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EducationPost-Doctor in Ethics,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博士后Doctor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eij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Visiting Scholar, New York University 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比较文学钱锺书研究澳门文学研究
近期论文
1.灵肉的磨难与“生殉”的彻悟——略论木心《豹变》的生命哲学理念[J]. 华文文学(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2019(03)2.打破历史的缄默——钱锺书与《秘密的中国》作者的潜对话[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2)3.为杨绛《裴多》中译一辩[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4.论杨绛与英国文学的关系——以小说艺术的对话为中心[J]. 文学评论(中国语言文学类顶级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019(02)5.科学思维的局限性与“诗话”批评的复兴[J]. 龚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019(01)6.新诗百年与新性灵主义诗学建构[N]. 澳门大学中文系 龚刚.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37.如何创造中国新文学的民族形式?——回顾1940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收录期刊),2(2)。页226-240,06/2018。 A Review of the Debate over the National Form in 1940s: How to Create a National Form for Chinese New Literatur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2(2). pp. 226-240.8.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J]. 龚刚. 华文文学(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2018(04)9.贾平凹论张爱玲小说的“神气”,文学评论(香港),总第56期,2018年8月出版。10.《情感炼狱中的田园梦——解析陆小曼〈西山情思〉》, 《中国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第1期,2018,11.《“十七年”时期的莎学探索——论吴兴华对〈威尼斯商人〉的解读》,《外国文学研究》(A&HCI收录期刊,CSSCI来源期刊)第1期,2018。12.《“中年危机”叙事的早期范本——杨绛、白先勇同名小说《小阳春》比较分析》,《扬子江评论》(CSSCI来源期刊)第4期,2017,13.《论白先勇小说的佛性与现代性》,《小说评论》(CSSCI来源期刊)第4期,2017。14.《论夏济安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国比较文学》(CSSCI来源期刊)第3期,2017。15.《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反响》,《外国语文》(北大核心期刊)第3期,2017。16.《略论贾平凹对张爱玲散文的评价》,香港《文学评论》总第51期,2017,17.《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性灵派——论徐志摩的诗学思想与诗论风格》,《现代中文学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第1期,“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专栏首篇,2017 ;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转载。18.《反浪漫主义的诗学檄文——论钱钟书唯一的新文学作品论》,《文学评论》(CSSCI来源期刊,中国文学类顶级期刊)第3期, 2016,164-172页。19.《“贼于众”者的汉奸之谥——驳鲁迅媚日说》,《社会科学论坛》(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第3期,列入本期要目,2016。20.《朱光潜与文白之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第1期,列入本期要目,2016。21.《郁达夫的诲淫冤罪与自我净化》,《华文文学》(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第6期,2016。22.《谁首先提出了中国无悲剧说?》,《华文文学》(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第4期,2015。23.《论钱锺书激赏黄裳的原因及启示——兼谈当代作家的文化断裂问题》,《现代中文学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4期,2015。24.《论王蒙与中国近世文学的第二次“西化”》,《论王蒙的文学存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25.《论钱锺书对“六经皆史”“六经皆文”说的传承发展》,《中华文史论丛》(CSSCI来源期刊)第3期,2014。26.《荷马的“迅急”与苏东坡的“速度”》,《中国比较文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2期,2012。27.《论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诗艺与诗观》,《北京联合大学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第2期,2012。28.《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欲”说新解》,《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第3期,2011。29.《“道”是无情却有情——人文学与神性情感》,《跨文化对话》(CSSCI来源辑刊,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总第27辑,2011。30.《〈牡丹亭〉校注本“香山岙里巴”注释献疑》,《中华文史论丛》(CSSCI来源期刊,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第4期,2010。31.《浅述钱锺书对苏东坡赋的英文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3期,2010。32.《论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以钱锺书研究为个案》,《澳门大学中文集刊》第3辑,2010。33.《〈檀香刑〉:符号的挑战》,《名作欣赏》(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4期,2010。34.《谈钱锺书小说的德译本》,《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第2期,2010。35.《小澳门,大历史——建构澳门学之我见》,《澳门日报》莲花广场(半版),4月21日,2010。36.《澳门文化艺术概述》,《澳门研究》第1期,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10。37.《儒家伦理的空壳化问题》,《伦理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4期,2009。38.《名家作品中的澳门形象:以汤显祖、许地山、钱锺书为例》》,《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9.《澳门作家的人文精神》,《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0.《西方个人主义的东渐与“变形”:以张爱玲的小说为个案》,《中国比较文学》第3期,2008。41.《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思考》,《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回顾与前瞻》,澳门基金会出版,2007。42.《钱锺书的中西文化观》,《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伦理叙事研究的经验之维》,《清华哲学年鉴2004》,2006。44.《从理想国到理想天下:欧亚概念的哲性、德性内涵评析》,《跨文化对话》总第19辑,2006。45.《变迁的张力:钱锺书与文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中国比较文学》第3期,2004。46.《以力辅仁与全球伦理》,《跨文化对话》第14辑,2004。47.《全球伦理:文人的空想?——关于〈以力辅仁与全球伦理 〉的批评与回应》(整理),《跨文化对话》第14辑,2004。48.《不道德的道德律令:张爱玲散文〈借银灯〉的伦理解读》,《清华哲学年鉴2002》,2003。49.《莎菲女士的底线伦理》,《中文自学指导》第3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50.《中西会通与中国人文学术的现代化》,《澳门文化、汉文化、中华文化与21世纪》,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出版,2003。51.《金庸小说的文化阐释》,《2000年金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2.《“新其形式”须是诗》,《诗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11月。53.《中印诗味面面观》,《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中国美院出版社,2002;原刊于《外国文学评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第1期,1997。54.《钱锺书的文学研究形态与诗话的复兴》,《多边文化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55.《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抵抗:张承志个案》,《文艺争鸣》(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第3期,1999。56.《民族认同与文化抵抗》,《中国研究》(香港),1999。57.《面向新世纪和多元文化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通讯》,北京大学出版,1999年第2期。58.《论审美欣赏与道德欣赏的辩证关系》,《文艺理论与批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6年第4期。59.《从中美读者的接受看〈廊桥遗梦〉》,《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6年第5期。60.《“死战之勇”与“不战之威”——看当阳之役中的赵云和张飞》,《文史知识》(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华书局主办)第1期,1996。61.《评李煜词前后期风格的转变》,《文史知识》第1期,1995。62.《两首“鹊踏枝”词比较赏析》,《文史知识》第1期,1994。著作1.《七剑诗选》,诗坛泰斗谢冕、芒克题签,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2.《乘兴集》(散文与文学批评合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3.《钱锺书与文艺的西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4.《现代性伦理叙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5.《百年风华:20世纪中国文学备忘录》,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6.《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关于美国学院知识分子的社会史论稿》(主要译者之一),澳门:澳门人民出版社,2010。7.《汉语新文学通史》(特约撰稿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8.《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围城〉解读》,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10.《味》(Le Gout),与Paul Aries合著,巴黎: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0。11.《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与乐黛云等联合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书评1.John Patrick Diggin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Left,《中国学术》总第9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Thomas Bender,Intellect and Public Life,《中国学术》总第5辑, 2001。3.巴别塔废墟上的交往空间,《方法》第2期,1999。4.走向有深度的对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第3期,1997。译作1.《还乡隐喻与哲性乡愁》, 《跨文化对话》(CSSCI来源期刊)第15辑,2004。2.《“文化身份”的重要性——文学研究中的新视角》,《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空间、权力和知识:福柯谈话录》,《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97年第3期。4.《论文化多元社会中的阅读活动》,《文艺理论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6年第2期。5.《明清文人小说中的非因果模式及其意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6.《以文学印证历史:欧阳詹个案》,同上。会议论文 (仅列出国际学术会议)1.2011年4月,香港:东方诗话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提交论文《传统诗话在现代学术语境中的范式意义》2.2010年9月,香港: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办),提交论文《吹开迷魂香:从张爱玲的一则影评审视其两性观》、《互为镜像的张爱玲与王安忆》。3.2009年12月,台湾:钱锺书教授百嵗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中央大学汪荣祖教授发起主办),提交论文《从钱锺书评英译苏东坡赋谈起》。4.2008年9月,南京:南京大学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学术报告《让我们相互改变:以文学的名义》。5.2008年3月,澳门:纪念马礼逊来华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英语世界中的当代中国作家》。6.2007年1月,香港:历史与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办),提交论文《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重读王朔》。7.2006年9月,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提交论文《儒学国际传播的澳门视角》。8.2005年11月,北京:哈佛燕京中国学者年会,提交论文《儒家伦理与现代性谋划的兼容性:以戴震的“理欲”说为例》。9.2005年8月,北京:非西方对西方的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主体性与个人主义》。10.2001年10月,韩国:国际比较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民族认同与文化抵抗》(英文),位列会议论文集第一篇。11.1998年9月,瑞士:尼采与东亚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论“战国策”派对尼采的民族主义解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