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刘永涛
2023-05-10 09:23
  • 刘永涛
  • 刘永涛 - 教授 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
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做访问研究,并应邀在韩国高丽大学、墨西哥蒙特雷技术大学(瓜达拉哈拉校区)和秘鲁埃森大学授课。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海外访问研究项目。
出版个人专著《当代美国社会》(2001年)、《安全政治视角的新拓展》(2002年)和《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2010年),并在中外学术期刊及编著章节发表论文数十篇。译有《美国和诸大国:21世纪的世界政治》(2007年)等。
个人专著
刘永涛著:《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刘永涛著:《安全政治视角的新拓展》(北京:长征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著:《当代美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报刊文章
刘永涛:“战争将摧毁外交努力的希望”,《文汇报》,2011年11月7日。
刘永涛:“美国在利比亚陷入角色困境”,《文汇报》,2011年3月28日。
刘永涛:“新保守主义或重返美外交”,《文汇报》,2010年11月4日。
刘永涛:“经济萧条陷民主党于不利”,《文汇报》,2010年11月1日。
刘永涛:“美国近期中东部署调动:耐人寻味的撤军”,《文汇报》,2010年8月5日。
刘永涛:“解读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多变的语言,不变的战略”,《文汇报》,2010年6月4日。
刘永涛:“‘奥巴马主义’雏形:实用主义至上”,《文汇报》,2009年12月30日。
刘永涛:“美国需直面朝鲜安全诉求”,《文汇报》,2009年12月8日。
刘永涛:“美国难提新减排指标” 《文汇报》,2009年12月7日。
刘永涛:“东方智慧能否‘和谐’中美关系”,《文汇报》,2009年11月17日。
刘永涛:“美考虑破禁售日F-22战机”,《文汇报》,2009年9月21日。
刘永涛:“建立一种对话和法制的国际社会”,《世界知识》,2003年第22期。
刘永涛:“放弃‘美国价值’的美国”,《环球时报》,2002年12月19日。
刘永涛:“美国与北约分歧扩大”,《环球时报》,2002年11月14日。
刘永涛:“‘倒萨’前的美国权力较量”,《环球时报》,2002年10月31日。
刘永涛:“析美国为何对伊拉克动武”,《解放日报》,1998年12月18日。
刘永涛:“美国政治结构变化影响对华政策制订”,《文汇报》,1998年12月16日。
刘永涛:“克林顿保得住位子吗?”《解放日报》,1998年10月10日。
刘永涛:“美国国会管外交”,《解放日报》,1996年6月22日。

研究领域


美国政府与政治、美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

近期论文


学术论文
刘永涛:“茶党运动与重铸美国极端保守主义”,《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刘永涛:“‘民主’语言和强权行动:冷战后美国海外军事干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奥巴马总统和‘战争权’之争:以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为例”,《美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刘永涛:“语言与国际关系:拓展政治分析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转载)
刘永涛:“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
刘永涛:“签字声明: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国总统单边政策工具”,《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7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总统和对华政策:若干变化争论和议题”,《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刘永涛:“话语作为(不)安全实践:语言、理论和‘邪恶轴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5期。
刘永涛:“东北亚地区主义语境下的中美关系”,《国际观察》,2008年第3期。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话语:影响及局限性”,《美国问题研究》,2007年。
刘永涛:“重新思考朝鲜核问题:安全与身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理解含义:理论、话语和国际关系”,《外交评论》,2007年第2期。
刘永涛:“中美安全政治关系的可能走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中的法院部门:若干对外政策案例”,《美国问题研究》,2006年。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情报监督:对冷战后三个案例的分析”,《美国问题研究》,2005年。
刘永涛:“美国公民自由和国家安全:一个历史考察”,《美国问题研究》,2005年。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刘永涛:“伊拉克战争动员:对美国总统话语的一种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语言、身份建构和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邪恶论’”,《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9.11之后:对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再思考”,《美国问题研究》,2004年。
刘永涛:“语言、社会建构和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1期。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重新思考安全政治”,《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研究”,《国际观察》,2002年第1期。
刘永涛:“话语、权力与‘安全威胁’建构”,《美国问题研究》,2002年。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析”,《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复旦学报》,2001年第3期。
刘永涛:“90年代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变化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3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导弹防御计划’”,《国际观察》,2001年第3期。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批评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观察》,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规范、认同与中美安全合作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对华政策”,载谢希德和倪世雄编:《曲折的历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永涛:“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取向评析”,《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9期。
刘永涛:“试论美国对外政策分析领域的若干变化”,《国际观察》,1999年第1期。
刘永涛:“新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批评”,《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欧洲》,1998年第 5期 。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继续争论”,《国际观察》,1998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与总统”,《国际观察》,1997年第4期。
刘永涛:“试论西方‘战略文化’思潮”,《国际观察》,1996年第6期。
刘永涛:“马汉及其‘海权’理论”,《复旦学报》,1996年第4期。
刘永涛:“文化权力与国际关系”,《国际观察》,1996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改革游说制度”,《国际展望》,1996年第2期。
刘永涛:“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 ”,《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学者关于经济制裁问题的几种观点”,《国际观察》,1995年第4期。
刘永涛:“新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展望》,199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政府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国际展望》,1994年第18期。
刘永涛:“国际社会边缘性问题评析”,《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8期。
刘永涛:“一年来克林顿政府的国内文化政策”,《国际观察》,1994年第2期。
Liu Yongtao: “Security Theorizing in China: culture, evolu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