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左胜鹏
2023-03-13 12:48
  • 左胜鹏
  • 左胜鹏 - 教授硕导-安徽师范大学-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1998.09 – 2002.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环境保护 学士2002.09 – 2007.07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化学生态学 博士2、工作经历2007.07 – 至今 安徽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2013 – 2014 美国University of Montana, 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访问学者二、主要讲授课程: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工程概论生态修复左胜鹏,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入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等研究。1998.09 – 2002.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环境保护 学士2002.09 – 2007.07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化学生态学 博士

研究领域

植物化感潜势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治、水华蓝藻治理、生态退化与重建、入侵生物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应用研究。物种间化学作用、竞争作用、正相互作用等生态服务价值与功能探讨

专利1. 左胜鹏, 万堃, 周守标. 一种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1310630209.1.2. 左胜鹏, 万堃, 周守标,叶良涛. 一种基于喜旱莲子草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1410581964.X.3. 左胜鹏, 万堃, 周守标,方章顺. 基于水生植物的除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号: 201510354527.9.目前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一)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生高等植物化感抑藻机制及其评价-以巢湖为例人社部与安徽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土荆芥入侵的基因型多样性机制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水生高等植物化感潜势对水体污染的响应策略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几种典型湿地植物对蓝藻水华的化感抑制动力学与优化利用五、 主要研究成果:

近期论文

论文(近5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为通讯作者 ):1. Zuo S P, Fang Z S, Yang S Y, Wan K, Han Y J. Effect of allelopathic potential from selected aquatic macrophytes on algal interaction in the polluted water.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61, 133-138, 2015.2. Zuo S P, Wan K, Ma S M. Combined effect of predatory zooplankton and allelopathic aquatic macrophytes on algal suppress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36(1):54-59, 2015.3. Zuo S P, Wan K, Zhou S B, Ye L T, Ma S M.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bodies of a pre-construction urban wetl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86(11): 7349-7355, 2014.4. Zuo S P, Wan K, Ma S M.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effects of Ranunculus sceleratus L. in a eutrophic sewage system.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55:34-40, 2014.5. Zuo S P, Li X W, Ma Y Q, Yang S Y. Soil microbes are linked to the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different wheat genotypes. Plant and Soil, 378: 49-58, 2014.6. Ye L T, Qian J Z, Jin S, Zuo S P, Mei H, Ma S M. Algicidal effects of four Chinese herb extracts on bloom-form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Chlorella pyrenoidos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35(9): 1150-1156, 2014.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