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勋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1979.9~1983.7 延边农学院农学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9~1991.7 东北农学院硕士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1994.9~1998.7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3~2003.1 韩国首尔大学校农业生命科学大学博士后1983.9~1988.9 吉林省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工作1991.7~1996.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从事小麦及水稻品质研究工作1996.9~2001.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从事水稻品质研究工作2001.9~现在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工作1997.7~1997.10 在韩国首尔大学校农业生命科学大学进行水稻品质研究工作1998.6~1999.4 在日本岩手县农业研究中心农产部进行水稻栽培及育种研究工作2003.7~现在 韩国农村振兴厅国立粮食科学院名誉研究官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给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普通遗传学;植物分子育种学;生物科学研究进展综述;水稻育种给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概论 科研项目 近五年主持或完成的科研课题有: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粳稻杂种后代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遗传变异及表达规律研究,10万元2.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寒地水稻丰产调优技术研究与示范,10万元3.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寒地粳稻杂种优势及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20万元4.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水稻杂种后代淀粉品质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及分子解析,2万元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质粳稻抗倒力学生物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10万元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优势主导产业化模式示范,9万元7.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环保型水稻高效生产新技术集成及示范,50万元8.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新合村环保型水稻高效生产新技术集成及示范,50万元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稻超高产诊断、调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6万元10.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方正县优质稻米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13万元11.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通河县绿色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新技术集成及示范,20万元12.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粳稻选育品种的繁育更新与图像数据库建立,2万元13.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科技项目,密山市水稻二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新技术示范,4.5万元14.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科技项目,双鸭山市宝清县青原镇水稻高产示范田建设项目,3万元 成果、专利及获奖 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选育水稻新品种“平安粳稻8号”,“通稻1”研究领域
水稻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近期论文
[1]水稻定向选择后代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2010.8(9)[2]粳稻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2010.8(3),446-454[3]7个粳稻SSR和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比较及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分子植物育种,2009.7(6),1084-1092[4]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 作物杂志,2010,137(4):15-19[5]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3):264-270[6]立丰灵对粳稻抗倒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2010,25(4):78-82[7]水稻杂交后代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4):443~446[8]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1~16[9]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蛋白质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6):657~660[10]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1):107~110[11]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早代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3):323~326[12]水稻灌浆成熟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品质关系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99~102[13]6-苄氨基嘌呤对水稻灌浆成熟期籽粒氮代谢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6):667~669[14]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2006,20(1):58~64[15]灌浆成熟期稻米味度值和RVA谱特性变化动态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4):433~436[16]氮素对稻米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145~150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