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杨义
2023-03-07 16:09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介

EducationDoctor of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ChinaMaster of Literature, Graduate Colleg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inaBachelor of Journalism,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China

研究领域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Classic Chinese LiteratureChinese Narratologe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近期论文

《论叶圣陶小说的艺术特色》,《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80.2。 《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生命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2。 《论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学习与思考》1981.5。 《在画山秀水之中——论杨朔的散文》,《当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10。 《王统照小说新探》,《新文学论丛》1982.3。 《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82.4。 《废名小说的田园风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5。 《析<离婚>》,《北京电大通讯》1982.6。 《读秦牧的<艺海拾贝>》,《北京电大通讯》1982.6。 《<叶圣陶评传>出版》,《光明日报》1982.7.29。 《一九八一年鲁迅研究述评》,《1982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鲁迅小说与鲁迅人格》,《学习与思考》1983.1。 《抒情的小说家——庐隐》,《新文学论丛》1983.1。 《小说琐谈(二则)》,《鲁迅研究》1983.3。 《研究,应有理论的发现——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学评论》1983.3。 《应该如何认识五四文学革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4。 《路翎——灵魂奥秘的探索者》,《文学评论》1983.5。 《李欧梵对林纾的评价》,《文学研究动态》1983.5 。 《采来百花酿新甜——冰心与外国文学》,《萌芽》1983.6 。 《李欧梵论苏曼殊》,《文学研究动态》1983.9 。 《迟桂飘香与艺术的灵感——郁达夫的名篇〈迟桂花〉读余漫谈》,《美学评林》1983.12 。 《郁达夫与抒情小说的发展》,《文学评论丛刊》1983.12。 《对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问题的思考》,《文学报》1983.12.29 。 《〈红楼梦〉与五四小说》,《红楼梦学刊》1984.1 。 《从传奇到写实——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新文学论丛》1984.1 。 《凌叔华与曼殊斐文》,《深圳特区报》1984.3.30 。 《小说续琐谈(二则)》,《鲁迅研究》1984.4 。 《研究方法上的三个境界》,《文学评论》1984.5 。 《忘年之交——悼念许钦文先生》,《光明日报》1984.12.15。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鲁迅研究》1985.8 。 《晨窗之前说达夫》,《人民日报》1985.9.9 。 《王统照与外国文学关系》,《走向世界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论五四小说流派及外国文学的影响》,《国外中国文学研究论丛》1985 。 《批评家的知识结构诸特征》,《批评家》1986.1。 《论鲁迅小说及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鲁迅研究》1986.3。 《小说的幻觉》,(美)W•L艾德玛着,《文学研究参考》1986.4。 《拥抱英雄史诗式的中国》,《语文导报》月刊1986.5 。 《当今小说的风度和发展前景——与当代小说家一次冒昧的对话》,《文学评论》1986.5;《评论选刊》1987.1 。 《比较文学的苦恼和欢欣——对美国学者维克多•麦尔关于中国小说渊源流变之论文的评述》,《北京社会科学》1986.6。 《中国文学叙事体的变革:本体论的假定》(上)(下),(美)维克多H•麦尔着,《文学研究参考》1986.6—7 。 《在痛苦中觉醒的民族灵魂》,《人民日报》1986.10.20。 《路翎传略》,《新文学史料》1987.1、《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4 。 《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文艺研究》1987.4,《文学评论选刊》1987.12 。 《飞架于文化沼泽的桥梁——五四文学的文化轨迹》,《人民日报》1987.5.5;《新华文摘》1987.7;《评论选刊》1987.7。 《从现代小说史看张天翼》,《张天翼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8。 《文学前途与文化心态》,《中国文化报》1987.8.16。 《从小说学到宏观文化心态学》,《人民日报》1987.12.29 。 《省察与超然——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想到的》,《人民日报》1988.1.16 。 《在忧郁的人生中寻找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1。 《骆宾基:北望边陲的人生体悟者》,《抗战文艺研究》1988.2 。 《东北沦陷区小说》,《东北文学研究史料》1988.6。 《张恨水:蜕变期章回小说大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2。 《应该创立文学史理论体系》,《人民日报》1989.4.11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本体阐释》,《文论报》1989.5.5 。 《文学史研究的时空结构》,《文学思维空间的拓展》工人出版社1989.6。 《古诗鉴赏四题》(黄庭坚、林则徐、谭嗣同、丘逢甲)、《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7 。 《鲁迅、铜镜和文化魄力》,《群言》1989.10。 《五四文学革命者群体的文化气质》、《在东西古今的碰撞中》,中国城市经济出版社1989 。 《二十世纪家庭小说的模式与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0.1。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的发展轨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0.1。 《王西彦:穿越乡土与人性的废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3。 《说眼光》,《群言》杂志1990.10 。 《王任叔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迟到的怀念与思考——关于巴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 《<中国现代小说史>书简录(1—8)》,《新文学史料》1991.1—4。 《从一本书看治学品格—— 读朱成甲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中国近代社会>》,《群言》1991.2 。 《林语堂:道家文化的回归者》,《华文文学》1991.2—3。 《心灵对话和历史理性》——《在作家与文学史家之间》一书的引言,香港《大公报•大公园》副刊1991.3.13—14 。 《京派小说的形态和命运》,《江淮论坛》1991.3。 《古越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鲁迅<铸剑>新解》,《绍兴师专学报》1991.3 。 《汉魏六朝“世说体”小说的流变》,《中国社会科学》1991.4。 《汉魏六朝杂史小说的形态》,《文学遗产》1991.4 。 《京派小说的形态与命运》(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 《文学研究家的悟性与视野——介绍美国学者王德威的两部近着》,《上海文化》1991.4 。 《屐的梦思》,香港《大公报•大公园》1991.4.8。 《汉魏六朝志怪书的神秘主义幻想》,《齐鲁学刊》1991.5。 《<寻找故园——师陀的中原乡土写意画>、<寻园城记>》,《中州学刊》1991.5 。 《中青年学者的渴望》,《群言》1991.5。 《曲阜寻根》,香港《大公报•大公园》1991.5.14。 《泰山的期待》,香港《大公报•大公园》1991.5.27。 《恭王府花园寻梦》,香港《大公报•大公园》1991.6.17—18。 《为一份薄礼讲几句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录》1991.7月特刊 。 《绿色世界的生命形态和审美形态——对废名〈菱荡〉的体悟》,《语文学习》1991.7 。 《周粲的散文》,香港《大公报》1991.8.7。 《萧干小说艺术论》,《香港文学》1991.11 。 《鲁迅与孔子沟通说》,《群言》1991.11 。 《关于杜埃》,《大公报》1991.12.31 。 《五四思潮与中国文化》、《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 《鲁迅作品鉴赏三题》、《鲁迅名作鉴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 《韩江云水》,香港《大公报•大公园》1992.1.15 。 《从〈西阳杂俎〉到〈夷坚志〉》,《齐鲁学刊》1992.2。 《“剪灯三话”新议》,《海南师院学报》1992.2 。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中国社会科学》1992.2;《文学年鉴》1992 。 《萧干的小说艺术》,《文学评论》1992.2。 《新加坡诗坛上的“周粲体”》,《海外华文文学》1992.2;《新加坡文艺》1993.5.1 。 《杜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开放时代》1992.2《风雨六十年——杜埃作品研讨会论文集》1993.9。 “Taoist culture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2.2 。 《<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江淮论坛》1992.3。 《牛津水仙》,香港《大公报》1992.3.31;《十月》1993.2。 《唐弢一盏不灭的学海明灯》,《香港文学》1992.3 。 《周锦面影》,香港《大公报》1992.3.30 。 《阴阳五行粥》,香港《大公报》1992.4.29 。 《唐弢教我治学方法》,《群言》1992.4 。 《国际厨房》,《海外读者文摘》1992.5 。 《古堡尘影》,香港《大公报》1992.6.7;天津《散文》海外版1994.2。 《智慧的旅程》,香港《大公报》1992.7.29 。 《独对剑桥》,香港《大公报》1992.9.9 。 《鲎母藤长》,《香港文学》1992.11;《散文》海外版1993.5。 《茶室论学》,香港《大公报》1992.12.2 。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海南师院学报》1993.1。 《<穆天子传>的史诗价值》,《东方论坛》1993.2 。 《永远做个不偷懒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3.2.9 。 《论刘以鬯小说艺术》,香港《文汇报》1993.2.14 。 《中国意识流小说〈酒徒〉》,香港《文汇报》1993.2.21。 《创造东方诗化意识流艺术》,香港《文汇报》1993.2.28 。 《敦煌变文的佛影俗趣》,《中国社会科学》1993.2;《文学年鉴》1993 。 《文化苦恼中的追慕——〈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台湾版)序言,《天津社会科学》1993.2。 《关于叶鼎洛》,《新文学史料》1993.3。 《他在东瀛琢玉——漫谈蔡仪早期小说》,《文艺报》1993.3。 《刘以鬯小说艺术综论》,《文学评论》1993.3 。 《水东港听潮》,《香港文学》1993.3 。 《唐人传奇的诗韵乐趣》,《中国社会科学》1993.6 。 《文人与话本小说典范化》,《天津社会科学院》1993.7 。 《周瘦鹃的紫罗兰情结》,《作家报》1993.10.16;台北《中央日报》副刊《长河》版 。 《传奇诗僧苏曼殊》,《作家报》1993.11.16  。 《阿Q相种种》,《香港文学》1993.11 。 《大红袍和故乡梦》,《香港文学》1993.12。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Family Novel,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1.22,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ly Tales” (Shishuo) Centre of Fiction in the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Period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 1993 。 《〈水浒传〉的叙事神韵》,《齐鲁学刊》1994.1 。 《林纾翻译的非自主选择》,《作家报》1994.1.22 。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与操作程序》,《中国社会科学》1994.1。 《〈三国演义〉叙事的典范化》,《海南师院学报》1994.1—2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连载十二题),《新文学史料》1994.1—4。 《〈月月小说〉与〈小说林〉》,《书城杂志》1994.2.11 。 《李伯元和他的小说绣像》,《作家报》1994.2.19 。 《莎士比亚故里寻觅》,《大地》月刊1994.2 。 《巴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光热和良心》,《三峡学刊》1994.2.3。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台北《中国文哲通讯》1994.4。 《〈山洪〉与吴组缃的战时乡土情思》,《作家报》1994.5.21 。 《涵容天下百世的大气魄——郑振铎创办〈世界文库〉的宏伟规划》,台北《中央日报•长河副刊》1994.5.28 。 《二十年代第一刊〈小说月报〉》,《香港文学》1994.5。 《创建中国叙事学》,《北京日报》1994.6.9 。 《高长虹和他的〈心的探险〉》,《作家报》1994.6.18。 《红楼梦:天书与人书的诗意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6 。 《〈文学季刊〉的宽容和〈水星〉的雅致》,《书城杂志》1994.6 。 《悟出一种曲折错综的美》,《光明日报》1994.7.1 。 《在时间的闪击下——张爱玲〈传奇〉的不安定感》,台北《中央日报•长河版》1994.7.11 。 《师陀对城乡文化性格的观照》,《作家报》1994.7.16 。 《新旧文学鸿沟在〈万象〉的解冻》,《书城杂志》1994.7 。 《〈莎乐美〉的田汉译本》,《书城杂志》1994.8 。 《面对〈戏杂志〉的反思》,《作家报》1994.9.17 。 《论周文小说创作》,周文作品研讨会文集《大众之子——周文》1994.9 。 《〈文学月刊〉的编辑雄才》,《香港文学》1994.9 。 《养性与趣味——我喜欢的书中的几种》,《书斋》1994.9“名家荐书”栏;《清凉的书眼》,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6 。 《对〈夏姓日记〉、〈勇敢的约翰〉的热和冷》,《书城杂志》1994.10。 《〈金瓶梅〉:世情书与怪才奇书的双重品格》,《文学评论》1994。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中国社会科学》1995.1。 《中国文学的百年回首》,《海南师院学报》1995.1 。 《九叶诗派的三弦》,《书城杂志》1995.1 。 《包天笑编辑的几种小说期刊》,《作家报》1995.2.15。 《〈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和叙事谋略》,《江淮论坛》1995.2-3 。 《〈末带地图的旅人〉萧干》,《书城》杂志1995.3 。 《李渔小说:程序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张力》,《学习与探索》1995.3 。 《中国二千年短篇小说的文化风貌和叙事谋略》,《河北大学学报》1995.3 。 《中国文学应向全人类思潮开放》(上、下),台北《文讯》1995.3-4。 《建造“中国心灵” 》,《社会科学战线》1995.4 。 《古代白话小说的口传潜流及书面转型的契机》,《天津社会科学》1995.4 。 《中国古典小说的本体论和问题发生发展论》,《社会科学战线》1995.4 。 《圣诞红与野姜花》,《香港文学》1995.4 。 《电视文化随想》,《书摘》杂志1995.4 。 《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文学评论》1995.5 。 《从〈艺苑朝华〉到〈十竹笺谱〉》,《书城》杂志1995.6 。 《竹蝉》,《美文》1995.6;为《老玩具、老游戏》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9版录用 。 《对〈礼拜六〉周刊的两番回顾》,《作家报》1995.10.22。 “Buddhism and the Secular in Dunhuang Bianwen Composition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1995 。 《〈中国新文学图志〉序言》,《博览群书》1996.1 。 《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海南师院学报》1996.1 。 《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立足点》,《河北师院学报》1996.3 。 《中国叙事时间的还原研究》,《河北师院学报》1996.3 。 《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中国叙事学〉导言》,《社会科学战线》1996.3 。 《读到鲁迅精神世界的深处——且说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 《书城》杂志1996.3 。 《中国叙事时间的还原研究》(续),《河北师院学报》1996.4 。 《唐弢书话境界》,《群言》月刊,1996.5 。 《新地域文化的深层透视——由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引发的治学策略思考》,《博览群书》1996.5 。 《杂志〈野草〉及其性格》,《书城》杂志1996.6  。 “Poetic Interest in the Chuanqi Tales of Tang Dynast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ummer 1996 。 “Chinese Narratology: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1996 。 《稳健博识铸学魂》,《光明日报》1996.10.31 。 《一部坚实精粹的“人之史”——谈朱衍青〈路翎〉漫论传记写作》,《博览群书》1997.1 。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1997.2 。 《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海南师院学报》1997.4 。 《结缘19载》,《中国社会科学通讯》,1997.5.20,《人民日报》1997.5.21 。 《〈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文学遗产》1997.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2 。 《中国叙事结构的还原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7.6 。 《说〈天问〉》,天津《今晚报》,1997.7.26 。 《鲁迅〈野草〉哲学发微》,《艺文述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1。 《设计人生——眼力+魄力+动力》,《中华儿女》,1998,试刊(2)。 《中国现代学术通论——返回中国原点》(二),《海南师院学报》1998.1 。 《〈离骚〉的诗学机制》,《文学遗产》1998.1,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4。 《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文艺研究》1998.1,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4 。 《〈天问〉:走出神话和反思历史的千古奇文》,《中国社会科学》1998.1,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1。 《屈原〈九章〉抒情诗学世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1。 《时间拾趣》,《光明日报》1998.1.31。 《〈惜诵〉的抒情学及其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 《中国现代学术通论——模式派生》(三),《海南师院学报》1998.2。 《纪晓岚与“元小说” 》,《光明日报》1998.2.12,《新华文摘》1998.6。 《蒲松龄与“反元小说” 》,《光明日报》1998.2.26。 《〈鱼眼观人〉的艺术变形》,《光明日报》1998.3.5。 《登徒子与唐勒》,《光明日报》1998.3.26。 《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感悟哲学》(四),《海南师院学报》1998.3。 《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贯通效应》(五),《海南师院学报》1998.4。 《认真者少悔》,《天津日报》1998.4.6。 《在诗中体验生命》,《光明日报》1998.4.23。 《〈思美人〉的幻美追求——屈原〈九章〉的抒情学新论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4。 《李白的语言创造法则》,《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5,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2。 《展望21世纪中国文学》,《著名学者谈21世纪》,求是出版社,1998.5。 《抒情诗与招生魂》,《光明日报》1998.5.7。 《典故的魅力》,《光明日报》1998.5.28。 《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6。 《自言、代言与寓言》,《光明日报》1998.6.11。 《〈涉江〉的诗学结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7。 《〈哀郢〉的双重时空维度——屈原〈九章〉的抒情学新论之三》,1998.10。 《浮生回想录》,《中国新一代思想家自白》,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10。 《〈招魂〉与〈大招〉的诗学比较》,《中国雅俗文学》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2。 《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12。 《耕海者心语》,《中华英才》1998.13。 《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2。 《面向新世纪的人文学术——我的治学观》,《文艺报》1999.4.13。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文学评论》1999.4,《新华文摘》1999.8。此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优秀论文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王瑶文学研究奖。 《唐宋名篇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4.13;《中国石油报》4.25;《炎黄文化研究》,1999.6;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学术动态》,1999.11;《北京日报》1999.10.6。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文学香港在中国》,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1999.4.13-17。 《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文学研究》1999.4;收入《老舍与二十世纪》,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 《以创造精神继承和超越五四》,《群言》月刊1999.5。 《新文学开创史的自我证明》,《文艺研究》1999.5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1。 《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 《关于〈余墨〉之墨》,《群言》月刊1999.6。 《夏娃日记》,《百象图摘》1999.6。 《凌叔华致杨义》附“收信人语”,《现代作家书信珍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王瑶致杨义》附“收信人语”,《现代作家书信珍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名篇探妙录》,《光明日报》1999.7.22。 《名篇探妙录》,《光明日报》1999.8.5。 《人文学者应为发扬民族正气作贡献》,《文艺报》1999.8.10。 《名篇探妙录》,《光明日报》1999.8.19。 《赤坎天趣》,《光明日报》,1999.9.9。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选译(8),名古屋大学言语文化部《国际文化研究科言语文化论集》,1999年第20卷第2号。 《〈不怕鬼的故事〉(修订本)和〈不信神的故事〉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学术动态》1999.9.30 。 《名篇探妙录(四)》,《光明日报》,1999.10.7 。 《名篇探妙录(五)》,《光明日报》,1999.10.21 。 《“未带地图的旅人”萧干》,收入《微笑着离去•忆萧干》,辽海出版社1999.10 。 《名篇探妙录(六)》,《光明日报》,1999.11.4 。 《主编纪事》,《群言》1999.11 。 《自杀是一种抗议,沉默地活下来也是一种抗议》,收入傅光明《老舍之死采访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2 。 《中国文化的世纪反省》,《前线》1999.1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 。 《名篇探妙录(七)》,《光明日报》,1999.12.2 。 《野孩子与唐宋诗》,《人民日报》1999.12.7 。 《唐宋名篇朗诵缘何热而不衰》,《中国青年报》1999.12.19 。 《卷首寄语》,《文学评论》1999年青年学者专号 。 《名篇探妙录(八)》,《光明日报》1999.12.30 。 《名篇探妙录(九)》,《光明日报》2000.1.13 。 《名篇探妙录(十)》,《光明日报》2000.1.27 。 《文学研究走进二十一世纪》,《文学评论》2000.1 。 《杜甫的“诗史”思维》(上、下)《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2。 《李白代言体诗的心理机制》(一)、(二),《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 《名篇探妙录(十一),《光明日报》2000.2.10 。 《闻一多与清华》,《群言》2000.2 。 《时间的颜色》,《深圳特区报》2000.2.9 。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上、下篇),《中国文化研究》2000.2-3 。 《春在河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3.14 。 《诗文作镜 不容台独》,《文艺报》2000.3.18 。 《台湾爱国“文鉴”、“诗鉴”映照千年心史》,《中华读书报》2000.3.22 。 《台湾问题上的中国心》,《光明日报》2000.3.23;《群言》2000.5 。 《古往今来台湾情》,《人民政协报》2000.3.31 。 《在新千年的曙光之下》,《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春之卷 。 《面对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学术》,《东方文化》2000.3 。 《杜诗抒情的共振原理》(上)(下),《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3-4 。 《一代名医的醇雅诗情》,《光明日报》2000.4.6 。 《台湾问题上的中国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4.10 。 《下龙湾览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4.11 。 《普安默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4.28 。 《李杜诗学:原理与方法论》,《中国文化研究》2000.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典文学》2001.5 。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文学史著作逾千部》,《中国新闻》2000.5.16 。 《从文学插图谈到京派、海派》,《东方文化》2000年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5 。 《文化,民族的身份证》,《中国新闻》2000.6.8 。 《文学史写作空间的新拓展》,《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 《翻开历史的话页》,《深圳特区报》2000.7.23 。 《诗仙堂中的文化梦》,《书摘》2000.8 。 《苏州学派:新的思维空间》,《中华读书报》2000.9.20第8版 。 《西部大开发中史诗文化开发的先声》,《群言》2000.9 。 《对现代文学做现象学研究》,收入《反思与超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9 。 《努力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部分),《光明日报》2000.11.1头版 。 《知识界知名人士祝贺〈书摘〉杂志出刊100期》,《光明日报》2000.11.23;《书摘》2000.12 。 《熔铸中国气派,写尽千古风流——海内外学者评论〈中华成语千句文〉》,《中华读书报》2000.11.29 。 《〈格萨尔〉精选本的文化启示录》,《文艺报》2000.12.9;《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12.26;青海《格萨尔研究》2001.1 。 《〈蒙古秘史〉七百六十年集》,《中华读书报》2000.12.13 。 《文史哲三家畅谈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认识“大文学观” 》,《光明日报》2000.12.27 。 《人类瑰宝,旷世大书——说不尽的格萨尔》,《中国民族报》2001.1.1。 《建立“名篇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1.4 。 《文学研究应与世界对话》,《北京日报》2001.1.10 。 《客家文化精神与林李诗画双璧》,《东方文化》2001.3;《嘉庄大学学报》2001.1 。 《作为文化现象的京派与海派》,《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 。 《鲁迅研究与新世纪人文学术方略》,《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3 。 《三读纽约》,《绿色家园》双月刊2001.4 。 《价值重建与文学批评》,《文学评论》2001.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6 。 《梅瓶梦寻》,《中华读书报》2001.5.16 。 《中华成语千句文•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1.5 。 《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5;《新华文摘》2002.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12;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2年第2期。 《中国文学的文化地图及其动力原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 《一部充满命运传奇的文化小说》,《罗萌国粹系列长篇小说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 。 《李杜诗学的当代价值》,《中国文化报》2001.8.2;《中华读书报》2001.8.8 。 《全球文化下的中国文化》2001.10.24;http://www.yindw.com.cn 。 《文化工程是人心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11.13 。 《人文奥运的城市与人》,《光明日报》2001.11.13 。 《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光明日报》2001.11.14“文学遗产”栏 。 《一名人文学者的怀念(怀念胡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11.20 。 《诗魂的祭奠》,《中华读书报》2001.11.28 。 《〈儒林外史〉的时空漂移策略》,《光明日报》2002.1.23 。 《文艺理论批评内在的精神逻辑》,《文艺报》2002.1.29 。 《把根留住:台湾的文学、文化兼及中国文化的创新》,《语文新圃》2002.1 。 《文化工程是人心工程》,《群言》月刊2002.2,又载《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1,《北京日报》2002.2.18 。 《小众学术大众阅读》,《中国图书评论》2002.2 。 《学床生长点在于一个“通”字》,《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又,2002年第10期(讨论节选)。 《江河源文明的代表——〈格萨尔〉》,《群言》月刊2002.3;人大书报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 。 《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史诗》,《东方文化》2002.3;又收入《明代小说面面观》,学林出版社2002.9 。 《“北方文学”的宏观价值与基本功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民族文学研究》2003.1;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 《沈从文的“凤凰情结” 》,《群言》2002.11,以《沈从文的“凤凰情结”及其小说的文化特质》为题,载《吉首大学学报》2002.4;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 《阐释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收入张衍芸《春花秋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5 。 《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的基本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2.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1;《东南学术》2003.1 。 《新诠释学视角下的明代四大奇书》,《求索》(湖南)2002.5 。 《诗魂与民族魂》,《人民日报》2002.6.11;收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2卷,作家出版社2003.2 。 《唐宋名篇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语文报》(初中版)2002.6.17(本文由中国青艺会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特别供稿)。 《〈续编四库全书〉的精神启示》,《中国图书评论》2002.6 。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学习与探索》2002.6 。 《深入发掘〈萨格尔〉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格萨尔〉》第1集,2002.6 。 《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中华读书报》2002.8.21 。 《明代的“四大奇书” 》,《在文学馆听讲座——生命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 《综合国力不能忽视文化竞争力》,《文汇报》2002.11.14 。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 。 《序〈浅草—沉钟社研究〉》,《东南学术》2003.1;《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1 。 《杨义访谈录》,《东南学术》,2003.1 。 《元诗八讲》,《光明日报》2003.2.12 。 《我的风波和我的“供状”》,《人民政协报》2003.2.18 。 《解读文学所》,《文学评论》2003.2 。 《元诗八讲(二)》,《光明日报》2003.3.26 。 《寻找土地的灵魂》,《书摘》2003..3 。 《中韩文化交流中的“韩流”》,《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4辑,汉城2003.3.30 。 《在2001年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国诗学研究》,2003.4 。 《元诗八讲(三)》,《光明日报》2003.4.30 。 《元诗八讲(四)》,《光明日报》2003.5.28 。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新华文摘》第9期 。 《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五十年代作家对旧作的修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9期 。 《岁月的故事》,《中华读书报》2003.6.25;《岁月熔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 《元诗八讲(五)》,《光明日报》2003.6.25 。 《科教文行动文学篇•李白》,中央电视台十台,2003.6.30 。 《科教文行动文学篇•杜甫》,中央电视台十台,2003.7.2 。 《从文化原我到文化通观》,《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 。 《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小康社会与大国文化气象》,《文艺报》2003.8.12 。 《师从唐弢》,《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18日 。 《展示学理与吟咏性情的散文史》,《澳门日报》2003年11月2日。 《怀念胡绳》,《思慕集——怀念胡绳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11。 《多民族文学的碰撞融合及其文化哲学》,《民族文学研究》2003.4。 《展示学理与吟咏性情》,《文艺报》2003.10.14;又《文艺报》2004.10.28。 《<世界文学>创刊五十周年感言》,《世界文学》2003.5 。 《口头传统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网络,2003.11.1 。 《当代世界文化背景的<格萨尔>研究》,央视网站,2003. 12. 12 。 《诗性感悟与理性精神的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新世纪文化工程的总纲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2.5 。 《小康社会与大国文化气象》,《北京日报》2004.3.15;《评说萧干》新闻出版社,2004年3-4月;《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2期。 《钱钟书与中国现代学术》,《文汇报》2004年4月4日;《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等。 《建立中国的原创诗学》,《学术研究》2004年第3期。 《对杜甫、柳宗元、朱熹三首绝句的分析》,中央电视三台“5.1黄金周节目”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刘平整理),《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 《孙犁的文化哲学》,《中华读书报》2004年8月4日。 《学术脚步沉重而忠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8月26日 。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序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又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 《参与现代中国思想的创新过程》,《人民日报》2004年9月28日;《文摘报》2004年11月7日。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原则》,《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 。 《从国家的文明形态发展来看文化问题》,《群言》2004年12月号。 《为什么必须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6日。 《责任感存在于思想收获之中》,《创作评谭》(江西师大)2004年12月号 。 《感悟:叩问中国诗学的根本》,《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 《在历史人生中体验诗性智慧》,《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13日 。 《文献还原与学理原创的互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3期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 。 《展示当代中国文学地图新的一页》,《光明日报》2005年5月20日 。 《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通论(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6.头条 。 《历史记忆与21世纪的东亚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9月15日 。 《文化还原通论》,《新文学》第4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 《感悟通论》,《新国学》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又载《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2期。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感悟”的现代性转型》《学术月刊》2005年11月号 。 《重构现代中国学术方法》杨义、袁盛勇《学术月刊》2005年11月。 《会通的核心与“现代的苦恼”中的新会通》,《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 《多一种注释角度,多一种阅读可能》《北京晚报》2005年12月8日 孙小甯电话访谈。 《精思博识、时代智慧及其代》,《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Methodology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ly Research: An Ouervie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6 。 《感悟通论》,《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2期 。 《“管锥”之功与会通的“钱串”》,《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文学传统“始于教育,贯于风俗,精于学理,成于制度”》《人民政协报》2006年3月4日,“学术家园”。 《<中国通体小说书系>前言》,收入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鬼恋》、《红的天使》、《春水微波》、《爱力圈外》、《上帝的儿女们》、《奈何天》、《花萼恨》、《孽海涛》之首卷。 《富有开拓性的厚重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3月23日。 《现代学术的过程哲学与实践创新品格》,《西北师大学院(社会科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06年第2期。 《陆游:陆游:诗魂与越中山水魂》,《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换一个角度写文学史》,《人民日报》2006年6月4日 。 《启动历史 重现生命》,《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5日 。 《大文学观与文学研究的古今融通》,《浙江师范大学报》2006年5月31日 。 《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哲学思考》,《光明日报》2006年7月25日 。 《读书的启示》,《光明日报》2006年7月27日;《新华文摘》2006年第19期,《教育文汇》2007年1-2月 。 《文化是民族全面振兴的旗帜》,《光明日报》2006年10月9日,全文载中国社科院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社科党建》2006年第9期 。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4月,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2006年文学批评新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月 。 《文化建设的大忌是原始性和共享性脱节》,《北京日报》2007年1月15日。 《经典的发明与血脉的会通》《文艺争鸣》2007年第1期。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材料、视野、方法——杨义学术访谈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文学的文化学和图志学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文学:生命的转喻》,《光明日报》2007年2月9日 。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2期 。 《给文学洗个脸》,《解放日报》2007年3月16日《解放周末》。 《诗学与叙事学的创新策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说“诗学”》,《诗刊》2007年7月号上“卷首语” 。 《书卷多情似故人》,《中国乡土资源报》2007年4月27日《社稷坛》。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纲目》,《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创造大国文化气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7年7月;又《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报》2007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领导参阅》2007年第28-29期 。 《致华严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的贺信》,《霭霭停云》,花城出版社2007年.6月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学术动态》2007年7月25日第21期 。 《读书之学与讲演之术》,《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中山大学网络•名家论坛版),《学术研究》2007年第9期 。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工作通讯》2007年第1期;《党的文献》2007年第6期;《光明日报》,2007年12月27日“光明论坛”,《新华书摘》2008年第3期 。 《中古诗学暨曹道衡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致辞,《中国诗学研究》第6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 《诗文作镜 不容台独》,《文学“台独”批判》,台湾出版社2007年8月版 。 《气象雄伟 笼盖宇宙——谈<登楼>》,初中义教语文(四年制)第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 《醉态盛唐》,初中义教语文自读课本(四年制)第六册《诗的故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 《现当代小说鉴赏》,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试用本)阅读文选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 《我是怎么走向<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新京报》2007年12月12日。 《读书之道、观念之变与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人事局博士后管理办《博士后交流》2007年第4期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赵稀方访谈,《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方志出版社2007年10月 。 《何其芳论》(与郝庆军合著),《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 《布洛陀家乡的现代吟唱——关于李建平等<文学桂军论>》,《南方文坛》2008年第1期;《文学桂军论》序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 《文学翻译与百年中国精神谱系》,《学术界》2008年第1期。 《文学史研究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 《中国新文学与现代中国精神谱系——〈中国新文学图志〉新序及小序》,《文艺争鸣》2008年第3期。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原载《学术研究》2007.9,129-135)。 《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郑振铎论》,《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学术境界与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开创现代大国的文学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6月26日。 《文学图志的情怀观和窗户观》,《北方论丛》2008年第6期。 《〈论语〉还原初探》,《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与“边缘活力”》,《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桐城派与“文章的清朝”》,《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庄子〉还原》(缩写),《中华读书报·文化周刊·国学》,2009年2月18日。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光明日报》2009年3月5日,“光明讲坛”两个版 。 《开创大国学术风范,走中国特色思想学术文化之路》,《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2-3期。 《〈庄子〉还原》,《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21000字);《新华文摘》2009年第10期,见封面;《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3期(2500字)。 杨义:《郑振铎——献身中国文艺复兴的卓越先驱》,《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五四:伟大的未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16日。 《关于六十年学术史的一些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 《“五四”:一种新文化哲学的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特稿。 《中国诗歌的出路是多种诗歌的并存发展》,《西安晚报》2009年5月25日。 《诗歌的时代精神与大众审美》,《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特刊》,西安,2009年5月25日。 《诸子还原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8卷。 《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文学研究》,《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2009年2月版。 《鲁迅与“五四”精神》(与郝庆军合作),《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之根》,《文艺争鸣》2009年第3期。 《博士后制度的文化战略意义》,《博士后交流》2009年第1期,特稿。 《清学三弊——杨义访谈录》,《中华读书报》2009年7月22日《文化周刊》。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集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还原诸子,译码文化DNA》,《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20日。 《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与新旧体诗》,《中国当代诗词百家》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7月。 《<开心学国学>序言》,《开心学国学》国家图书馆2009年6月。 《大国人文,一代学术》,《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22日。 《感悟思维与诗词创作》,《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人文社会科学的归属、价值和责任》,《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3日。 《建立健全现代大国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机制》,《世界社科交流》2009年7月版。 《中国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名作欣赏》2009年第11期。 《吴文化的特质及意义》,《吴文化与创新文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治学的五种途径》,《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09年12月10日。 《<韩非子>还原》,《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0期。 《元气:来自文化根脉的深处》,《人民政协报》2010年1月18日。 《大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国文化画报》2010年第2期。 《展开四千年的想象》,《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 《从文学史看“边缘活力”》,《人民日报》2010年2月26日。 《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日。 《百年中国文学对朝鲜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西学东渐四百年祭》,《光明日报·光明讲坛》2010年5月20日。 《我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三度因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日。 《展开人文学之‘返 本创造论’》,《云梦学刊》201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6期转载。 《鲁迅与左联三章》,《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0期。 《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情怀》,《人民政协报》2010年12月29日。 《老子还原》,《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8期转载。 《墨辩与墨子的文学思想》,《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1年第1期。 《历史情怀:进入毛泽东诗词特质深层的路标》,《党的文献》2011年第1期。 《还原·生命·全息——先秦诸子研究发微》,《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A  Century  of  Korean  Narrative  in  Chinese  Literatur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ume 32, No.2, May 2011. 《怀念樊骏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4日。 《五四:一种新文化哲学的考察》,《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鲁迅:经典与现实》,“2011年鲁迅论坛,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发言,《绍兴晚报》2011年9月25日第二版《130周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与诸子》,《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绍兴2011年9月24-26日。 《回到本来的孔子》,《光明日报》2011年9月26日“光明论坛”整版。 《孔子的力量—诸子还原的一条被遮蔽的思路》,《2011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论文集》,中国曲阜2011年9月27—29日。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Human Geography of East Asia〉 ,  《Frontiers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China》 ,  v.5,n.3,  September 2011. 《学术的本质之一在开窍》,《“先秦诸子还原”四书问学录》,澳门大学2011年9月。 《答谢词》,《“先秦诸子还原”四书问学录》,澳门大学2011年9月。 《从广东海滩到先秦诸子研究》,《“先秦诸子还原”四书问学录》,澳门大学2011年9月。 《俗文化的本质与功能》,《“方法论与中国俗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1年11月。 《“抉心自食”的文化观:鲁迅论先秦诸子》,《理论学刊》2011年 第11期。 《方兴未艾的家族和家族文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叶灵凤和他的浪漫抒情小说》,《叶灵凤作品评论集》,香港文学评论出版社2011年版。 《孔子的力量》,《南国人文学刊》(澳门)2011年第2期。 《鲁迅:经典与现实》,《文学评论》(香港)2011年12月第17期。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亚人文地理》,《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10年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学部委员杨义澳门“还原孙子”》,中新网澳门1月15日电。 《杨义略论孙氏家族与兵学传家》,中新网澳门1月17日电。 《杨义妙语连珠话“老子与孙子”》,中新网苏州1月29日电。 《鲁迅诸子观的多维空间》,《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中华民族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澳门理工学报》2012年第2期。文集 《杨义文存》1—7卷(10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1998年。专著 《鲁迅小说综论》,独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鲁迅小说会心录》,独着,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8月。 《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独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第1卷;1988年10月第2卷;1991年5月第3卷,此书为国家教委定为高校文科教材,也为欧美、日本、南洋诸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用为教学参考书或研究生必读书。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首届“国家图书奖(1978—1992年)”提名奖。文学研究所首届科研成果一等奖。此书已重印11次。2005年1月收入“中国文库”。2007年1月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独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9月。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独着,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年1月;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0月。 《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独着,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年8月,此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独着,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又改名《京派文学与海派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0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上、下册,主持人及主要著述者(撰述量百分之七十以上),台湾业强出版社,1995年1月。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独着,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10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独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12月。此书为中华社科基金项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献礼图书”,已出三版。 《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册,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8月,此书已重印3次。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独着,韩国东亚大学校石堂传统文化研究院,1996年12月。 《中国叙事学》,独着,台湾南华出版社,1998年,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获文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文学研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1997—1998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主笔,台北业强出版社,1998年;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日文选译,1—7集),名古屋大学言语文化部1995—1998;(9—10集),1999,(11—14集),2000.2;(15-16集)2002。 《叩问作家心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晨窗剪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耕海者心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1月。 《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3月。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 《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王维》,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8月(与郭晓鸿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李白》,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8月(与郭晓鸿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苏轼》,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8月(与郭晓鸿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杜甫》,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8月(与郭晓鸿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诗经》,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与邵甯宁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楚辞》,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与邵甯宁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陶渊明》,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与邵甯宁选评)。 《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李煜、李清照》,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8月(与邵甯宁选评)。 《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4月。 《通向大文学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6月;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0月。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8月。 《读书的启示——杨义学术讲演集》,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12月。 《感悟通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中国现代文学图志》,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5月。 《中国叙事学(图文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东京学术出版会2009年6月。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老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庄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墨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韩非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主编图书 《路翎研究资料》,第一编者,北京出版社,1993年1月。 《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中国卷》,独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此书作为其中一卷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唐弢书话》,独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 《张恨水名作欣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10月。 《鲁迅作品精华》1—3卷,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的散文)》,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1月。 《小城三月(萧红的小说)》,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1月。 《不怕鬼的故事》(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8月。 《不信神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8月。 《台湾爱国文鉴》,北京出版社,2000年3月。 《台湾爱国诗鉴》,北京出版社,2000年3月。 《顾毓琇全集》16卷,辽宁教育出版集团,2001年3月,此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古今文学名篇》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唐宋名篇》1-4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1953-2003)》1-5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国文史经典讲堂》,先秦散文、老子、论语、庄子、孙子兵法、史记、唐宋散文、宋词、资治通鉴、元曲、三言、二拍、明清小品、聊斋志异之选评,共14本,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 《新世纪全球文化格局与中国人文建设丛书》,共8种,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共6卷,白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先秦诸子还原”四书问学录——澳门大学中文系课程档案》,澳门大学2011年9月。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