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安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曾智安,男,1976年生,湖北省公安县人。200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入职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古典文学精品赏析、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汉魏南北朝乐府诗研究、唐诗研究(研究生课程)。研究领域
乐府学研究、汉魏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承担科研课题:“《乐府诗集》研究•清商曲辞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005年9月结项;“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乐府诗曲调研究”,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009年10月结项;“张说与盛唐文学”,河北师大一般项目,主持,2007—2009;“乐府文献学”,河北省教育厅项目,主持,2008—2009;“地域文化与乐府诗创作关系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主持,2008—2010;“乐府诗入乐形态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主持,2009—2011;“乐府诗音乐形态与文学特点关系研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主持,2010—2013;“考古发现与汉乐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13—2016;“《乐府诗集》整理与补编•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清商曲辞整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2013—2019。"近期论文
《阮籍对待礼教态度之再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清商概念的三层内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论张说推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曲折过程》,《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曹魏清商署的设置、得名及相关问题新论》,《乐府学》,第1辑,2006;《清乐不亡于开元、天宝补证》,《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1期;《论“清商”成为妙曲代称的原因与意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3期;《中晚唐人对吴越神弦歌的接收与楚骚精神的复苏》,《乐府学》,第2辑,2007;《张祜“近代曲辞”创作的两个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燕赵学术》,2007年“春之卷”;《梁诗对吴歌、西曲的藏用及其审美意蕴的拓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4期转载;《梁鼓角横吹曲辞杂考》,《乐府学》,第3辑,2008;《西曲舞曲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曲辞结构》,《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南朝<神弦歌>乐曲结构破译及相关的文学问题》,《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论张说的“大手笔”与开元政治理念的转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从“相和六引”到“相和五引”——梁代对元会仪的改革与“相和引”之变》,《乐府学》,第6辑,2010;《新世纪十年唐代散文研究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11年度;《唐初之历史意识与碑志文之兴盛——兼论张说与初、盛唐文章之收束》,《燕赵学术》,2012年“秋之卷”;《“精列”与〈精列〉、〈气出唱〉及汉魏相和歌形态新论》,《乐府学》,第7辑,2012;《以数立言:庾信〈周五声调曲〉以文法、赋法为歌及其礼乐背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论中古鼓吹赏赐制度的变化》,《乐府学》,第8辑,2013;《潜潮暗涌:王维辋川诗歌中的心境与诗法》,《王维研究》,第6辑,2013;《汉鼓吹铙歌〈朱鹭〉篇新解——以汉代画像、器物造型为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3年12期转载;《傅玄〈晋鼓吹歌曲二十二篇〉的形态新变及其文学影响》,《燕赵学术》,2013年“秋之卷”;《鼓吹曲〈战城南〉新释——以考古发现材料为证》,《文艺研究》2014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5年第2期转载;《“桃花源”与陶渊明的世界》,《“燕赵讲坛”十年华章》,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走笔:王维人生负面的流露与掩饰》,《王维研究》,第7辑;《陶渊明对乐府诗的开拓》,《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2017年4月17日;《李白赠孟浩然诗发微》,《福建论坛》,2017年第5期;《唐玄宗时期宜春院“内人”考论》,《乐府学》,第16辑。专著代表作:《清商曲辞研究》,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乐府诗音乐形态研究——以曲调考察为中心》,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兼任乐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2016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批次人选。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