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法建(1982--),男,安徽凤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博士,2012年南京大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毕业,美国天普大学美-亚旅游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论文荣获2010年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人文地理》、《旅游学刊》、《旅游论坛》、《旅游管理》、《旅游科学》等国内外中英文刊物及其它出版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涉及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旅游流空间结构与网络结构、旅行线路空间分析、旅游与社会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4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1项;主持文化与旅游部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等项目3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安徽省政府重大课题等课题研究,同时参与了安徽省、皖南、黄山、江苏沿海、苏州等多项横向旅游项目。。此部分请根据各位老师的实际情况填写。二、工作与学业经历2012.06-2016.11,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2016.11-至今,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四、主讲核心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文地理学、旅游规划与策划五、代表性科研项目(一)国家级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基于不同运营模式旅游地的比较》(41301151)。(二)省部级项目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古村落不同旅游创业者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差异研究》(17YJC790092)2、主持文化与旅游部研究课题《学生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提升下的我国旅游本科教育优化研究》(18TACG007)。(三)其他项目(包括横向项目)1、主持安徽省旅游局研究课题《基于专业认同度与满意度的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就业期望与引导策略研究》(SLYJKT201505)。2、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创业能力、模式和困境研究》(SK2017A0036) 专著:[1]刘法建. 旅游地网络特征、机理与时空演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11. 七、获奖情况1、安徽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第三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2、刘法建,第二届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江苏省旅游学会,2011年
研究领域
旅游流、旅游地发展与规划、乡村旅游创业。
近期论文
1]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 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旅游学刊,2007, 22(12): 66-70. [2]刘法建.政府在乡镇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9):812-814.[3]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旅游线路中旅游地角色分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人文地理, 2009,24(2): 116-119.[4]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旅游论坛,2009,2(2):172-177[5]Liu Fajian, Zhang Jie, Zhang Jinhe Zhu Yawen, Chen Dongdong.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a inbound tou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Geoinformatics 2010.Beijing (EI)[6]Liu Fajian, Zhang Jie, Zhang Honglei, Chen Dongdong. Spatial Structure of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in Suzhou, China: A GIS-based Approach.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Geoinformatics 2010.Shanghai (EI)[7]刘法建,章锦河,张捷,陈冬冬, 旅游同城化的概念、策略及案例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2010, (3):168-172.[8]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地理研究,2010,29(6):1141-1152.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10年第9期转载[9]刘法建,张捷,陈冬冬.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 地理学报,2010, 65(8):1013-1024.[10]Liu Fajian, Zhang Jie, Zhang Jinhe,Chen Dongdong, Liu Zehua, Lu Song.Roles and function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ourism Region of South Anhui: A tourist flow network perspectiv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 2012,22(6):755-764. (SCI-E)[11]刘法建,张捷,章锦河等.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旅游学刊,2012, 27(6):101-109.[12]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 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及汤口社区为例,地理科学,2014,34(12):1428-1437. [13]刘法建,方叶林,李东和,李经龙. 省域旅游发展“资源诅咒”测度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响应,华东经济管理,2015,29(11):55-59.[14]刘法建, 张捷,章锦河,陈冬冬. 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地研究述评, 旅游科学, 2016,30(7):1-15.[15]刘法建,陈冬冬,朱建华等.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互动格局—基于2-模网络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8): 932-940.[16]刘法建,李彬彬,陈冬冬,,李东和.江南古镇旅游资源认知与评价的新思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 33(9):1118-1122.[17]刘法建,张莹.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论析,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16(12):80-85.