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汤铭钧
2023-05-10 09:35
  • 汤铭钧
  • 汤铭钧 - 博士 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
汤铭钧,祖籍上海市上海县,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复旦佛教研究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士(2004.7),复旦大学哲学博士(2011.1)。
学习经历:
1997年9月–2000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学高中部就读,高中毕业。
2000年9月–2004年7月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本科部就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直升进入复旦大学。
2004年9月–2007年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逻辑学专业因明方向就读,攻读硕士学位;后转入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因明方向,硕博连读。
2007年3月–2011年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因明方向,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1月19日博士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4月-2015年10月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2011年10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中级)。2014年10月研究系列十级升九级。
2015年11月–今上海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讲师(八级)。
近期研究重点:
目前致力于在梵、藏文知识的帮助下,重新回头来研究汉传因明中的各项理论要素,并追溯其印度源头,确定汉传因明所保存的理论学说在印度佛教因明–量论(逻辑学–知识论)的整部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与理论价值。
科研成果及代表作
著作:
汤铭钧2016年《陈那、法称因明推理学说之研究》,上海:中西书局,即将出版。
主要讲授课程
印度哲学与宗教;梵文II;因明概论;因明原著精读;汉传佛教哲学
荣誉称号及所获奖励
博士论文《陈那、法称因明的推理理论——兼论因明研究的多重视角》获2013年上海市和复旦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

研究领域


"佛教因明–量论;印度古典哲学;佛教哲学;比较逻辑学"

近期论文


1 汤铭钧2007年“《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载《哲学研究》(2007年增刊暨逻辑专刊),第113–117页。
2 汤铭钧2007年“对真如的认识与言说—天台宗、三论宗与慈恩宗二谛论的诠释”,载台湾南投《正观杂志》第42期,第223–257页。
3汤铭钧2009年“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载《逻辑学研究》(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第2卷第1期,第90–104页。
4TANG, Mingjun2009 (Tr.) A Biography of Buddhabhadra: From Biograhies of Great Monks (Gaoseng Zhuan, Taisho No. 2059). In SHAKYA, Min Bahadur, 2009, The Life of Nepalese Buddhist Master Buddhabhadra: From Chinese Sources, Kathmandu: China Study Center, pp. 117–130.
5汤铭钧2013年“陈那遮遣论前史——从‘取因假设’到‘他者之排除’”,载李四龙主编:《人文宗教研究》第三辑(2012年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第236–262页。
6汤铭钧2013年“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12期,第70–75页。
7汤铭钧2013年“陈那因明类比推理的逻辑刻划——以《集量论》II. 11为例”,载沈卫荣主编:《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第653–672页。
8刘震、汤铭钧2014年“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理念、意义与方法——‘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四”,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1期,第85–89页;《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4年第2期第150–155页全文转载。
9汤铭钧2014年“新正理学派的无分别现量及其哲学辨析——西方印度哲学研究界近10年来的一场争论”,载《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第17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23–136页。
10汤铭钧2014年“善恶的存在与呈现——刘蕺山‘意之好恶一机而互见’说释义”,载余治平等主编:《中西哲学论衡》第三辑,上海:中西书局,第158–168页。
11TANG, Mingjun2015 A study of Gomyō’s “Exposition of Hetuvidyā.” Text, translation and comments (1). In: Logic in Buddhist scholasticism. From philosophical, philological,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d. G. Paul. Lumbini: 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2015, 255–350.
12汤铭钧、郑伟宏2016年“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8卷(2016年)第2期,即将发表。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理事(2011–2016)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