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红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女,1976年12月,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得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规划、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乡村贫困地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累计发表论文30多篇。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挑战杯省级奖项及城乡规划专指委竞赛奖项。 学科招生领域:科学学位:(0833)城乡规划学专业学位:(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与城市规划方向) 教育背景:2018.8-2019.7 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和环境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04.9-2007.7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1999.9-2002.7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1995.9-1999.7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2013.12 - 至今,广东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2007.6-2013.11,广东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师 科研项目:[1] 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编号:41301175),2014-2016,主持。24万[2] 新农村建设中广东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扶贫研究.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5A020219007),2016-2018,主持。15万[3] 城乡规划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8]179号),2019-2022,主持。30万[4] 城市蔓延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破碎化特征及保护研究:以广州为例.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创新类项目(编号:2014WTSCX030), 2015-2016,主持。9万[5]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珠三角桑基鱼塘价值评价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014),2018-2019,主持。4万[6]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蔓延与乡村景观生态安全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为例.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3KB16),2013-2015,主持。3万[7] 面向城中村改造的广州外来低收入人群保障住房规划政策研究,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编号:wym11049),2011-2013,主持。[8] 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空间演变及重构研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08KB15),2008-2010,主持。[9] 城乡统筹下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2010tjk088),2010-2012,主持。 教学活动:主讲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设研究领域
城乡发展与规划、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乡村贫困地理""近期论文
[1] 范建红,莫悠.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以广州市龙洞村为例[J]. 工业建筑,2019,49(1):189-194. [2] 范建红,莫悠,莫文懿. 人本主义视角下传统街区活力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广州龙导尾街区为例[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1):33-39.[3] 范建红,莫悠,朱雪梅. 时空压缩视角下城市蔓延特征及治理述评[J]. 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0):118-124.[4] 范建红,莫悠,谢涤湘. 资本循环视角下的城乡转型思考[J]. 热带地理,2018,38(5);699-706.[5] 范建红,魏成,谢涤湘. 空间剥夺视角下的乡村贫困研究述评[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1):121-128.[6] 范建红,张俊杰,谢涤湘. OBE理念下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5):94-98.[7] 范建红,刘雅熙. 公共行政视角下兰斯塔德区域规划及启示[J]. 城市观察,2018,53(1):124-132.[8] 范建红,朱雪梅,谢涤湘. 基于开放式教学的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为借鉴[J]. 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1-115.[9] 范建红,朱雪梅,谢涤湘. 城市蔓延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生态安全影响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1):11-16.[10] 范建红,朱雪梅,雷汝林. 岭南客家聚落:演进、分异及融合研究[J]. 中外建筑,2016,8:74-77.[11] Jianhong Fan, Xuemei Zhu. Cultivation Model of New Farmers under the Urban Rur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6,8(2):68-74.[12] Jianhong Fan, Xuemei Zhu, Junjie Zhang.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newal:A Study Case of Reconstruction of Donghaochong River in Guangzhou City[J].Open Journal of Ecology,2016,6:461-470.[13] 范建红,蔡克光. 美国城市蔓延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土地制度的视角[J]. 城市问题,2014,(10):78-83.[14] 范建红,陈烈. “减负发展型”县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探析[J]. 生态经济,2014,30(5):14-17.[15] 范建红. 公共政策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再利用——以巴塞罗那为例[J]. 中外建筑,2014,6:57-59.[16] 范建红,葛润南.从巴塞罗那模式谈文化政策与城市更新[J].工业建筑,2013,43(8):48-51. [17] 范建红.基于创意产业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J].工业建筑,2012,42(10):21-24.[18] Jianhong Fan,Xuemei Zhu,Lingling Wu.Th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2,6(2),232-237.[19] 范建红,倪红.广州小洲村聚落景观的有机演变及特征[J].建筑学报,2012, 7:177-181.[20] 范建红. 岭南传统园林景观发展思路探讨:以广州琶洲塔公园为例[J]. 广东园林,2012,34(1):25-31.[21] 范建红.竞争-共生:岭南传统聚落景观发展路径研究[J].南方建筑,2011,3:33-35.[22] 范建红.秉承历史特色,打造生态文化名园——佛山梁园改造性规划设计后记[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33-36.[23] 范建红.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21-24.[24] 范建红,陈烈,寇军.乡村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读——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建筑学报,2009,10:83-85.[25] 范建红,魏成,李松志. 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29(3):285-289. [26] Jianhong Fan, Xuemei Zhu, Cheng Wei. Analysis of the Image Space of Rural Landscap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1(9):19-24.[27] 范建红.广东省海丰县区域发展与城市定位研究[J]. 特区经济,2009,9:28-30.[28] 范建红,李松志.广东省海丰县专业镇经济发展及问题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9):26-29. [29] 范建红,金利霞,金丹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热带地理,2008,1:58-62.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专家库专家中国地理学会会员美国地理学会会员(AAG)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