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艳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97.9——2000.7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研究生;2000.8——2002.6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教;2002.7——2007.12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2004.9——2008.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2008.9——2019.3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2013.9——2014.6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学院访问学者;2008.1——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研综述2000年以来,发表CSSCI、核心期刊、省级期刊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学校教师教育项目2项,本科网络课程项目1项,研究生网络课程1项;主持文化部、教育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培训项目1项。参加教育部项目1项,校内特色项目1项,教改项目1项。发表了教师教育研究系列论文,构建了“跨界融合”美术师范生多维度课程体系和场域教学模式。提出了“润泽、畅神、开慧、创生”的诗性美术教师教育理念以及“同心圆系统”、“多重基础”、“服务实践”等美术教师教育思路和实践策略。先后在第三、四、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分论坛上做专题发言。首创《美术原理与方法论》、《美术学科基础与前沿》两门研究生共同课,开设了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观看与解读》。具体成果如下:一.项目1.主持《基于服务学习的美术师范生项目式教育实践途径与策略研究》校内项目,20017.6—2019.9;2.主持《跨界·综合·通识——卓越美术教师培养动态模式改革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5.6—2017.6;3.主持《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培训项目,2016.7—2016.8;4.主持《中外美术史话》网络课程校内项目,2010.12—2011.5;5.主持《美术学科基础与前沿》校内研究生网络课程项目,2011.6—2012.6;6.参加《东北师范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子项目:“美术人才培养学、研、创—课堂行动模式研究”,教育部项目,2008.1—2011.1;7.参加《东北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与当代视觉艺术创作视阈融合的究》校内特色项目,2007.8—2010.9;8.参加《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美术课程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校内项目,2007.9——2008.9.二.著作1.《中国美术论辩》下册,邓福星主编,蔡青、潘宏艳、马新月编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新表现人物速写》,王守业、潘宏艳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三.获奖1、《美术教师教育的思考与研究》,第一作者,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教育部颁发,2012.12;获吉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吉林省育厅颁发,2011.10;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颁发,2009.7;2.主持的《中外美术史话》网络课程荣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网络资源类)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颁发,2012年10月;3.《论版画抒情品格的文化针对性及跨时代意义》独撰,获艺术学科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吉林省美学学会、艺术科学教育研究会专业委员会颁发,2012.12;4.《从图画到视觉文化——中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独撰,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14;5.主持的《美术师范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及其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6.《跨界·综合——美术师范生知识维度与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独撰,第八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与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举办,2016.12;获得吉林省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颁发,2017.6。五.学术会议发言:1.《承前启后——2006中国当代版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暨20世纪的中国与版画”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联、深圳市保安区政府主办,发言论题:“中国版画“三足鼎立”的“抒情时代”及其跨时代意义”2006.10;2.《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发言论题:“在现代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看东北民间艺术在当下艺术创作中的延伸”2008.11;3.《中美高等美术教育论坛》,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发言论题:“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的思考”2009.6;4.《雅化的颂歌”——宋源文版画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发言题目:“黑白·风景”的抒情与隐喻”2011.10;5.《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分组会议发言题目:”美术教师教育综合体系及其实施策略研究”2012年.10;6.《第四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分论坛发言题目:“跨界·融合——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综合体系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研究”2013.11;7.《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议暨第七届省级美术教研员研习班》、发言题目:《跨界·综合——美术师范生知识维度和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2015.5;8.《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师教育论坛发言题目:《跨界·综合——美术师范生知识维度和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2015.11;9.《2015全国美术学学科建设论坛暨邓福星美术学思想研讨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发言论题:“元理论的思考与美术学研究—邓福星《艺术的发生》及其理论贡献”,2015.10;10.《多元性别、生活与记忆学术研讨会》,台湾女性学学会、高雄医科大学性别研究所等机构主办,分论坛发言论题:《《从图像看中国妇女的角色变迁——以20世纪美术中的女性形象为例》,2014.10;11.《全国工业版画研究院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大连中山美术馆举办,发言论题:“再现与叙事——工业版画身份、群体、场域与图像意义的再思考”,2014.10月;12、《开路50年——其加达瓦从艺50年艺术研究文献展暨艺术的场域与艺术家的社会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等主办、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承办,发言论题:“身份、场域、图像——论其加达瓦黑白艺术及其图式实践的社会学意义”,2014.12;13.《吉林省油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长春市方舟美术馆、吉林省油画学会举办,发言题目:“象里象外——吉林表象油画生态‘面面观’”,2015.5;14、《长白山艺术研究院教研成果展暨学术研讨会》,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主办,发言论题:“传承与构建——长白山地域人文在当代艺术创作与教学中的重塑”,2015.12;15、《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表现性油画项目,发言题目:“表现的力量——概念的生成与地域性演进”,2016.9;16、《观念与方法——当代艺术跨文化态势与地域策略》吉林省美术理论研讨会,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吉林艺术学院承办,发言论题:“地域意象——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2016.12;17.《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发言论题:“20世纪后20年美术看逻辑谱系及其成因”,2017.6;18、《传统的流变——亚洲当代版画艺术展暨研讨会》,四川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发言论题:“从母题选择到问题意识——徐冰版画及其跨媒介视觉表达的变与不变”,2019.3。六、策展1.《松花江上——居住北京女艺术家吉林写生展》,吉林市画院美术馆,2015.7;2.《零下30度——北京女艺术家作品展》,长春今月轩画廊,2016.12。自2001年以来,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8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项,出版编著、教材9部,获得各类奖项9项,2016年、2018年两度荣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研究领域
20世纪美术批评 美术教师教育""近期论文
1.《美术教师教育的思考与研究》,第一作者,《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4;2.《“随类赋形”与“因材施艺”——《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独撰,教学案例评析》,中国美术教育,2013.4;3、《从“图画”到视觉文化—中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独撰,《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论文集,2013.11;4.《跨界·综合——美术师范生知识维度与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独撰,中国美术教育,2015.5;5.《技艺与人文——东北师范大学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模式与意图漫谈》,独撰,《非遗保护与研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6;6.《身份、场域、图像——论其加达瓦黑白艺术及其图式实践的社会学意义》,独撰,《其加达瓦艺术研究文献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2;7.《元理论的思考与美术学研究——邓福星《艺术的发生》及其理论贡献》,独撰,《邓福星美术学研究述评》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5.10;8.从图像看中国妇女的角色变迁——以20世纪美术中的女性形象为例》,第一作者,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2;9.《妇女/社会性别美术学——女性艺术与学科建设专题报告》,《中国妇女发展报告——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蓝皮书,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10.《再现与叙事——工业版画身份、群体、场域与图像意义的再思考》独撰,中国版画,2014年.下;11.《“黑白·风景“中的抒情与隐喻——宋源文版画艺术研究》,独撰,《雅化的颂歌——宋源文版画艺术研究》论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1;12.《我“画”故我在——“踽踽之旅”袁武早期作品发现展综述》,独撰,吉林日报,2012.11.6;13.《“我·城”之思—刘福版画作品解读》,独撰,《中国版画》,2011(上),2011.8;14.《视阈融合与图式实践》,独撰,《文艺争鸣》,CSSCI,2008年6月; 15.《群体现象与地域人文——论北大荒、四川、江苏版画抒情品格的文化针对性》,独撰,《美术研究》,2007.11;16.《雕塑创作要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质》,独撰,《雕塑》,2007.10;17.《铁笔墨形构拟的意象世界》,独撰,《中国版画》,2006年.月;18.《椽笔酣墨,寒绡素壁露雄浑——读黄秋石先生水墨长卷长白山颂》,独撰,《美术》,2003.4;19.《搜求于象,神会于物——高殿才的水彩艺术》,独撰,《美术》,2003.2;20.《形态变革与意蕴升华—陈龙版画作品评析》,独撰,《文艺研究》,2002.1;21、《中国油画的主体心态与图像》,独撰,《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12。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