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意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男,1963年10月31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1998年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先后任河北大学学工办、学生处副科长、科长、哲学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法学院副书记副院长。现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生中副主任、河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党务工作,具有党务工作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2001和2007年教育部对河北大学教学评估中负责起草的河北大学办学特色,评估结果为优秀。起草的“河北大学探索‘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河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并在教育部简报转发。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专题》《西文马克思主义专题》等课程。研究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研究课题1998年,参与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获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二等奖。1999年,参与保定市公路处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横向课题。1999年,参与“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河大教改课题,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年,参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河大教改课题,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年,参与“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经济伦理因素研究”,教育厅项目。2001年,参与“中学生中方术迷信思想影响的调查”,教育厅项目。2003年横向课题:关于现代化与企业员工素质研究,3万元,第一主持人。2003年横向课题:公务员MPA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教程,5.01万元,第三主持人。1999年4月至2000且4月横向课题:保定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精神文明建设研究,3万元,第二主持人。2003年教育厅课题: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研究,0.2万元,第一主持人。2004年横向课题:保津公司合资企业党建创新试点研究,23万元,第四主持人。2003年学校教改课题:实现两大课堂互动互补,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0.3万元,第一主持人。2001年校教改课题: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1万元,第二主持人。2001年教育厅课题: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研究,0.18万元,第二主持人。2002年教育厅课题: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伦理因素分析,0.18万元,第三主持人。2003年教育厅课题:河北省民营企业家诚信观念的经济伦理研究,0.18万元,第三主持人。2006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项目“马克思的发展哲学研究”。2008年主持横向课题“保津高校党建研究”。2009年主持横向课题“保津高速稽查队创先争优活动总结。”2010年主持省社会发展项目“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研究”2010年主持河北大学党建课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2012年主持河北大学党建课题“高校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研究”。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模式研究”。2016年主持河北省教改项目“史学致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7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课题“中华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研究”"近期论文
1、199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青年研究》。2、1995年,“河北大学生心态扫描”,《青年研究》。3、1995年,“经济伦理精神——呼唤与选择”,《学校思想教育》。4、1997年,“河北大学读书社学子心态调查”,《青年研究》。5、1998年,《大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及调适》,河北大学学报。6、1999年,“河北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河北大学学报。7、2001年,“论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 河北大学学报。8、论高校两大课堂的互动互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2期9、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系统分析(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期转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10、论乡政与村治的博奕《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11、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功能和培育《经济论坛》2004年第3期12、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形式的创新《航空教育》2002年第10期13、从世界历史理论看马克思的“跨越论”设想《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B刊14、东方社会理论——从资本主义化到跨越论设想《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增刊15、大学生退学,无奈的选择!《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12期16、文化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7、论乡政与村治关系的失调问题《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3期18、高校两大课堂互动互补的系统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19、论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河北大学学报》2001第1期20、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12期21、再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特色《石油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22、“河北省农村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状况调查”,《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23、“河北省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普及状况调查”,《河北发展》,2005年12期。24、“大学生‘两大课堂’学习情况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4月。25、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主体体立场,《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6、论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探索》,2007年第6期。27、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蕴,《学习论坛》,2007年第3期。28、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启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9、论马克思实践的革命性,《求实》,2008年第3期。30、论大学生两大课堂的良性对接,《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31、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内涵,《党政论坛》,2009年第4期。32、论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理论探索》,2009年第2期。33、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类型,《学习论坛》,2009年第1期。34、试论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攀登》,2009年第1期。35、马克思的发展哲学十论,《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36、从人本主义看《资本论》的经济制度伦理,《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2期。37、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8、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理论探索》,2010年第2期。39、马克思对实现“两个和解”的探讨,《攀登》2010年第12期。40、高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河大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41、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视域下的物质变换思想,《长安学刊》,2010年第4期。42、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维度,《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43、略论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理论导刊》,2011年第5期。44、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思想的系统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45、《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两个和解”的系统阐发,《理论月刊》,2011年第6期。46、论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模式,中国报业,2012年第10期。47、论马克思的自然复活思想,中州学刊,2013年第8期。48、高校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9、《纲要》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3年第10期。64、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50、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理论导刊,2014年第1期。5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传播机制,河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52、寻根、雕琢与拓荒——评宫才《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第7期。53、论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河大成教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5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南方论坛,2015年第12期。55、论马克思的资本化积累思想,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56、《共产党宣言》的至真至善至美追求,领导之友,2016年第7期。主要著作1、1993年,《大学生修养》,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参编6万字。2、1993年,《瞄准起跑线》,海洋出版社,副主编,撰写4万字。3、1993年,《远离失败》,河北大学出版社,合著,个人承担6万字。4、1994年,“走出政治理论教育的误区”, 《学校思想教育》。5、1995年,《大学班主任难题解析》,科技文献出版社,参编4万字。6、1997,《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参编4万字。7、1999年,《共和国的脊梁》,河北大学出版社,参编1万字。8、1999年,《中国商典》,中国摄影艺术出版社,参编10万字。9、2000年,“哲学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0、《商道:孔儒论典》第1作者,10万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属于《中国商典》一书的独立的一部分。11、《以德治国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7月,参编。12、《政法论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参编。13、《世纪初论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月,参编。14、《邪教暗中发展的规律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专著兼任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生中副主任、河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