杜德斌.《研发产业与城市创新空间》评介[J].地理研究,2015,34(11):2002.
胡曙虹,杜德斌,肖刚,王俊松,成博阳.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创新机构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合作创新的视角[J].软科学,2015,29(10):10-15.
胡小立,杜德斌,林宇,王倩倩,刘承良.区域内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开放度与科研绩效相关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09):1036-1039.
张战仁,杜德斌.跨国研发投资与中国发展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创新自主发展基础的面板联立方程分析[J].地理科学,2015,35(08):976-983.
陈可达,杜德斌,张战仁,马勇.印度研发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5(07):98-101+126.
杜德斌.对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5(12):25-27.
杜德斌,马亚华,范斐,恽才兴.中国海上通道安全及保障思路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02):1-10.
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06):1005-1014.
黄亮,胡曙虹,杜德斌.我国创建国际研发城市的适宜性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6):104-113.
李恒,杜德斌,肖刚.区域知识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关系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案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05):86-94.
杜德斌.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02):17-20+59.
杜德斌,段德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及演化趋势[J].上海城市规划,2015(01):76-81.
杜德斌,段德忠,刘承良,马亚华.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5,34(02):199-212.
赵昱,杜德斌,柏玲,张祥,石奇.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02):97-101.
杜德斌.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J].科学发展,2015(01):93-97.
范斐,杜德斌,游小珺,盛垒,肖泽磊.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01):66-74.
胡小立,杜德斌,张斌丰,游小珺.区域高校科研绩效及比较优势[J].中国高校科技,2014(12):72-75.
张斌丰,杜德斌,游小珺,范斐.区域高校科研能力的时空分异及其空间驱动类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132-138.
胡曙虹,杜德斌,游小珺,范斐.中国“成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时空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10):15-22.
游小珺,杜德斌,张斌丰,范斐.美国高水平高校科研经费边际效益估算与空间差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7):144-150.
黄亮,杜德斌.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演进与反思[J].地理科学,2014,34(07):773-779.
游小珺,杜德斌,张斌丰,李恒.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评价——基于部分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07):89-97.
王馨竹,杜德斌,张斌丰,范斐.长三角知识创新能力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05):598-602+640.
杜德斌.高校科技评价应遵循四个“导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4(09):25-28.
杜德斌,张仁开,李鹏飞.英国大学REF评估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4(03):36-38.
黄亮,王馨竹,杜德斌,盛垒.国际研发城市:概念、特征与功能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2):29-34.
肖刚,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研究[J].当代财经,2014(01):69-77.
石奇,杜德斌,张祥,赵昱.全球创新资金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124-130.
范斐,杜德斌,李恒,游小珺.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J].地理学报,2013,68(10):1331-1343.
赵昱,杜德斌.美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3(09):153-160.
范斐,杜德斌,盛垒.长三角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耦合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07):69-75.
陆大道,杜德斌.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J].地理学报,2013,68(06):723-727.
张祥,杜德斌.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案例[J].经济地理,2013,33(05):89-97.
余振,杜德斌.上海市土地财政问题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3(02):65-72.
杜德斌,李鹏飞,王俊松,马亚华.我国高校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3(01):16-19.
胡晓辉,杜德斌,龚利.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06):22-27.
黄亮,杜德斌.国际研发中心的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03):84-93.
杜德斌.继往开来,重铸世界地理辉煌——纪念李春芬先生诞辰100周年[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03):11-15.
范斐,杜德斌,李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30(08):1198-1205.
胡晓辉,杜德斌.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生态位评价研究——以浙江省11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2):36-40.
张永凯,杜德斌.我国R&D活动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25(03):66-70.
杜德斌,范斐,马亚华.南海主权争端的战略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方略[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02):1-17.
黄亮,杜德斌,王宝平.全球产业研发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基于全球研发1000强企业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9):54-57.
秦岩,杜德斌.汽巴精化全球研发网络的构建与在华研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2):88-92.
杜德斌,马亚华.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01):1-16.
胡晓辉,杜德斌.长三角城市间科学合作的社会网络动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25(01):13-17.
杜德斌,冯春萍.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9-1526.
胡晓辉,杜德斌.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J].经济地理,2011,31(10):1625-1629+1650.
张战仁,黄亮,杜德斌.研发产业发展的环境评价及我国重点区域环境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09):43-49.
陈一鸣,杜德斌,张建伟.区域创新环境与上海研发产业因果关联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1,25(08):124-125+130.
张建伟,杜德斌,张战仁.研发产业与城市化互动视角下研发城市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5):102-107.
陈可达,杜德斌,张战仁.欧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04):548-554.
张建伟,杜德斌,张战仁.技术学习通道与上海研发产业因果关联机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04):56-61.
张建伟,杜德斌,姜海宁.江苏省科技人才区域差异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03):378-384.
张建伟,杜德斌.基于演化理论的城市合作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2):82-88.
黄力韵,杜德斌,张战仁.精益研发与开放创新——世界技术研发新模式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06):28-33.
张永凯,杜德斌.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分析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0,23(05):21-24.
杜德斌,孙一飞,盛垒.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空间集聚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03):1-13.
张战仁,杜德斌,陈可达.研发投资知识溢出效应的因素分析及我国的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3.
杜德斌,张战仁.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区位决定——基于省市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软科学,2010,24(06):27-30+35.
张战仁,杜德斌.上海研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潜力及现实挑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6):87-93.
张战仁,杜德斌,黄力韵.国际研发投资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03):409-413+370.
杜德斌.《世界经济地理》编写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01):172-175.
张战仁,杜德斌.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省市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J].地理科学,2010,30(01):15-21.
盛垒,祝影,杜德斌.跨国公司R&D投资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0(01):80-84.
张战仁,杜德斌.研发产业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9,23(10):91-94.
周天瑜,杜德斌,马勇.构建创新型超级区域的经验与启示——以日本关西地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03):36-44.
马勇,杜德斌,周天瑜,盛垒.地方创新环境对外资研发活动的影响分析——深厦甬青连五市的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05):61-67.
马勇,杜德斌,周天瑜,盛垒.全球生物制药业的研发特点与我国制药研发的应对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47-51.
马勇,杜德斌,周天瑜.全球生物制药研发特点与应对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08(10):54-57.
杜德斌,盛垒,马勇,周天瑜.外商参与东道国科技计划项目: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35-139.
杜德斌,王勇.“企业家型城市”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39-43.
盛垒,马勇,杜德斌.中国利用外资研发的合理规模探讨[J].亚太经济,2008(04):111-115.
秦岩,杜德斌,代志鹏.从科学园到科学城:瑞典西斯塔ICT产业集群的演进及其功能提升[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5):72-75.
祝影,杜德斌.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等级体系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J].世界地理研究,2008(01):85-93.
楚天骄,杜德斌,姜涛.143家国有工业企业R&D能力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08(03):63-66.
杜德斌,盛垒,王勇,周天瑜.解读上海研发产业发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02):64-66.
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地理学的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07(04):106-114.
梁绍连,杜德斌.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公平性的缺失[J].城市问题,2007(11):67-70.
王承云,杜德斌.日本企业的研发体系及政府相关政策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05):92-97.
王勇,杜德斌.构建世界级竞争性区域——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24-129.
王承云,杜德斌.日本企业的R&D模式与科技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09):131-135.
王承云,杜德斌.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的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J].经济论坛,2007(17):65-67.
王勇,杜德斌.芬兰科技创新之路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经济地理,2007(04):538-542.
王承云,杜德斌.在华美、日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的比较[J].人文地理,2007(02):1-5.
杜德斌,周天瑜,王勇,盛垒.世界R&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7(01):1-7.
郝莹莹,杜德斌,智瑞芝.R&D政策及其空间效应——欧盟经验与借鉴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3):36-40.
王勇,杜德斌.R&D提升下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01):105-110.
王勇,杜德斌.自主创新战略下的中国跨国公司崛起[J].国际经济合作,2007(01):22-27.
王承云,杜德斌,李岩.日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与路径[J].科学学研究,2006(S1):125-131.
王承云,杜德斌,李岩.日本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来技术、文化的吸收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1):24-26.
郝莹莹,杜德斌,智瑞芝.利用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研发能力——韩国与新加坡的经验与启示[J].亚太经济,2006(06):92-96.
盛垒,杜德斌.我国房地产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中国建设信息,2006(20):30-33.
楚天骄,杜德斌.促进跨国公司离岸研发机构技术扩散的原理与途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9):66-68+84.
盛垒,高丰,杜德斌.国外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重要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6(09):86-91.
盛垒,杜德斌.创意城市:创意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取向[J].未来与发展,2006(09):33-36.
智瑞芝,杜德斌,郝莹莹.日本企业研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日本学刊,2006(05):87-94.
张仁开,杜德斌.中国R&D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地域分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4):20-24.
盛垒,杜德斌,钟辉华.FDI对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地域梯度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6(04):568-572.
韩可胜,杜德斌,张仁开.上海市发展R&D产业的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7):66-69.
王勇,杜德斌.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区R&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06):8-12.
盛垒,杜德斌.创意城市:创意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取向[J].经济前沿,2006(06):21-25.
楚天骄,杜德斌.中国R&D投资环境的竞争力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02):85-91.
王承云,杜德斌.日本的科技自主创新模式及其经验——以2005爱知世博会为例[J].科技导报,2006(04):91-94.
王勇,杜德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映射[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26-28.
楚天骄,杜德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2):127-132.
严涧,刘海生,杨海荣,郁鸿胜,周建斌,骆悰,彭再德,杜德斌,张雯,陈秉钊,彭震伟,黄建中.注目上海发展,畅话城镇体系[J].上海城市规划,2006(01):6-11.
王承云,杜德斌.上海建设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6(01):26-30.
盛垒,杜德斌,钟辉华.中部崛起与湖南的机遇和挑战[J].经济地理,2005(06):787-791.
智瑞芝,杜德斌,郝莹莹.日本首都圈规划及中国区域规划对其的借鉴[J].当代亚太,2005(11):56-60.
王承云,杜德斌.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对华投资关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04):22-27+42.
祝影,杜德斌.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地理,2005(05):620-623.
韩可胜,杜德斌,张仁开.浦东新区住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48-51.
杜德斌,盛垒.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J].经济导刊,2005(08):78-82.
祝影,包惠,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现状、效应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07):55-56.
李玺,杜德斌.中国地理类学术期刊发展综述[J].现代情报,2005(07):13-15+18.
包惠,杜德斌,祝影.新加坡研发人力资源结构与人才政策初探[J].西北人口,2005(03):18-21.
楚天骄,杜德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R&D投资环境评价[J].软科学,2005(03):17-22.
郝莹莹,杜德斌.从“硅谷”到“网谷”:硅谷创新产业集群的演进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03):22-26.
张仁开,杜德斌.我国企业对外R&D投资的优势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5(05):51-53.
张仁开,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态势及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05(03):41-44.
祝影,杜德斌,包惠.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战略取向——兼谈跨国公司在沪的研发投资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5(02):21-24.
杜德斌,张仁开,祝影,包惠.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4):23-29.
杜德斌.跨国公司海外R&D的投资动机及其区位选择[J].科学学研究,2005(01):71-75.
张仁开,杜德斌.跨国R&D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我国对外R&D投资的区位战略[J].亚太经济,2004(06):35-37.
杜德斌,智瑞芝.日本首都圈的建设及其经验[J].世界地理研究,2004(04):9-16.
徐瑞华,杜德斌.上海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J].经济地理,2004(05):625-628.
楚天骄,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热点与展望[J].软科学,2004(04):25-29.
杜德斌.美国外资R&D的空间集聚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03(02):17-24.
楚天骄,杜德斌.南宁市工业产品竞争力评价及提高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07):144-146.
徐瑞华,杜德斌.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2002(05):74-77.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郊区城市化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04):22-26.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12):16-20.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1(06):44-49.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9):44-46.
张水清,杜德斌.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上海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07):5-8.
张水清,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1(03):29-33.
杜德斌.跨国R&D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J].世界地理研究,2001(02):7-15.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综合经济,2001(04):38-41.
杜德斌.论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全球R&D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0(03):1-7.
张清君,杜德斌.略论美国的住房问题与人口极化[J].现代城市研究,2000(03):59-61+64.
黄吉乔,杜德斌.我国城镇贫困化及其治理对策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01):64-69.
杜德斌.论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0(01):1-9.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专家
上海市高校智库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主编
《世界地理研究》杂志主编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第七届副理事长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