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红义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任教课程新闻传播学经典导读成果著作白红义:《边界、权威与合法性:中国语境下的新闻职业话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白红义:《新闻研究:经典概念与前沿话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白红义:《以新闻为业: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课题2018年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数字时代的中国新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PJC090,在研中。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职业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5BXW013,结项中。201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大众媒介与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为例》,项目编号:2014BXW004,结项中。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邻避型环境抗争行动的媒介动员与传播: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YJC860001,已结项。研究领域
新闻社会学、数字新闻学、政治传播""近期论文
白红义、李拓:《“边界工作”再审视:一个新闻学中层理论的引入与使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20年第2期。 白红义、张恬:《作为“创新”的建设性新闻:一个新兴议题的缘起与建构》,《中国出版》(CSSCI)2020年第8期。 白红义:《气候报道记者作为“实践共同体”:一项对新闻专业知识的探索性研究》,《新闻记者》(CSSCI)2020年第2期。 白红义:《媒介社会学中的“把关”:一个经典理论的形成、演化与再造》,《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20年第1期。 白红义、张恬、陈斌:《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20年第1期。 白红义:《记者节话语中的角色模范:中国新闻业的记忆机会结构研究(2000-2018)》,《国际新闻界》(CSSCI)2019年第9期。 白红义:《点击改变新闻业?受众分析技术的采纳、使用与意涵》,《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6期。 白红义:《2018年中国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新闻与写作》(CSSCI扩展版)2019年第2期。 白红义、李拓:《算法的“迷思”:基于新闻分发平台“今日头条”的元新闻话语研究》,《新闻大学》(CSSCI)2019年第1期。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9年第1期。 白红义:《当新闻业遇上人工智能:一个劳动-知识-权威的分析框架》,《中国出版》(CSSCI)2018年第19期。 白红义:《“媒介化情感”的生成与表达:基于杭州保姆纵火事件报道的个案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8年第5期。 白红义:《边界、权威与合法性:中国语境下的新闻职业话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 白红义:《“实践”视阈下的新闻创新:基于上海A网站新闻生产的个案研究》,《现代传播》(CSSCI)2018年第8期。 白红义:《因时而作:新闻时间性的再考察》,《国际新闻界》(CSSCI)2018年第6期。 白红义:《“制造”公共事件——“南京老城南保护”的传播过程研究》,《新闻记者》(CSSCI)2018年第4期。 白红义:《重构传播的权力:平台新闻业的崛起、挑战与省思》,《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8年第2期。 白红义:《新闻创新研究的视角与路径》,《新闻与写作》(CSSCI扩展版)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7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8年第1期。 白红义:《以媒抗争: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研究》,《国际新闻界》(CSSCI)2017年第11期。 白红义、李拓:《新闻业危机应对策略的“正当化”话语:一项基于中国媒体宣言的探索性研究》,《新闻大学》(CSSCI)2017年第6期。 白红义:《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学:计算新闻的概念、内涵、意义和实践》,《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转载)。 白红义:《在新闻室做田野:作为方法的新闻民族志研究》,《现代传播》(CSSCI)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白红义:《“正在消失的报纸”:基于两起停刊事件的元新闻话语研究》,《新闻记者》(CSSCI)2017年第4期。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6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7年第1期。 白红义:《从技术创新到新闻创新:重塑新闻业的探索性框架》,《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6年第10期。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5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6年第1期。 白红义:《记者作为阐释性记忆共同体:“南都口述史”研究》,《国际新闻界》(CSSCI)2015年第12期。 白红义:《新闻业的边界工作:概念、类型及不足》,《新闻记者》(CSSCI)2015年第7期。 白红义:《新闻范式的危机与调适:基于纪许光微博反腐事件的讨论》,《现代传播》(CSSCI)2015年第6期。 白红义:《从志业到职业: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自我想象与社会实践》,《复旦政治学评论》(CSSCI集刊)第十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白红义:《作为新闻聚像的厦门PX事件:基于三家主流都市报社论的考察(2007-2014)》,《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3期。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4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5年第1期。 白红义:《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国际新闻界》(CSSCI)2014年第6期。 白红义:《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现代传播》(CSSCI)2014年第1期。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3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4年第1期。 白红义:《冲击与吸纳: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常规》,《现代传播》(CSSCI)2013年第8期。 白红义:《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7期转载)。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2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3年第1期。 白红义:《奋不顾身的“哀愁”——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生涯研究》,《新闻记者》(CSSCI)2012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白红义:《从倡导到中立: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角色变迁》,《新闻记者》(CSSCI)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白红义、江海伦、陈斌:《2011年虚假新闻病理分析报告》,《新闻记者》(CSSCI)2012年第1期。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