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利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一、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张双利性别:女出生年月:1973年11月8日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职称: 教授二、教育经历1990年9月—1994年7月, 安徽大学哲学系, 哲学专业 本科生;1994年9月—1997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 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2003年12月,复旦大学哲学系, 外国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三、工作经历1997年8月—1999年8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助教);1999年8月—2004年8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讲师);2004年8月—2014年12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师(副教授)(哲学系于2006年9月更名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14年12月─现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2006年5月—2011年5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2015年4月─现在,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9月—2002年5月, 加拿大维真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8月—2008年6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Fulbright visiting scholar at Purchase College,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四、入选人才项目、获奖情况1、人才项目:(1)上海市社科新人, 2012年8月;(2)复旦大学“世纪之星”人才项目,2003年入选;(3)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项目, 2005年入选;(4)复旦大学人文基金青年学者项目, 项目执行时间 2010年2月-2015年2月;(5)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项目执行时间 2011-2015年;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1)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重解历史必然性—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1)“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全英文授课),2012年度校级精品课程,(2)“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全英文授课),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3)“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研究”, 2013年度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五、 科研项目情况1,乌托邦与现代人的根本困境——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4年 5月;2, 解放与救赎——论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思想的乌托邦之维的解读; 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 2005年 7月;3,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恩斯特·布洛赫宗教思想研究; 上海市教委曙光项目;(2006年 4 月—2010年5月);4,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研究;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2006年 10 月;5, 从韦伯到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思想研究,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11年立项;6, 国外左翼政治思潮宗教转向研究; 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自设项目, 2012年立项;六、科研成果情况 (一)已发表成果学术著作:1, 张双利,《黑暗与希望─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唯一作者;ISBN 978-7-01-014214-2。2, 陈学明、张双利、马拥军、罗骞等著,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二作者; ISBN 978-7-01-011131-5。3, 陈学明主编,《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本人承担14万字;ISBN 978-7-201-07873-1。4, 张双利、陈祥勤,《解放神学》,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 第一作者;ISBN 957-818-114-0。5,俞吾金、佘碧平、吴新文、张双利,《现代性现象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 第四作者;ISBN 7-80681-127-3/B002。6, 其他学术成果访谈(1)张双利,《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斯特劳斯主义与现代性问题—罗伯特·皮平教授访谈录》(1.5万字),《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报告2013》(一般刊物,以书代刊), 人民出版社, 2015年6月。(2)张双利,《现代性是关于自由和自由的实现的故事---访Robert Pippin教授》(0.4万字), 《文汇报》2014年1月27日。(3)张双利,《米歇尔•洛威访谈》,《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5辑,2007年11月;学术短文(1)张双利,《康德是理性自由思想的奠基者》(《社会科学报》, 2014年9月25日)(2)张双利,“Das Dilemma des „kritischen Marxismus“ im heutigen China”,(Short Article, http://www.de-cn.net/dis/kap/de9094001.htm), 2012;(3)张双利, “Autoritäre Versuchung”, (Short Article, 64 1. Dezember 2011 DIE ZEIT No 49, Germany);(4)张双利,“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多重关系”(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讯,二○一一年秋)书评1,张双利,Book Review, (英文书评) (Dao: A comparative journal of philosophy (Ⅷ,1), Spring, 2008, 美国);2,张双利,《评米歇尔•洛威的<诸神之战>》, 收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报告, 2007》, 人民出版社;学术译文(1)张双利,“资本主义作为计算的天国以及与之不同的另一条道路”(译文), 《世界哲学》, 2012年11月;(2)张双利,“对俞吾金教授的“现代性反思的思想酵素—从青年黑格尔的眼光看”一文的回应”(译文),《世界哲学》, 2012年11月(3)张双利,“宗教与现代性”(译文),《现代哲学》(人民出版社, 2011, 12)(4)张双利,“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关于其最新趋势的考察”(译文),《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年度报告2011》,(人民出版社,2011年12);(5)张双利,《马克思和唯心主义辩证法》(译文),收于《国外马克思主义论丛》(第二辑),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6)张双利,《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 收于《国外马克思主义论丛》(第一辑),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7)张双利,《用本体论拯救革命》, (译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年6月;(8)张双利,《卡尔•马克思与农业问题》,(译文), 收于《对农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重庆出版社, 2008年4月;(9)张双利,《恩斯特•布洛赫访谈》, (译文), 《复旦哲学评论》,第1辑,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10)张双利,《列奥•斯特劳斯:在困惑时代中寻求真理》,(译文), 收于《斯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9月;(11)张双利,《什么是政治科学, 它应当成为什么?》, (译文),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12)张双利,《恩格斯论宗教与阶级斗争》,(译文),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13)张双利,《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今与昔》,(译文),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14)张双利,《美国学者与全球化》, (译文),《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1月;(15)张双利,《三位一体与社会》, (译文), 《道风》, 1997年7月;会议综述(1)张双利,“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Secular World”,(英文会议综述) (2009, 12, Sino- Christian Studies, No.8, Taiwan台湾);(2)张双利,《世俗化世界中宗教与政治的纠缠》(会议述要),《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3日;(3)张双利,“A Summ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ilosophical Education and the Modern World”, (英文会议综述)(2007, 11, Fudan Journal(English Version, Volume 3, number 3) ) ;(4)张双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综述》, 《教学与研究》, 2001年9月(5)张双利,《“来自第八界世界女性主义哲学大会和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的讯息”》,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年12月(二)拟发表成果(1)张双利,《马克思论宗教与现代政治》,《复旦学报》, 2016年第一期(2)张双利,“Karl Marx on the Christian Nature of the Modern State and its Doomed Failure”, (会议论文, 已被收入会议论文集, 将在德国出版)(3)张双利,“Reflections on George Lukacs’ Theory of Tot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nst Bloch’s Utopian Philosophy”, 收入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ge Series III. Eastern Asian Philosophical Studies, Volume (eds. George F. M cLean)(4)张双利,《世俗时代》,拟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 (学术译著,承担第六、七章)(三)国际会议文章(1)“On the Decline of Concrete Utopias in China”;(paper for the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arx Congress, 2010, Paris, France)Paper:http://actuelmarx.u-paris10.fr/cm6/index6.htmVidéo : http://www.canalc2.tv/video.asp?idvideo=9999(2) “Religion and Modernity ---- On Their intertwinemen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paper for one of the philosophy sessions in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arx Congress, 2010, Paris, France)Paper: http://actuelmarx.u-paris10.fr/cm6/index6.htm(3)Reflections on the Anti-Capitalist Movement in China (the paper for the Roundtable: The Anticapitalist Left in the World Today in Left Forum, 2011, New York, the United States)(4)“Marx in China” (the paper for the session: Marxism in China in Left Forum, 2011, New York, the United States)(5) “the Capitalist Religion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e Revival of the Marxist Criticism of Fetishism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ina, Philosophy, and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A Dialogue with Philosophers from Fudan University, 2011, Depaul University, Chicago)(6)“Why should one be interested in the theological dimension within the project of modern politics? ------On the Chinese acceptance of Carl Schmitt's political theology” (the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ligion and Treason: 2012,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7)“Toward a New Critique of the Power Relationship in Civil Society” ( the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ocial Critique and Modern Politics , 2012,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8)Religion and the Ethics of Revolution ----- On George Lukacs and Ernst Bloch’s Efforts to Build the Alliance Between Religion and Marxism; (the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the Secular World, 2009,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七、教学情况:1, 主要教学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中国哲学2, 开设课程情况:本科生课程:(1)中文讲授课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共产党宣言》导读 (复旦大学核心课程);“哲学原典导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复旦大学文科平台课程);马恩早期原著选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史(上)(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史(下)(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2)全英文讲授课程:Marxist Currents Outside China (复旦大学校精品课程,哲学专业课程);Chinese Modern Philosophy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学院本科生课程, 2007);Women in China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学院本科生课程, 2008);研究生课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精读 (《启蒙辩证法》等)(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研究(卢卡奇、布洛赫、柯尔施、葛兰西)(复旦大学哲学专业课程);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学术论文:1,国际学术期刊(1)Zhang Shuangli, “Why should one be interested in the theological dimension within the project of modern politics? ------On the Chinese acceptance of Carl Schmitt's political theology”, Critical Research on Religion (peer reviewed journal), 2014, Vol. 2(1) 9–22;(2)Zhang Shuangli, “Les courants anticapitalistes en Chine. Le point de vue d’une philosophe”, Actuel Marx #52 (peer reviewed journal),2012, 180-196;2,国内权威期刊(1)张双利, 《重解历史必然性—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 《哲学研究》(权威期刊), 2013年第3期, 第3-10页。3,国内核心期刊(1)张双利,《重解历史必然性—论齐泽克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解读》,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核心期刊), 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125-132页。(2)张双利,《理性何以沦为权力的纯粹工具?—— 论<启蒙辩证法>对自我保存理性的批判》,《学术月刊》(核心期刊),2014年第3期,第67-75页。(3)张双利,《资本主义宗教与历史唯物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思想在20世纪的复兴》,《世界哲学》(核心期刊), 2012年第6期,第16-32页。(4)张双利,《再论马克思的扬弃宗教的道路------ 从犹太人问题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核心期刊), 2012年第六期,第24-33页。(5)张双利,《中国语境中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探索》(核心期刊),2012年9月,第23-26页。(6)张双利,《宗教与革命的伦理—兼论卢卡奇与布洛赫的思想共生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年1月(7)张双利,“Gradualism and Optimism—A Comparative Study on John Dewey and HuShi”,(英文学术文章)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年3月(8)张双利,《论恩斯特•布洛赫的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年4月;(9)张双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 《复旦学报》,2006年12月;(10)张双利《论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末世论洞见——卢卡奇现代性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年8月;(11)张双利《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张力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3月;(12)张双利《列斐伏尔现代性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年8月;(13)张双利《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再理解——从自然界的概念出发》, 《复旦学报》, 1996年7月;4,CSSCI 来源期刊(1)张双利,《启蒙与社会统治─再论<启蒙辩证法>对权力的批判》,《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1辑) (CSSCI来源期刊),人民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9-28页。(2)张双利,《内在的超越----- 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9辑)(CSSCI来源期刊),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45-174页。(3)张双利,《从韦伯到马克思— 再论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批判》,《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8辑,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4) 张双利,《论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内在张力》,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6辑, 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5)张双利,《乌托邦与我们——论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思想的现实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4辑, 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5,一般学术期刊(1)张双利,《宗教与革命的主体性问题---- 论西方左翼政治思潮的宗教转向 (下)》, 《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年度报告2011》(一般刊物,以书代刊), 人民出版社, 2011年12月,第331-353页。(2)张双利,《论现代世界中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纠缠》,《现代哲学》(一般刊物, 以书代刊),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457-467页。(3)张双利,《宗教与革命的主体性问题—论当今西方左翼政治思潮的宗教转向》(上),收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报告, 2010》 ,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4)张双利,《建构宗教与革命的联盟——卢卡奇、布洛赫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宗教思想初探》,《国外马克思主义论丛》(第一辑), 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5)张双利,《再现乌托邦与现存世界之间的张力——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一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6)张双利,《对卢卡奇总体性理论的再反思—从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的角度》,《复旦哲学评论》,第二缉,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9月;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