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朱晓红博士,副教授,出生年月:1970-1 ,籍贯(国籍):浙江学习经历:1988年9月-1995年6月,杭州大学哲学学士1995年9月-1999年3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其中1997-12至1998年8月为加拿大Regent College作校际交流学生工作经历:1999年4月-至今,复旦大学哲学系2004年至今副教授其中 2005年8月-2006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6月-2007年5月,美国圣母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5月至今,美国圣约翰大学非住校访问学者近期研究重点:天主教中国教会当代问题研究,妇女神学科研成果及代表作书评及专业类其它文章“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和牛津共识”,《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基督教文化、汉语神学与现代性》,2014年春总第40期,第285-299页。Christian Faith and Ideological Trend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ino-Christian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汉语基督教评论)No.16,Dec2013,pp.195-201。“徐光启,上海的第一个天主教徒”,华东神学院院刊《华东神苑》, 2013年12月(总第10期),第35-40页。“作为一种特别文体的《神学大全》”,华东神学院院刊《华东神苑》,2012年12月(总第8期),第13-17页。“徐光启对新千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价值”,《当代中国宗教的面貌》(《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总第36期,2012年春,第329-334页。“从后殖民批评到亚洲基督教神学”,华东神学院院刊《华东神苑》,2011年12月(总第5期),第15-21页。“新千年的手抄圣经:圣若望圣经”,《海外天主教动态资料》2011年8月,第92-98页。“布鲁斯:美国常青藤大学唯一的佛教‘牧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17日,第16版“人物”专栏。4,LaCarita CementaLa研究领域
"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哲学,天主教当代神学,基督教妇女神学,当代新兴宗教,灵恩运动/天主教圣神复兴运动,天主教中国教会当代问题研究"近期论文
论文:朱晓红,“苦难中的福音叙事:以远藤周作小说《沉默》为中心”,《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20期,2015,第97-113页。朱晓红,“宗教开设宗教学导论课程的作用和特点初探”,《当代宗教研究》,2015年第3期(总第100期),第1-7页。Rachel Xiaohong Zhu,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in Mainland China,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1 (2014) 173-194 .朱晓红,“当代中国的天主教社会公益服务:资源,基础和发展空间”,《当代宗教研究》,2014年第一期(总第94期),第1-6页。朱晓红/钱铁铮,“上海韩侨基督教团体的宗教生活”,《当代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90期),第15-28页。朱晓红/张倩,“民众神学在韩国”, 《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15辑,2012年,第128-142页。朱晓红,“在公义中得净化:从‘基督军团’事件看性侵扰问题给天主教会的影响”,《基督教思想评论》,第16期,2012年,第175-187页。朱晓红,“拉纳神学人类学中的先验条件和经验分析”,《基督教思想评论》2012年第14辑,第1-23页。朱晓红, “谢列贝克斯圣经诠释中的基督论”,《圣经文学研究》,第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169-189页。朱晓红,“后殖民视域下的宗教学研究”,《复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第107-115页;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1年第6期,第14-20页。朱晓红,“身份与想象:多重话语中的郭佩兰后殖民妇女神学 ”,《文化理论与基督宗教研究》,《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2011年春第34期。张艳超/朱晓红“亚洲妇女神学和后殖民批评:以郭佩兰的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为例”,《基督教思想评论》,2010年,第64-82页。朱晓红,“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的基督论”,《基督教思想评论》,2010年第十一辑,第13-38页。朱晓红,“民工问题和宗教社会服务”,《当代宗教研究》,2009年第4期(总第77期),pp.14-19.朱晓红,“梵二礼仪改革的神学思考”,《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2009年1月第104辑。朱晓红,“梵二会议之后的罗马天主教神学”,《基督教思想评论》,2007年第一册总第六辑,第153-194页。朱晓红,“理性的信仰和宗教对话:从教宗讲话‘引文事件’看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对话”,《基督教思想评论》,2007年总第6辑,第230-244页。朱晓红,“金鲁贤论平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当代宗教研究》,2006第三期(总第64期),第1-9页。《福建宗教》2006年第六期(总57期)转载,第11-13页。Rachel Xiaohong Zhu,This-Worldly Mysticism:on Schillebeeckx theology, New Theology Review, May issues, 2005,9, pp.73-79.Rachel Xiaohong Zhu, “Aufruf zum Dialog und zur Zusammenarbeit, Uberlegungen zun theologischen Jianshe-Denken”, Okumenische Rundschau, juli 2005, 54, Heft3, pp.338-353.朱晓红,“入世的神秘主义”,《基督教学术》第一辑, 2002年。陈采芹/朱晓虹,“论先秦诸子的抗灾赈济措施”,《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总第245期),第90-94页。朱晓红,“多元社会中的基督信仰”, 《维真学刊》1999年第1期。朱晓红,“海德格尔和神学”,《当代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总第30期),第19-23页。黄頌杰/朱晓红,“信仰与理性:西方宗教哲学关系流变探析”,《河北学刊》,1997年6月(总第92期),第29-35页.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收录专辑Zhu Xiaohong,Le Opere Di Carita Di XuGuangqi E IL Loro Fondamento Teologico, a cura di Elisa Giunipero,Un Cristiano alla Corte Dei Ming: Xu Guangqi e il dialogo interculturale tra Cina e Occidente, 2013,pp.143-160.朱晓红,“梵二会议的对话精神及其神学基础”,《与时代共进》,中国天主教智慧丛书no.25, 2012,第287-299页。朱晓红,“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宗教文化与东亚社会》(复旦大学韩国中心,长老会神学大学校基督教思想与文化研究所编),韩国长老会神学大学校出版社,2010年,第27-43页。Rachel Xiaohong Zhu, Call for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Reflections on the Jianshe 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ological Thinking”, Miikka Roukanen, Paulos Z. Huang,(eds. ),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Grand Rapids: EERdmans),2010, pp.319-335周辉/朱晓红 “历史尘烟中走出的圣母献堂会”,《??》(上海社科院出版社)。Rachel Xiaohong Zhu,Family Leadership Shift in China: Preliminary Perspectives for a Confucian and Christian Dialogue, Christoph Stuckelberger/Jesse N.K.Mugambi(eds.), Responsible Leadership:Global and Contextual Ethical Perspectives, (Geneva: Globethics.net series:2007),pp.23-33.Rachel Xiaohong Zhu,“Contextual Theology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China”, David Kwang-sun Suh, Annette Meuthrath, Hyondok Choe (eds.), Being Mindful of Context: Chanting the Future of Theology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Asia, (Delhi: ISPCK), 2004, pp.70-82.朱晓红,“呼唤对话和合作: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反思”,《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处境神学的中国北欧会议论文集》,罗明嘉、黄保罗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1月。朱晓红, “信仰的理解和实践”,刘小枫,梁作禄编,《现代国家与大公主义政治思想》(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丛刊10), 2001年,pp.301-327.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