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广华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学习简历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分别获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工作简历2007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广西民族研究所(今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民族历史研究室副主任、民族关系研究部副主任、《广西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2012年12月获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2015年12月获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史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5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任教师。担任课程民族生态学、生态人类学、广西世居民族研究动态 科研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岭南民族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关系研究”,主持,在研。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单元项目“骆越文化研究”, 第二主持人,在研。2012年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课题“南岭走廊民族村寨跨越式发展模式研究”,主持,已结项。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族生态学视野下的壮族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研究”,主持,已结项。研究领域
生态-环境人类学;环境与发展;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近期论文
著作1. 《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于民族生态学的视角》(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获广西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2. 《生态重建的文化逻辑:基于龙脊古壮寨的环境人类学研究》(独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3.《新桂系政权研究》(撰写第九章),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4.《战时桂林损失调查研究报告》(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版。期刊论文1. 壮族乡约制度功能研究:以龙脊十三寨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5(1).2. 中国古代朝贡关系之于经济人类学的独特价值(第一作者).青海民族研究,2006(4).3.关于开展壮学生态研究的设想. 广西民族研究,2007(1).4.清末广西宗教问题的特点分析(第二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2007(2).5.清末广西民族关系发展论(第二作者).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3).6. 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论. 广西民族研究,2008(1).7.生态环境与龙脊壮族村民的文化适应. 民族研究,2008(2).8.民国时期广西宗教问题的人类学分析(第二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2008(3).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9. 桂林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报告(第二作者). 广西民族研究,2008(4).10.生态人类学中的修正主义(独译).世界民族,2009(2).11.壮族、哈尼族梯田文化比较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2009(4);获中央民族大学林耀华民族学与社会学奖励基金一等奖(2011)。12.气候灾变与乡土应对:龙脊壮族的传统生态知识. 广西民族研究,2010(2).13.壮族传统水文化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广西民族研究,2010(3).14.外来生态知识的双重效用——来自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的田野经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5.论壮族乡约制度的起源与特色——以广西龙脊壮族为个案. 广西民族研究,2010(4).16. 美国式民族生态学:概念、预设与特征——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一. 广西民族研究,2011(1). 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系列论文获广西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17.美苏两种传统的民族生态学之比较——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二. 广西民族研究,2011(3).18.民族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民族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之三. 广西民族研究,2011(4).19. 传统生态知识:概念、特点及其实践效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0. 环境保护的多重面相:人类学的视角.国外社会科学,2014(5)。21. 壮族生态研究与壮学构建.广西民族研究,2015(2). 获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22. 在地方发现全球性:人类学的视角——兼谈龙脊古壮寨生态重建案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3.骆越文化研究一世纪(第二作者).广西民族研究,2015(4、5).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壮学学会秘书长标签: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主义学学院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