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柯玲
2023-05-09 15:30
  • 柯玲
  • 柯玲 - 教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一、基本信息:
柯玲,女,籍贯:江苏盐城,1964年11月生。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艺术理论部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创意与文化交流研究工作室领衔教授。文艺学专业,文艺民俗学方向博士、硕士生导师、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主要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及教育、民俗教育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等研究。近年共主持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及大学教材10多本,发表学术论文及学术随笔100余篇。
二、学习简历:
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
1994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校教师暑期进修班结业;
1998年1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文艺民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简历:
2018年4月至今,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理论部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7月至2018年4月,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教授;
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担任国际交流学院汉语言系主任;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1987.8-2005年6月,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六、部分主持项目:
1.上海绒绣艺术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发展研究,2018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8BWY009,主持人。
2.“非遗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研究”,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资助项目,编号:DB18204,主持人。
3.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主持人。项目编号:DEA080178。
4.留学生大学汉语课程的设计与教材建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B11019。。
5.留学生本科教学质量跟踪调查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08018,主持人。
6.中国民俗教育理论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2YJAZH047。
7.服务学习与来华留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项目,主持人。
8.“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时尚流行变迁实录,横向项目,主持人。
七、部分出版著作:
1.英国牛津民俗谈,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
2.丝路情民族风:“一带一路”沿线百年时尚流行变迁实录,合著(第一作者),东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3.中国民俗文化(第二版),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4.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与实践,合著(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
5.民俗教育原理,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5月版。
6.济公传说,独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
7.民俗视野中的清代扬州俗文学,独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Approaching China,Zhujiajiao,August 2005 by SHANGHAI PEOPLE’S FINA ARTS PUBLISHING HOUSE,ChineseTEXT:KeLing,Translator:Fei Yuying.
9.汪曾祺散论,独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10.水色朱家角(民风考察笔记),独著,文汇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1.汉语新天地·大学汉语教程(全四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2013.3出版。
现任教课程
艺术学概论、中国民间风俗与文化等
荣誉及获奖
2017年9月,桑麻奖教金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文艺民俗学(民俗教育、文艺民俗学方向)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教育研究
3.汉语国际教育及跨文化比较

近期论文


发表论文:
1.浅谈上海绒绣艺术的“海派”特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3月。
2.论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民俗机制,台湾南华大学学报《文学新钥》第23期,2017年11月。
3.浅谈勉耕斋里的乡情、土气与雅趣——评陆建华其人其文,《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2017第3期
4.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格局的多维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4月。
5.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与汉语国际教育策略,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7),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6.来华留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模式研究,《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7年第1期。
7.论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民俗机制,文学新钥(台湾南华大学文学系学报) 2017年第3期。
8.服务理念下的来华留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类型研究,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6年第6期。
9.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英语媒介语研究——基于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比较,《国际汉语教育》2015年第2期。
10.Chinese Folk Courteous Rites and the Moral Education,(中国民间礼仪的德育观照),《Applied Social Science》,美国IERI 出版社,ISBN: 978-0-9831693-8-3,2011年5月。
11.The Moral Ref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Game,(中国民间传统游戏的德育观照),《ICASS2012》美国IERI 出版社,ISBN: 978-1-61275-006-4,2012年3月。
12.电视剧《西游记》在越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3.文艺民俗学学科回望,《南京社会科学》(CSSCI源刊)2008年第6期。
14.论艺术思维的民俗心理结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5.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6.民间叙事界定,《上海文化》(人大书报复印资料J1《文艺理论》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2007年第2期。
17.论文艺的“和谐”理想与功能方式,《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8.体育民俗学初探,《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3期。
19.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俗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20.论民俗学研究的政治特性,《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1.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2.扬州育儿民俗探略,《教育评论》2003年第5期。
2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预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4.汪曾祺特色的文化性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5.与国魂同在的“人民音乐家”,《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
26.消费视野中的城市俗文学活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7.论方言的文学功能,《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
28.梅开二度香飘千秋——谈汪曾祺对《范进中举》的改编《艺术百家》2003年第3期。
29.上海市汉语言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09),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获中国高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0.目的语环境下的任务型汉语教学实践研究,《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1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31.浅谈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成长现状与策略,《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外研社2011年9月版。
32.信至真时已无“私”——评陆建华先生新作《私信中的汪曾祺》,《翠苑》2011年第5期。
33.《满足不同需求的商务汉语教学探析》,《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与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7月版。
34.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偏误、策略及原则,《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10),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35.中国民间传统游戏的德育观照,《城市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36.和谐身心道德清明——清明节传统道德内涵赏析,《中国德育》2009年第4期。
37.论留学生的中国民俗教学,《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2006-2008),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8.遗产保护根在教育——学校教育中民俗课程的设置与构想,《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39.服饰民俗学新探,《东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0.天道人情和谐辉映——中国神怪小说的科学解读,《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4期。
41.论作为现实生活文化推广的初级汉语口语教学,《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收入《对美汉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7月版。
42.现代中国民俗学者行列中难忘的“背影”(上),《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
43.现代中国民俗学者行列中难忘的“背影”(下),《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3期。
44.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思考,《云南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5.上海朱家角祭祀风俗与供品的调查,《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
46.真情真意真事真人,《雨花》2006年第4期。
47.同乡同道,真人真情,《评论》2005年第3期。
48.水与扬州文化之关系浅说,《扬州大学学报?研究生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49.我们究竟是什么?(书评),《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
50.中国民间四大传说共同美探讨,《民俗学刊》2004年第6期。
51.民间叙事的概念辨析,《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52.论《聊斋志异》的自然主题,《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4期。
53.黄遵宪“诗界革命”用意别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54.论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素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学术兼职:
1.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2.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3.2015年11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基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创意与文化交流研究工作室,领衔教授。
4.《上海采风》杂志“玲听”学术专栏作者,2013年7月至今,已发文60余篇;
5.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兼职教授;
6.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面试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