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马陵合
2023-03-13 12:28
  • 马陵合
  • 马陵合 - 教授硕导-安徽师范大学-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198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92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至今。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赴台北政治大学访学二个月。现为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史和历史教育硕士导师。讲授课程:《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史料学》,《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近代史》

研究领域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

主持(参与)项目:1. 《外债与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动》,教育部人文一般社科规划项目,主持。2. 《经济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持。3. 《铁路与社会经济——20世纪安徽铁路研究》, 省社科项目 ,主持。4. 《近代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研究》 ,省教育厅项目,主持。5. 《近代中国地方外债研究》,省教育厅项目,主持。6. 《晚清外债政策研究》,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主持。7. 《近代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校专项研究基金,主持。8. 《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校出版基金 ,主持。

近期论文

论文、论著:论文类:1.《略论日据时期日本垄断资本在台湾的独占》,《福建论坛》1991年第6期。2.《略周学熙实业集团企业管理思想》,与张洪祥合著,《南开学报》1992年第2期。3.《周学熙与善后大借款》,《南开史学》1992年第1期。4.《吴佩孚筹饷及其沉浮》,《安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5.《论清季地方外债的阶段性特点》,《安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6.《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7.《流民与上海租界社会》,《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月号。8.《论芦汉铁路的外债问题》,《历史教学》1996年第5期。9.《论析左宗棠西征借款与协饷的关系》,《历史档案》1997年第1期。10.《论民初关于外债问题的争议》,《史学月刊》1997年第2期。11.《垫款问题与民初政局的动荡》,《安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12.《昙花一现的民初国民捐》,《民国春秋》2000年第1期。13.《甲午战前外债抵押问题初探》《求索》2000年第3期。14.《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延伸与困境——以新银行团成立过程中的满蒙保留案为中心》,《求索》2001年第4期。15.《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16.《江西全省铁路公司纸币》, 与戴建兵合作 《钞票》2001年7月,总第9期。17.《山海关内外铁路局纸币》, 与戴建兵合作 《宣和宝钞》 2001年第6期。18.《中国铁路纸币》, 与戴建兵合作,《亚洲钱币》2001年第2期。19.《论甲午前借债筑路的开启与困境——兼评李鸿章的铁路外债观 》,《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20.《幕府群体:人物研究的新视点——评欧阳跃峰著〈李鸿章幕府〉》,《安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21.《漫议民国时期关金问题》,《福建史志》2002年第2期。22.《一笔越还越多的外债》,《江淮文史》2002年第2期。23.《甲午战争时期有关台湾外债问题的几点辩析》,《福建文史》2002年第3期。24.《近代人力车夫与城市化症结——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人力车夫的救济为中心》,《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9月版。25.《民国时期的关金问题》 《江苏文史研究》2002年第2期。26.《钱币学的奇葩——〈中国钱票〉评价》,《安徽钱币》2003年第2期。27.《开放与应急的悖论——评甲午战前关于外债问题的争议》,《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28.《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29.《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安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30.《钱币学的奇葩》 《安徽钱币》2003年第2期。31.《经济民族主义的悖论——关于近代中国对铁路外债认识历程的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32.《江南圩田: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与庄华峰合作,《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B3版。33.《晚清福建地方外债拾零》,《福建文史》2003年第1期。34.《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35.《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36.《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37.《从“开门通商”到“厚集洋债,互均势力”——徐世昌与东北外交策略的变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38.《左宗棠外债观探折》,《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39.《略论中国朝野对新银行团的回应》,《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40.《张静江与淮南铁路》,《安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41.《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质性——以铁路外债观为中心》,《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42.《拉门德远东之行》,《民国档案》2005年第2期。43.《淮南铁路修建始末》,《志苑》2005年10月号。44.《指道 制度 路径——关于〈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学术价值》,《亚洲钱币》2005年第2期。45.《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求索》2005年第6期。46.《凌鸿勋与近代中国铁路自主化》,《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年第3期。47.《事势可为 当求进益——从詹天佑到凌鸿勋》,《书屋》2006年第2期。48.《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中外学者本位差距》,《安师大学报》2006年第3期。49.《清末民初安徽铁路发展历程考察》,《近代中国》第16辑。50.《透析晚清商办铁路公司中官商关系的影响因素》,《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52.《民国时期关金券的发行背景及有关金本位的讨论》,《中国钱币》2007年第1期。53.《凌鸿勋与西部边疆铁路规划与建设》,《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54.《试论重商观念之下晚清利权意识的演进》,《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55.《城市特殊社会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近代史学刊》第3辑。56.《人力车夫的救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中心》《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三辑,三联书店2007年版。57.《西原借款与金券问题》,《亚洲钱币》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近五年全文转载的文章1.《“浦口条件”:近代中国铁路借款模式的变与不变》,《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5期。2.《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8期。3.《潜流:清季对铁路外债的重新估价》,《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1期。4.《略论清季东北铁路外债的超经济特质——以均势外交为中心》,《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3期。5.《从“开门通商”到“厚集洋债,以均势力”——徐世昌与东北外交策略的变化》,《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9期。6.《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3期。7.《近代中国外债研究中中外学者本位差距》,《中国近代史》2006年12期。 著作类:1.《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晚清外债史研究》(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3.《中国近现代史》(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4.《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与租界》(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