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富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学习简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厦门大学历史系(后分出人类学系)考古学本科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中国民族史专业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5年7月,在广西外语培训中心(广西大学)脱产培训英语。1996年10月-1997年1月,在成都科技大学(今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外语培训部脱产培训英语。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获教育部海外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到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ISCA)做访问学者,进修当代西方人类学。1999年9月-2006年7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工作简历1988年7月-2006年8月,在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教学和科研。1992年或讲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年担任民族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获人类学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2006年9月-2009年8月,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从事人类学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9月至今,在现单位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科研工作。担任课程一、本科生课程1、《现代民族学理论》(68学时)2、《文化人类学理论》(60学时)3、《当代人类学理论》(60学时)4、《当代中国研究研究》(36学时)5、《国外中国研究评介》(42学时)6、本科毕业实习(一个月,6学时) 二、研究生课程1、《民族学通论》(54学时)2、《民族学与社会研究综合课》(3/36学时)3、《民族学人类学原著导读》(6/54学时)4、《国外中国问题研究评介》(36学时)教改项目与成果1. 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参与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周建新)(教高函【2010】12号)(已结项)。发表教改论文《<现代民族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收入周建新、黄家信主编《课堂经验与田野感悟:2012年全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495-4600-8)2. 2011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项目编号:GXTSZY153,已结项)。3. 1996年至1998年,参与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改革项目“民族学教学与师资培养”课题(教师司【1999】9号,课题承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项目负责人:张有隽,已结项)。参编教材《世界民族志》(张有隽主编),负责“第七章 大洋洲各族”,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ISBN 7-5363-3518-0/G·1156) 科研项目1. 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主持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仫佬族志》(项目批准号:14BMZ046,在研)。2. 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主持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桂西资源开发与民族关系变化研究》(项目编号:ZD2014043,在研)。3. 2014年7月-2014年12月,主持2014年广西庄子自治区民委咨询委员会委托调研课题《广西仫佬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发展、传承和保护研究》(已结题)。4. 2013年12月28日至2015年12月30日,主持2013年广西桂学研究会第三批立项研究课题《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文化资料集成》子课题《仫佬族历史文化资料集成》(横向课题,在研)。5. 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主持2012年自治区民委委托课题《广西仫佬族特殊需求研究》(已结题)。6.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参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1》课题子课题-民族学、人类学(负责人:周大鸣)(教社科司函【2010】195号)(已结题)。7. 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参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课题子课题-民族学、人类学(负责人:周大鸣)(教社科司函【2009】214号)(已结题)。8. 2010年09月至2012年03月,主持2010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国家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相关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GM-004,已结项)。研究领域
中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人类学""近期论文
著作(含独著、编著)1. 《文化认同与发展:第三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论文集》(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2. 《穷则思变:粤北必背瑶寨变迁记》(独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 《人类常识》(编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参编章节(含合著、编著、教材)1. “仫佬族史研究”,载于达力扎布主编《中国民族史研究60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 《世界民族志》(郭维利主编,教材)第七章“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3. 《壮族历史与文化》(范宏贵、顾有识主编,教材)第十三章“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4. 《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故事》(郑绍功主编) “仫佬族部分”撰稿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5. 《广西百科全书·民族卷》(朱荣主编)“仫佬族部分” 词条撰稿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年版。6. 《广西通志·民俗志》(张有隽、顾有识主编),第一章“生产民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该书荣获1992年全国方志工作指导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地方志” 一等奖(部委级)和广西方志工作指导小组颁发的“广西优秀地方志”一等奖(省级)。 7. 《崇武人类学调查》(陈国强、蔡永哲主编)第六章“崇武镇港乾村社会文化调查”(合作),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8.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陈国强主编),词条编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三)论文1. “再论木佬即仡佬”(合作,第一作者),《百越研究——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学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第四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2. “再论仫佬族族称、族源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合作,第一作者),《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6期。3. “从地域历史去看待仫佬族及其文化”(独著),《广西民族报》2014年8月22日第5版。4. “仫佬族:一部流转千年的活态史诗”(独著),《榜样》2014年第11期。5. “《现代民族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独著),载于周建新、黄家信主编《课堂教学与田野感悟——2012年全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 “近二十年壮族社会性别研究综述”(合作,第二作者),《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7. “仫佬族:手工精湛的古老民族”(独著),《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第11期。8. “从拜王仪式看粵北瑶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变迁”(独著), 载于《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十四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9. “经济关系、文化关系与族群关系:以三合口农场为例”(独著),载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研究院编《族群与族际交流》,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10.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人类学”(独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本文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1期“论点摘编”摘录。11. “靖西壮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考察”(吴国富、范宏贵等合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增刊。12. “惠东俗民文化源于古越族”,收入陈国强主编《闽台民俗丛书·惠安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3. “关于将‘木佬人’归属仫佬族的问题——民族识别个案研究”(独著),《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14. “‘木佬’非‘仫佬’—— 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独著),《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15. “试论系统论在人类学中的应用”(独著),载于陈国强等著《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16. “京族的婚姻制度与家庭结构”(独著),载于张有隽、徐杰舜主编《民族与民族观》(第一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17. “试论南越国在岭南早期开发中的贡献”(独著),载于彭适凡主编《百越民族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8.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陶瓷的外销”(合作,第二作者),载于编辑组编《郑和与福建》一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19. “民族中心主义试析”(独著),载于陈国强主编《人类学论丛》第一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四)研究报告1. 2014年,《广西仫佬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发展、传承和保护研究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托调研课题结题报告。2. 2012年,《仫佬族特殊需求研究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委托课题结题报告。3. 《2012广西蓝皮书:广西民族发展报告》“仫佬族地区发展报告”(合作,第一作者),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4. 《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1》第八章“人类学与民族学”中的“欧洲地区高校人类学发展报告”部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5. 2010年,《国家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相关政策研究报告》(合作,第一作者),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结题报告鉴定等级:优秀)6. 《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0》第八章“人类学与民族学”中的“欧洲人类学发展报告”部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7. 《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第八章“人类学与民族学”中的“欧洲各国高校人类学的发展和转型”部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五)译著、译文1. “泰国北部勉瑶挂灯仪式所反映的父系理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Humanities),2003年更名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996年第3期对该译文进行了摘录。2. “泰国北部的山地人口”(吴国富、罗永登合译),《壮泰语诸民族历史与文化资料译丛》(即《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增刊。1.2010年10月至今,受聘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民族工作专家顾问。2.2013年底至今,受聘担任《广西民族研究》特约译审。3.2014年6月至今,受聘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咨询委员会委员。4.2014年底至今,广西民族大学任命担任本校“广西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5.2015年底至今,受聘担任河池学院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标签: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主义学学院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