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所受教育:1.198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2.1991年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3.2007年获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讲授课程:1.中国古代法制史2.中国史研究法3.中国传播史4.宋史研究5.中国法制史研究导师简介: 肖建新,男,1961年8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编审,中国历史博士生导师,以及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及法律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新闻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法学会副总干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198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此后从事中等教育;1991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留校担任编辑、教学、研究工作。1996、2001年,分别晋升副高、正高职称,2007年获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二十多年来,编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的同时,讲授中国法制史、宋史研究、传播史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或参与课题十余项,发表出版论著七八十篇部,其中二三十篇论文为二次文献转载、收录,多次获得政府的科研和工作奖励。
研究领域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1.宋朝御史制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1995-1997年。2.宋朝审计制度研究,安徽省教委,1997-1998年。3.宋代临朝听政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2年。4.《新安志》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4年。5.《二申野录》校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5年。6.《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5年5月。7.《新安志补》点校及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7年。8.《百官箴》校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10年。
近期论文
论文类:1.王立以合州城降西院众因考实,中国钓鱼城暨南宋后期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重庆出版社1991年9月。2.两川行院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3.论宋朝御史的素质,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人大: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全文)。4.宋朝御史监察制度和实践的独立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中国古代史1994年第4期(全文);新华文摘1994年第2期(摘目);1996年获安徽省政府第3届社会科学成果4等奖。5.宋朝的垂帘听政,文史杂志,1993年第5期。6.宋朝御史监察制度的独立性,中国检察报1993年12月7日。7.包拯的监察理论和实践简论,安徽史学,1994年第3期。8.宋朝审官院之演变,安徽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2期。9.论包拯的民族观,安庆师院社会科学报,1996年第1期。10.论宋朝的弹劾制度,河北学刊,1996年第2期;历史研究新视野(1997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转摘。11.包拯审案断狱勾画与评说,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12.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2期转载(全文);2000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3.论文题目的编辑,安徽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转摘。14.一部难得的拓荒之作——《两宋御史中丞考》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6期;人大: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3期全文转载。15.“包相爷”正义,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6.宋朝风闻监察述论,西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优秀成果通报》转摘。17.评《宋朝监察制度》,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总第81期)。18.《包拯校注》出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2期。19.问渠那得清如许?——论包拯的清廉品性和修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7卷第4期。20.编辑学者化的特质,编辑学报,2000年第12卷第1期;获安徽省期刊繁荣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21.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2003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又收入中国宋史研究会主编的《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22.论南宋时期安徽地域方志,芜湖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23.论“关系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001年获安徽省高校编辑学一等奖。24.宋朝审计三论,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25.论文献史料的特质,史学集刊,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六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4期。26.南宋绍熙内禅钩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7.宋代临朝听政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28.编辑与学术的对话,学术界,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转摘;2006获安徽省优秀编辑学论文。29.陈亮法制思想的特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收入陈亮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陈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版。30.朱熹守法权变的思想,朱子学说与和谐社会,黄山书社,2005年12月第1版。31.论宋代的监察机制,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 32.论断代宋史的著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术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33.21世纪宋史研究的开篇,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34.朱熹法制思想研究,北大史学,第12期(2006);入选全国学位办、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的2005年全国博士生论坛。35.朱熹的德刑观新论,孔子研究,2006年第4期。36.《新安志》续修钩沉,史学史研究,2006第3期。37.论《新安志》刻本的系统和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38.论《道德经原旨》的帝德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9.《新安志》志源考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0.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初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41.《新安志》编纂年代考,安徽史学,2007年3期。42.《新安志》的编纂历程,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43.论刘基的法制思想,《江海学刊》,2007年第6期。44.公正 求实——宋代陈傅良的法制理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新安志》的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3期。46.宋代科举责任追究,文史哲,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10年第1期,全文载。47.宋代科举担保与责任追究,法学杂志,2009年第5期。48.崔与之经略边防的智慧,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49.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安徽师范大学报,2009年第5期。50.论学术编辑的学术传播能力,中国出版,2009第12期。51.新安外来物种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1期。52.明初法律的二重建构,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53.论朱熹的民生思想,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54.编辑贵在“守望”学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16版。55.立法 变法——南宋陈傅良的法制理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56.方信及其编修《新安志补》考,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3期。57.论宋代举官责任追究制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著作类:1.皇子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2.贪官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3.中国饮食文化辞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4.冤臣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5.权臣奸谋,合肥:黄山书社,1996年12月第1版。6.《纲鉴易知录》今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7.学术百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8.安徽文化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参撰。9.典故故事?交往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10.《新安志》整理与研究,合肥:黄山书社,2007年11月第1版 2011年获2007-200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著作三等奖,第一作者。11.宋代法制文明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独著。12.芜湖商业史话,合肥:黄山书社,2011年第1版 主编。13.《新安志补》点校,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