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大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期刊论文、评论和会议论文等40余篇,第一作者30篇,其中CSSCI收录8篇,英文论文8篇,多篇学术论文被学术同行引用,并给予较高评价。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22项,其他课题4项。本人主持13项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部级课题1项,省级4项,市级3项。获奖14项,其中,项目获奖3项,著作获奖3项,论文获奖6项。承担了本科生专业课程4门、研究生专业课程4门,授课总计一千余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0余人人、硕士生20余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加4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一等奖1项,获得校级优秀教材(研究生类)1项。2014、2015年两次获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良奖。2014年评为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认真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己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中来,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级奖励中获奖。教育经历1998.9 2001.7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中 文科2007.9 2010.7 大连理工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博士2005.9 2009.12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2001.9 2005.7 东北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工作经历2010.9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讲师著作成果 大众传媒与文化 城市创新发展研究(大连智库改革创新专题咨询报告) 科学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科研项目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学习*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省、市、自治区项目 , 2016/09/23, 进行 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哲类课程立体化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为例, 其他 , 2015/09/15, 进行 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哲类课程立体化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为例, 其他 , 2015/10/30-2017/03/31, 进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2015/06/20-2020/03/20, 完成 文化软实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2015/05/18-2016/09/27, 完成 我省文化品牌问题的哲学研究, 地、市、厅、局等政府部门项目, 2013/01/31-2013/12/31, 完成 授课信息 哲学与人生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70130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 /2019-2020 /春学期 /2.0学分 /20701413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019-2020 /春学期 /48课时 /3.0学分 /1070145100 哲学与人生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1070130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2019-2020 /春学期 /48课时 /3.0学分 /1070145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 /2019-2020 /春学期 /32课时 /2.0学分 /2070141391 科研奖励 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11年度课题结项评审三等奖 2011年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 大连市社科联2014-2015年度课题结项优秀 其他奖励 荣获2018年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9年) 人文学部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 (2019年) 校第十二届“攀登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 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2016年) 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2016年) 辽宁省第十九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2015年)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哲学""近期论文
[1]林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经验与成就[J],文化学刊,2018,05:42-47 [2]林丹.The General Approach and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Core Valu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24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2018 [3]林丹,陈高华.The Evolution and Adjust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re Values[A],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18,196:337-340 [4]林丹,何美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视角[J],学理论,2017,10:223-225 [5]林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J],文化软实力,2017,2(2):62-69 [6]朱秀文,林丹.傅伟勋创造性诠释思想的文化现代性启示[J],学理论,2017,4:65-67 [7]林丹.视域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案例教学探析[J],学理论,2017,223-225 [8]林丹.傅伟勋创造性诠释思想内容研究[J],学理论,2017,65-67 [9]林丹.Studying on Inheriting and Innovation of Self-Identity Spirit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7,5(1):46-52 [10]林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与现时代文化创新路径*--以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人文杂志,2016,10:1-6 [11]林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J],文化软实力,2016,03:69-73 [12]林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J],文化学刊,2016,09:86-93 [13]林丹,崔银河.北方草原走廊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建设[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4):294-298,303 [14]林丹.Study on Inspiring Soft Pow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6,6:9-13 [15]林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与现时代文化创新路径[J],人文杂志,2016,10:1-6 [16]林丹,洪晓楠.新地缘政治中提升内容产业软实力的四种武器*--美国发展内容产业对中国的镜鉴[J],人文杂志,2015,3:28-34 [17]林丹,代依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环境分析[J],文化学刊,2014,06:171-178 [18]林丹,洪晓楠.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实践维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68-72 [19]林丹.Human Nature-History-Honesty Norms of Scientific Ethics[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4,2:69-72 [20]林丹.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观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A],辽宁省哲学学会年会学术会议,2014 [21]林丹,冯丹.大连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学刊,2013,06:151-158 [22]罗芳,林丹.张岱年哲学观初探[J],文化学刊,2013,02:14-19 [23]林丹,洪晓楠.论科学伦理道德规范的3H模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88-92 [24]林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J],文化学刊,2013,01:114-121 [25]洪晓楠,邱金英,林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J],江海学刊,2013,1:202-207 [26]林丹.“Go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Confucius Institute[A],“Go global”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Confucius Institute,2013,165-168 [27]罗芳,林丹.张岱年的哲学观[J],文化学刊,2013,2:14-19 [28]林丹,李琳.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A],第二届(2012)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2012,94-98 [29]林丹,洪晓楠.大连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矛盾[J],文化学刊,2012,03:124-133 [30]林丹.Comparison Research on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hina and the US[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2,8(4):81-85 [31]林丹,洪晓楠.“十二五”时期提升大连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战略与具体措施[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2 [32]林丹,洪晓楠.The Research on the Soft Power of City Culture[J],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2,3(2):59-62 [33]林丹,洪晓楠.新时期大连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矛盾[J],文化学刊,2012,5:32-36 [34]洪晓楠,林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若干问题[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2 [35]林丹,洪晓楠.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A],国学与文化自觉,2012,224-234 [36]林丹.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98-102 [37]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2011,05:30-41 [38]林丹,李琳.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第七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综述[J],文化学刊,2011,03:44-49 [39]Hong Gang,Hong Xiaonan,Lin Dan.Research of Current Japan's Cultural Soft Power[A],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CNSP),2011,5-10 [40]林丹.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4:98-102 [41]洪晓楠,林丹.什么样的文化具有软实力[J],社会科学报,2011,10:3-3 [42]洪晓楠,林丹.Research of Current Japans Cultural Soft Power[A],2011,5-10 [43]洪晓楠,林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若干问题[A],第1届国际文化软实力会议论文汇编,2011 [44]林丹,洪晓楠.The Research on the Soft Power of City Culture[J],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1,2(2):58-63 [45]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文化意蕴[J],文化学刊,2011,5:30-41 [46]林丹,洪晓楠.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65-69 [47]林丹.解析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06:26-31 [48]洪晓楠,林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文化学刊,2010,04:5-8 [49]洪晓楠,林丹.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述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50-55 [50]洪晓楠,林丹.反思现代性:现代性社会基础的解构与重建[J],社会科学辑刊,2009,1:24-27 [51]洪晓楠,林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策略回应——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评介[J],学术交流,2007,4:5-9 [52]洪晓楠,林丹.风险社会中的青年心理问题与治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69-75 相关人物
最新收录
- 张贤明 05-29
- 朱晓海 02-29
- 陈敬熊 02-29
- 乔纳森·道林 02-29
- 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 02-29
- 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 02-29
- 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Am 02-29
- 杨笛一 02-29
- 劳伦斯爱德华佩奇 02-29
- Oren Etzioni 02-29
- 夏洛特·弗罗塞·菲舍尔 02-29
- 刘芸 02-27
- 周希正 02-27
- 周琳琳 02-27
- 约西亚·威拉德·吉布斯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